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及防治策略

2017-05-22 07:54丁小菊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普查

丁小菊

摘要 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通过循化县林业有害生物全面普查,查清了循化县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全县共有林业有害生物19种,包括病害7种、虫害12种)、分布、发生面积及危害情况,并提出循化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为今后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防治策略;青海循化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碼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50-02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Forestry Harmful Biology in Xunhua County

DING Xiao-ju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Xunhua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Xunhua Qinghai 811100)

Abstract The kinds,distribution,occurrence area and harm of forestry harmful biology in Xunhua County were identified by comprehensive survey from Febr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The forest pests were 19 species which included 7 kinds of forest disease and 12 kinds of forest pest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forestry harmful biology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estry harmful biological control of Xunhua Count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forestry harmful biology;comprehensive survey;control strategies;Xunhua Qinghai

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地处东经102°04′~102°49′,北纬35°25′~35°56′。循化县地处黄河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四周群山环包,山谷相间。总面积183 233 hm2,其中林业用地120 638.5 hm2,现有林面积82 857.7 hm2。全县森林覆盖率47.06%。海拔1 760~4 635 m,平均海拔2 300 m。年均气温10.0 ℃,夏无酷暑,冬无甚寒。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有被誉为“青藏高原西双版纳”的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着近几年植树造林工程、城镇园林绿化工程、新农村绿化工程的大力实施,苗木、花卉、木材及其制品经济市场不断扩大,致使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对全县的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2015—2016年为期2年对全县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普查和防控措施研究,掌握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发生与危害情况,并提出防治策略。

1 普查范围与对象

1.1 普查范围与依据

普查覆盖全县3个镇6个乡154个行政村,包括4个林场、育苗基地、城镇绿化带、花卉和木材(及其制品)市场。

本次普查以2003年普查数据为基础,确定循化县新侵入种和新的记录种,依据《青海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资料汇编》和《循化县2012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近10年循化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和分布现状及森林资源状况,确定普查范围[1]。

1.2 确定普查对象和普查重点

将对林木、种苗等林业植物及其产品造成危害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及鼠、兔、螨类等都列入普查范畴。

循化县主要树种为杨树、柳树、榆树、云杉、油松、桦树、落叶松、核桃和山杏等。因此,将危害这些树种的林业有害生物作为普查重点,将木材经营加工等场所也作为重点普查点。

2 普查方法

2.1 外业调查方法

外业调查是整个普查工作的核心。成立专业普查组,并在开展外业调查之前,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合理设计调查线路、调查点。适时采取踏查、标准地调查、走访座谈、现场采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普查。

2.1.1 踏查。以各乡镇和国有林场为单位,根据循化县主要森林类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地的地形和地貌以及林间防火道路、公路、林班线等设计踏查路线,边走边查,随时将调查结果填入《林业有害生物踏查记录表》,并按要求对线路调查点进行编号、确定位置。若在拟定的调查线路上未发现有害生物,需重新拟定踏查路线,作补充调查。

2.1.2 标准地调查。在踏查发现林业有害生物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地设置标准地,详细调查病虫情,记录有害生物种类、寄主、虫口密度(感病指数)、危害部位、危害程度、传入地等信息。同时,采集有害生物标本和寄主被危害状标本,并拍摄相关影像材料。

标准地设置:林场、育苗基地、片林每块标准地面积为0.2 hm2左右,标准地内寄主植物不少于100株,每块标准 地内随机调查30株以上,然后将调查结果填入《林木病(虫)害样地详查记录表》。对木材及其制品、花卉市场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则根据全县储木场、花卉市场的数量及分布进行挨户调查。对新发现或发生规律不清的林业有害生物,设置固定标准地进行系统观察。

2.1.3 辅助调查。使用诱虫灯对光敏感的林业害虫进行调查,可作为标准地调查的补充和采集害虫标本的手段之一。调查结果填入《辅助调查(诱虫灯、引诱剂)记录表》。

2.2 内业整理

对外业调查的笔录、数据、照片等材料进行整理、归档。对采集的林业有害生物标本进行鉴定并按照有关方法制作标本。

3 普查结果

本次普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全县发生和分布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有19种,其中病害7种,虫害12种。制作了本土有害生物标本36盒、外来有害生物标本7盒、昆虫标本10盒。拍摄到林业有害生物生态照片及危害状照片265张。

上述林业有害生物中黄斑星天牛是循化县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一种毁灭性的蛀干害虫,危害性较大。柳蓝叶甲是发生在循化县天然林的重要有害生物,是为害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另外,杨树烂皮病是循化县重要的枝干病害,是四旁、林网、人工成片林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核桃腐烂病是循化县的经济林病害,会导致果品品质不良,严重影响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4 防治策略

4.1 检疫先行,标本兼治

为了更好地利用本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各项成果,切实搞好循化县森检植物检疫工作,需对各种森检对象采取行之有效的封锁扑灭措施,并搞好疫情监测,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封锁扑灭措施,逐步缩小疫区范围。加强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严防外来有害生物侵袭。

4.2 搞好预测预报工作

有效利用本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搞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根据循化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分布范围,重新设置调整固定标准地,对新发现的有害生物进行系统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且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严防其蔓延。

4.3 预防为主,科学防治

将本次普查的成果纳入病虫害治理工程中,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发生危害情况,补充修订循化县森林病虫害工程治理方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防治方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把现有适用技术合理组装配套,应用于工程区,使全县病虫害治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打造生态循化。

5 主要防治技术措施

总体思路:对病害把好苗木检疫关,严防用病苗造林,以清理病害木和药剂防治为主。对枝干类害虫把好监测、检疫和虫害木处理关,以营林措施为主,推广动态管理,辅助药剂防治和人工措施[2],减少虫源,降低虫口密度。对食叶类害虫,强化监测手段,以生物和仿生制剂防治为主,辅助物理人工防治,降低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

5.1 病害防治

5.1.1 加强检疫。加强检疫工作,严防有害生物入侵。

5.1.2 加强营林措施。多营造混交林,避免纯林,通过营林措施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及生长势。

5.1.3 加强抚育管理。防治冻害、日灼和干旱等,提高生长势。清除病源,及时清除病枯立木、重病枝条,摘除病芽、病叶,清扫落叶等,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

5.1.4 药剂防治。烂皮病:初春和冬季树干涂白以防日灼和冻害;4—5月,人工刮除病部组织,涂抹树乐、10%多菌灵等药剂。锈病:5—6月喷洒粉锈宁1 500倍液防治,秋季高峰期再喷1次。

5.2 蛀干害虫防治

5.2.1 检疫是关键措施。对木材市场(及其制品)进行检疫,对带有卵、幼虫、蛹、成虫活体的木材进行除害处理。

5.2.2 药剂防治。打孔注药:4月上旬至5月上旬,在幼虫期对被害木进行打孔注药(此法兼治枝梢害虫),使用氧化乐果或国光防蛀药剂毒杀幼虫。喷雾防治: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成虫羽化期喷雾绿色威雷、触破、噻虫啉等,防治天牛成虫。

5.2.3 人工防治。在成虫羽化期,人工砸卵、捕捉回收成虫、集中杀灭。清理虫害木,对虫害木进行调查、标号,在冬季统一伐除。砍伐后的虫害木进行集中处理,主要方法有焚烧、用磷化铝帐幕熏蒸、加工处理等。

5.2.4 生物防治。积极宣传和保护益鸟,采取人工挂鸟巢、设饵木等措施,创造有利于啄木鸟生存栖息的环境,扩大啄木鸟的种群数量,达到对蛀干害虫的有效控制[3-4]。

5.2.5 营林措施。营造多树种配置的混交林,对集中采伐后的林地及时进行林分改造,选择免疫、抗性树种和一定比例的诱饵树种。

5.3 食叶害虫防治

5.3.1 人工物理防治。人工清理地下落叶或翻出浅土层中的蛹集中消灭,减少越冬蛹基数;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成虫期在树干上缠绕药剂粘虫带粘杀雌蛾;在初龄幼虫群集虫苞时期,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振落集中杀灭;悬挂粘虫板,粘捕成虫。

5.3.2 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利用鸟类、昆虫等天敌对害虫进行有效控制。

5.3.3 药剂防治。用灭幼脲1 500倍液、25%阿維菌素喷雾防治;使用噻虫啉液剂(或粉剂)喷雾(或喷粉)防治;天然林可用烟雾剂喷烟防治;有条件的用飞机喷雾防治。

6 参考文献

[1] 马春华.青海省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探讨[J].青海科技,2011(6):17-20.

[2] 宋玉双.论现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10(4):40-44.

[3] 邱雅林,周青,郑智龙.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图解[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4] 于春梅.西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图册[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普查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学习调查要“四会”
与普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