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失范语言对大学生多维度影响的研究

2017-05-22 21:35朱雅丽赵彦芳
科技视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播大学生

朱雅丽+赵彦芳

【摘 要】依托于互联网而出现的网络语言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使用。网络语言的因其网络社交性和网民主体特征性等因素,使得其自身存在很多不完善和不规范的地方。同传统语言传播形式相比,网络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对语言规则和语言内容等方面表达失范的现象,对大学生的日常语言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网络失范语言的现象及原因进行研究,并相应地提出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失范语言;传播;大学生

网络语言是依托于互联网的使用而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在网络中使用的一种语言。而“失范”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来的,意指“缺少规范”[1]。网络语言作为网络社交的一种必要形式,它的出现给传统语言文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虽然网络语言仍属于传统语言的范畴,并没有游离于传统语言文字之外,但因网民使用网络语言的随意性,达到交流的便捷性,而对传统语言文字进行简化和概括,对词语的使用和语法规则进行了变更。固然,好的网络词语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的一种丰富,而不良的网络词语则会对传统语言文字的規则造成冲击。

1 网络失范语言对大学生多维度影响的现状

1.1 语言语法失范

在确保不影响沟通的前提下,网络语言的使用往往不受到传统语言文字规则的限制,网民们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表达自己,这也是网络失范语言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网民们为了沟通的便捷,往往以数字代替文字:“886”表示“拜拜了”,“94”表示“就是”;为了追求个性特征,网民们也会故意颠倒平翘舌音,如将“崇拜”说成“葱白”;还有的网民为了打字的方便,用简化字表达两个字或几个字才能够表达的意思,如“酱紫”表示“这样子”,“十动然拒”表示“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等。除此之外,网络失范语言也出现了一些语法失范的现象,如“可爱”表示“可怜的没人爱”,“请允悲”表示“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等。

1.2 语言行为失范

就目前而言,网络语言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且由于网民身份的隐秘性,表达形式的随意性,导致网络语言行为失范现象的出现。近些年来,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层出不穷,网民将网络作为情感宣泄的窗口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用粗俗的语言对其他网友进行人身攻击等等[2]。例如“TMD”表示“他妈的”,“WBD”表示“王八蛋”等。由于网民身份的隐秘性和网络监管力度的不够,导致部分网民对自己约束不够,在网络上肆意妄为。

2 大学生使用网络失范语言的原因分析

2.1 网络交际的语境特点

区别于面对面或电话等现实交际形式,网络交际没有现实交际中一些规则和传统的限制。人们在网络中交谈时,只要双方沟通无障碍,其表达形式往往容易被忽略,基于此,网络交际的语境特点为网络失范语言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同时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际方式,而网络所提供的便捷性和隐蔽性也改变了人们现实交际中所必须遵守的规则。人们在网络中的真实身份被隐藏起来,其作为网络中无标识的主体,也不会受到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的约束,因此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更加的无所顾忌。在这样一个监管力度不够、足够隐秘的场所,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不受限制,其自我约束能力逐步下降,更容易暴露出人性丑恶的一面。而大众又是容易随波逐流的群体,在足够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人们的主观意识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容易被部分网络用户引导,由此给网络失范语言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2.2 网络使用主体的特征

在根据CNNIC2015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七)显示[1],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50.3%。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比75.1%,其中20-29岁网民占比29.9%。我国网络使用主体以10-39岁的青年主体为主,而这一主题崇尚自由,渴望冲破羁绊,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一群体同样也是网络失范语言传播的主体,他们喜欢在网络中创造一些新的词语,并相互传播,如果某个人在网络中不知道新词语的含义,会被认为是落后的、与时代脱节的。近些年来,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年度新词语,从这一趋势可以看出,青年群体在网络交际中乐此不疲的在创造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而这一现象也是导致网络失范语言的根本所在。

2.3 语言传播责任理解的偏差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应规范汉字的使用和语言的传播,但是公众对语言的传播责任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公众认为规范汉字的使用及语言的传播应当是文学家的事情,而不管自己的事情,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汉字的规范使用及语言的传播事关我们每一个人,而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公众应当树立正确的汉字及语言传播的责任观念,自觉使用规范汉字、自己传播文明用语。当然,网络用语并非不可取,但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明确自己规范语言传播的责任,擦亮眼睛分辨网络用语的优良,不做网络言语暴力及不良言语的推手。

3 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规范语言的路径研究

3.1 学校层面

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言语健康意识养成教育,以促使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用语。同中学教育不同的是,大学教育更为开放,学生更为自由。因此学校应当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育的特点,开展规范网络用语活动。例如以社团为媒介,开展汉语拼音大赛、成语接龙比赛等,以此在校内营造文明网络用语氛围。与此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合理使用网络用语,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用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文明使用网络用语的习惯,也能够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

3.2 社会层面

在网络文明建设离不开社会媒体的积极引导。媒体应当加强对报纸、杂志、期刊等出版物的管理,正确引导公民语言文字的使用习惯。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份子,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更应当从自身做起,规范使用网络用语。媒体应当在社会上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用语氛围,而大学生也应当积极地营造这一良好氛围,以共同推进网络用语的发展[3]。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网络用语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语言暴力,以从法制层面规范网络用语。

3.3 个人层面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应当主动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在网络交际过程中,文明使用网络用语,不参与网络言语暴力,积极营造网络文明用语氛围[4]。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在网络用语的使用过程中,大学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认识网络语言、文明传播网络语言、准确表达网络语言,通过对自身的严格约束,促进网络用语的向前发展。当然,网络用语虽然是网络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网络交际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少使用网络用语,尤其是简化用语,以避免其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传统用语造成影响。

4 结论

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推动网络用语的发展,但是在网络用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主动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网络用语中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予以抵制,尤其是作为网络用语主体的大学生,更应当加强对自身的要求,文明使用网络用语。与此同时,国家相关单位及社会媒体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监管和引导,以从法制层面及社会层面营造文明使用网络用语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Crystal D.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于根元.中国应用语言学史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

[4]Davis B H,Brever J P.Electronic discourse:linguistic individuals in virtual space [M].N 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7.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传播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