乌鲁木齐市道路景观设计探讨

2017-05-22 10:23龚雪迪王策
天津农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绿化道路

龚雪迪+王策

摘 要: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大学规划二路为例,详细阐述具有乌鲁木齐市特色的道路绿化方法。该方法一改往常的设计手段,对地段地形尤其复杂的填方挖方做出详细分析及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少土方投资,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保留原地形地貌、文化特色为基础为目标,因地制宜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绿化。

关键词:乌鲁木齐;道路绿化;景观;地形;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4.025

Discussion on Landscape Design of Urumqi: A Case of Shuimogou District University Planning No.2 Road

GONG Xuedi1,WANG Ce2

(1.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2.Xinjiang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Taking Shuimogou District University Planning No.2 Road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greening method for roads in details. It was different from the usual design methods, detailed analysis and design was made for district and terrain, especially the fill, excavation project. The purpose was to reduce the investment in the maximum level and carry 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was to retain the original topography and the feature of culture, and to design the road greening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Key words: Urumqi;road greening;landscape;terrai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自2014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之后,乌鲁木齐市满眼绿色,步移景异,四季皆有景,美丽已经成为乌鲁木齐的代名词。近来,急于求成的态度使得市内大多绿化工程出现高投资低收益的状况,另一方面,乌鲁木齐近期正着手新区的开发与扩大,在维护老城区景色的同时还要开发新的道路,这样一来,更多的问题就随之而来了。新区的地貌类型多样,道路绿化比老城区的更为困难[1],土方巨大是最大的问题,这意味着更巨大的投资和更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都与新时代的景观设计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一定就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乌鲁木齐的道路绿化改革迫在眉睫。乌鲁木齐市需要展现和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绿化要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土方,要让乌鲁木齐的道路绿化造景跟得上时代,超越时代。

1 大学规划二路道路现状调查

1.1 区位分析

水磨沟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面积121.7 km2,人口约有12万,环境优美,是乌鲁木齐市的象征与代表。该区路网复杂,人流量巨大。因为水磨沟景区生态环境优美,房地产销售量也位居乌鲁木齐各区第一。随着居民量的增加,对于景观建造和道路规划建造的要求也有所增加。大学规划二路位于乌鲁木齐水磨沟区观园路以南,是一项城区扩大道路的绿化项目,也是典型的乌鲁木齐市新规划项目的代表。

1.2 大学规划二路地形地质现状分析

根据新疆时代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提供的乌鲁木齊水磨沟区观园路片区路网完善工程——规划二路新建工程勘察报告,沿线地质条件如下。

(1)拟建场地地形起伏变化较小,地貌属于山前低山丘陵,整体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度在911.5~999.2 m之间,南北高层87.7 m左右,自然地面坡降约2.7%。

(2)沿线地层主要为杂填土、粉土、残积土、泥岩。

(3)场地水文地质特征:拟建路段大部分路段未发现地下水。

(4)场地土腐蚀性评价:地基土堆混凝土结构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5)场地稳定性评价:场地地层构成简单,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粉土、卵石。

(6)场地标准冻结深度为1.40 m。

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包括平地、坡地、凹地和凸地[2]。大学路以北地形起伏大,主要以石块堆叠的山丘为主(图1),西侧一条排洪沟明沟几乎贯穿其间,外侧坡上部分有护栏围护,现状东侧的排洪渠已施工完成,并已加护(图2)。大量的施工遗留废物杂乱无章地堆砌在道路两旁。该段道路西面有原红太阳苗圃基地,东侧则为师大山地公园。大学路以南的道路东侧则新修泄洪沟渠,道路与渠道上沿间高差大,边坡坡度极大,局部泄洪跌势较陡,同时西外侧靠陡坡,可见土方量之巨大。部分地势平缓处存在高压电塔及泄洪扩大段。道路西侧存在大量高起土丘和自建房,并有高大乔木生长在其周围。道路最南侧则为垃圾存放处。

由于规划二路所处区域位于原水磨沟河网水系上游榆树沟分支水系,是榆树沟水库的主要泄洪通道,道路修建后临近并新建泄洪道及相关水利设施。该地段中部沿大学路北侧贯穿了一条高压燃气走廊,其管线保护范围为60 m,同时大学路南段西侧并入一条高压走廊,为220 kV高压线,其防护区域范围为30 m,周围严禁大乔木的种植。较大的地势高差和现场复杂的环境对该区域的绿化形式选择有重要的影响,也加大了该地段的绿化造景难度。这是乌鲁木齐市极其少见的,地形状况极其复杂的,土方量极其巨大的道路绿化项目 (图3) 。

1.3 大学规划二路的功能定位及综合分析

规划二路毗邻大学区、医疗服务中心、多个居住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及公园绿化用地。该地区将来将建成大学城及一大批大型的居住社区。因此,该段道路在片区建设目标、产业定位及功能结构的融合上起着特殊的作用。它既要服务于教育科研产业、现代化健康产业,又要立足区域环境优势,有机结合特色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周围用地性质,现状条件,以及人流、车流情况,将其功能定位为“休闲景观绿地和防护景观绿地”的两条景观带。

综上所述,该路段地理位置重要,地形地貌特殊,承接文化多元,是一项典型的综合型道路景观绿化,更是一项革新乌鲁木齐道路绿化现状的项目。因此,做好这条道路的景观设计尤为重要,是彻底整改“地形一律推平”、“加大投资力度”的有力方案。

2 乌鲁木齐市大学规划二路道路绿化设计策略

2.1 地形处理及土方平衡策略

如图4所示,规划二路周边地形复杂,高差普遍较大,整体南高北低,道路两侧大多高于路面,同时沿道路及泄洪区,分布大量陡坡,增加了景观工程建设难度。地形作为景观基本骨架[3],在此项目中尤为重要。

各路段设计要点如下:

(1)该地段整体地势十分复杂,基本不能满足造景需要,需进行整体填方处理,以满足植被的种植设计需求。

(2)该地段整体地势较为陡峭,需进行整体挖方削坡处理,保留一定坡度减少土方,并增加竖向设计视觉,以满足植被的种植设计需求。

(3)该地段地势较为平缓,可就地稍作处理,仅局部做削坡处理。现状建筑垃圾,沙土需进行清理,部分现状岩石可予以保留。

(4)该地段可因地制宜,保留原有山坡肌理,陡坎用于植物种植,形成植物沟谷景象。

(5)该地段征途因处于高压电塔区域,部分區域进行缓坡的微削坡处理,形成安全的景观空间。

(6)该段整体位于观园路小区外侧,整体进行挖填处理,同样保留一定坡地,形成一块与城市干道、居住小区为一体的缓坡休闲绿地。

对于中小型洼地的地形现状大多予以保留,做“雨水花园[3]”之用。乌鲁木齐处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50~200 mm,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雨水十分珍贵。储存雨水,更好地利用雨水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4]。该地段有许多明渠、暗渠,以及当时为防洪所做的排水沟,将“雨水花园”的技术理念应用于景观中,对雨水进行生态滞留、循环、再利用[5]。设计主要以生态草沟[6]和排水明渠为主要渠道,以节约用水,减小不必要土方消耗,美化景观,改善环境。

对土丘的地形地貌予以保留,延续青山的记忆。民用房将其改造成挡土墙,细细打磨,刻以史籍,同时,一座座连续的景墙也得以建成,近景中篆刻诗词的古朴小品,远景青山蜿蜒,以保留原水磨沟村的记忆。道路两旁杂乱堆叠的石头,可以就地取材,重新利用。传承原有的田园风貌,改造沟渠,还原生态功能,同时减少土方,展现石山的直观视觉效应,保留林地原有的丰富景观地貌。整体绿化秉承延续、保留、传承、改造、保护的理念,还原乌鲁木齐的记忆。

2.2 植物种植策略

为配合该道路的整体设计,并且考虑该路段的地形状况,植物应以大乔木、灌木片植为主,局部搭配花卉,以曲、直的大线条进行穿插布置,形成多层次、多迹象的防护绿带景观效果。该路段因处于高压管线走廊区域,植物主要以灌木、花卉搭配设计,花卉应选择抗寒力强和耐瘠薄能力较好的宿根花卉,利用其花期长,具有自播繁衍的能力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性[7]。在坡地乔木的选择中,应选用根系发达的乔木以达固土固坡之用。洼地改造雨水花园的地块中应多选用本土原产鸢尾、车轴草等耐水淹植物,减少养护难度和投资成本。

3 乌鲁木齐市大学规划二路道路绿化方案设计

3.1 设计思路及主体理念

秉承建造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原则,保留原有地形、传承文脉记忆是这个项目的主题理念,分别以三大功能、四种效果、五大要素来体现。

三大功能分别是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休闲功能。通过生态设计,提升区域生态多样性,满足生态防护,水土保持的需求。在景观方面,通过特殊的土方处理形成多样的竖向景观,丰富视觉需求。在达到视觉满足的同时,休闲功能也必不可少,大量的坡地处理不仅减少投资,还可以满足周边人群休闲需求。

四种效果其一是通过景观的塑造,延续风土人文,保留原水磨沟村的部分建筑外立面,并加以改造,以独特的方式将其作以景墙的处理,创造史诗文化,可谓记忆传承。其二,由于地段地形复杂,造景条件严苛,因地制宜尤为重要。造景材料、植物配置以及造景手法都要结合此方法,要利用地形原有洼地打造“雨水花园”,体现生态多样的绿化效果。其三,通过植物和地形的配合,营造出气氛多变的休闲环境,以体现出景观丰富的效果。最后,则为四季皆景营造小环境,打破新疆气候条件的约束,多用乡土树种,减少养护费用。通过搭配方式和科技创新的方法,做到“寒冬岁月当有景,霜降翠色更如新”的视觉效果。

五个要素首先是文脉要素,根据原始地貌景观特质,如遗留植被、建筑,对这些文脉符号加以保留、利用和延续。第二是安全要素,地形设计的前提是以安全为基础,再加以改造和保留。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应该是在其环境容载力[8]和安全格局之下的发展。第三为节点要素,结合重要区域的现状特点,创造特色绿化设计。第四则为植物要素,充分结合现状,选择多样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在考虑以上四个要素的同时,关注成本要素必不可少。在社会经济形式相适应方面,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也不例外[9-10],巧妙地利用原有地形减少土方耗资是本设计的最大特色,同时通过积极推广使用长势较好的耐旱、盐、瘠薄的植物品种,减少养护成本,造景材料就地取材,利用石头、旧民居、干渠等进行景观构造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3.2 设计方案

以“蓝色记忆”为主题,通过保留现状中一条干枯的排沟渠为线索,将“山、石、川、田、水、磨、林、村”等自然景观串联,对部分原貌进行保留、延续、修复以及改造。这样,向南可观博格达峰远景,向北可见繁华的天山区市区,内有百景,而远可借万景,内外呼应达到延续地形现状,打造生态景观、特色景观的目的。

3.2.1 “山”景观主题段 利用场地现状在十字路口西北角保留并改造一座岩壁,结合上下植物修饰,营造岩山崖壁的景观效果,同时远借师大山地景观,结合高压燃气走廊区域的宽阔花灌带,延续新疆山林中山花烂漫的景象(图4)。

3.2.2 “石”景观主题段 结合道路两旁原有的岩石裸露缓坡连绵的山林景观,保留其景观肌理,利用场地内的现状石材,设置形态各异的山间缓坡置石,结合曲折的园路以及折线的花岗岩石凳营造轻松闲适的山林石下景观(图5)。

3.2.3 “川”景观主题段 景观设计提炼冰川轮廓线形,设置多组特色景墙。同时保留原有洼地种植蓝紫色花带,对比周边自然群落试种植的乔、灌木形成密林河川的景观空间感(图6)。

3.2.4 “田”景观主题段 场地原址为苗圃地,此地形本身缓和,不用过多改造,在设计上延续田地肌理,以乔木分隔地块,其下片植花卉灌木,同时场地还原巨石裂谷溪流蜿蜒的场景,结合隆起的软质场地,营造乡野之趣(图7)。

3.2.5 “水”景观主题段 場地原有水系属于水磨河上游来水分支,保留一部分防洪渠不做填埋,设计上利用蜿蜒如河曲的园路和花带抽象地重现河流昔日景观,同时大面积地利用场地内原有的卵石碎石,或铺以大面积的玻璃钢铺装,形成冲蚀洼地的景观视觉感,结合船型场地,矮丘绿岛共同营造无水胜有水的意境(图8)。

3.2.6 “磨”景观主题段 设计提炼了水磨沟区最有代表性的标志物“水磨”元素,设置木质铺装场地,嵌入置石,结合水车磨坊,生态洼地,植草碎拼,七色廊架共同营造一副乡间田野,水磨人家的写意画卷(图9)。

3.2.7 “林”景观主题段 绿化道路中园路蜿蜒如潺潺流水,辅以植草碎石和蓝紫色系花带,穿梭于未做削坡处理的小丘密林之中,叶子形的五彩廊桥将水的灵动与林的生机延展其上,悠然而起,高压线塔下以片植花卉灌木为主调,边缘辅以本土林地群落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图10)。

3.2.8 “村”景观主题段 场地原址为水磨沟村所在,设计保留了部分房屋院墙,原始地坪,通过块地铺设连通,辅以花径景石,疏林草地加上远处早已保留的青山延续,形成深远别致的乡村记忆(图11)。

4 结 论

本文通过以一项地形复杂,极具乌鲁木齐市新型道路绿化特点的项目为例,详细说明地形处理、现状保留、废物利用的设计优势,利用现状地貌、旧物和乡土树种在减少经济投资的基础上,丰富竖向设计,完善景观视觉,打造城市特色。

参考文献:

[1]谢香方.乌鲁木齐区域开发与整治——乌鲁木齐区域环境容量与经济开发优化模型[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2]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王淑芬,杨乐,白伟岚.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雨水花园建造探析[J].中国园林,2009,25(6):54-57.

[4]NEW YORK STATE. NewYork State stormwater management design manual [M]. Ellicott City, M D, USA: 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2003.

[5]郑克白,孙敏生,彭鹏.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下沉花园雨水利用及防洪排水设计[J].给水排水,2008,34(7):97-101.

[6]倪艳芳.城市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2):53-57.

[7]刘常富,陈玮.园林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8]乌鲁木齐市减灾研究课题组.乌鲁木齐市减灾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6.

[9]马丽.天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2007.

[10]郭春喜,高宇琼,付素静.铜仁市城市道路绿化调查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 (2):115-118.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绿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问题探讨
乌鲁木齐市将建立报废汽车管理长效机制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