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灯彩进课堂,让非遗之花扎根学生心灵

2017-05-22 00:32黄慕云
赢未来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堂

黄慕云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进入课堂让学生接触感受学习这一民族独特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石城灯彩为其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名片,以其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内涵、美轮美奂的服饰道具、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名闻内外。2008年,“石城灯会(灯彩)”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只有有了学校学生们的参与传承,它才会象是一树永开不谢的奇花,生生不息,朝气蓬勃。

关键词:石城灯彩;课堂;扎根学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进入课堂让学生接触感受学习这一民族独特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石城是千里赣江的源头,客家人迁徒的最大中转站和聚散地之一,成为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孕育客家文化的摇篮。石城灯彩为其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名片,以其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内涵、美轮美奂的服饰道具、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名闻内外。2008年,“石城灯会(灯彩)”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让石城灯彩进课堂,要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渊源。

石城古代先为百越之地,后为畲瑶居住地。由于地处偏远,境内群山环绕,又兼土地肥沃,成了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自西晋至明清,中原大地出现过五次较大的战乱,也造成了历史上中原汉人五次人口大迁徙。大量的中原汉人迁徙到石城定居、繁衍。这些中原汉人与当地畲瑶土著人经过漫长的历史融合,最终形成了汉民族中一支独具特色的民系——客家人。

由于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石城成为了客家区域接纳南迁中原汉人的第一站,成为了客家民系重要的发祥地,成为了客家人最大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同时,石城也成为了中原文化與客家文化的联结点,以及中原文化在客家区域内的第一载体。

据史料记载,在中原汉人间,舞龙、舞狮有悠久的历史,中原灯节始于汉初,盛于唐代。从西晋末年开始,中原汉人迁入石城,中原文化也开始影响石城,舞龙、舞狮这一习俗开始在石城出现。据有关史料反映,唐朝初期,石城的生产力十分落后,人们无力抵御自然灾害,总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灵。遇上旱灾虫害时,这些中原汉人就运用中原舞龙求雨的形式,祈祷降雨除灾。当时石城没有彩布和彩纸,他们就用稻草制作龙具,在田头地角舞动,以求降雨除灾、五谷丰登,这就是后人称的“秆龙灯”。“秆龙灯”是石城最早的龙灯雏形,也是石城灯彩的先驱,被称为“应龙黄”,直到现在仍被石城人称为灯王。随着石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石城客家人在继承中原舞龙、舞狮艺术的基础上,不断结合石城的环境特点、生产生活习俗,创造性地发展了许多灯种,又因在石城客家方言中,“灯”与“丁”同音,舞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幸福吉祥之意,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喜爱,石城灯彩得以扎根发展,千百年来,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城灯彩艺术。

二、让石城灯彩进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石城灯彩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是人们真实情感的再现,种类繁多,各具一格,灿烂多姿,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灯具是石城灯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数灯彩都是以灯具而命名,经常用于表演的灯具有数十种之多。灯具大多用木条、竹丝做架,再用各色彩纸或绸布编、扎、画、剪、贴精制而成,形象逼真、色彩华丽、制作精巧。

石城灯彩灯具制作,要求扎物如物,既要能象形,还要能会意。有人这样形容它:“灯形制扎随意变,海阔天空万物全。扎物似物凭巧手,以假乱真难分辨。”

石城灯彩音乐,包含声乐与器乐两大元素。其灯歌和伴奏,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现空间。石城灯彩从空间上,分为室内表演和室外表演两大类,一般室内表演时,既有歌唱也有器乐伴奏,室外表演时,只用器乐伴奏,偶尔根据特殊情况的需要,加入喝彩和应和。

灯歌,是灯彩表演者边舞边唱的歌曲,它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节奏活跃、旋律流畅、色彩明快、动感强烈,但音域不宽广;二是男扮女声,假声演唱。

石城灯彩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龙灯、狮灯类侧重于舞,表演时踏、摆、蹲、转、插并用,动作粗犷、豪放;茶篮灯、船灯类为舞唱结合,人物有旦、丑之分,其舞蹈小旦轻盈、活泼,采旦滑稽、泼辣,丑角诙谐、灵活,协同表演,情感交融,富有生活情趣。

石城灯彩舞蹈分双手举灯舞、持灯扇舞、背灯舞三种,举灯舞的灯种有龙灯、铜钱灯、蛇灯、板桥灯、狮灯、鲤鱼灯、竹篙灯等;持灯扇舞的有茶篮灯、宝伞灯、荷花灯、花篮灯、酒杯灯等;背灯舞的有马灯、船灯、蚌壳灯等。

石城灯彩的服饰讲究协调、和谐、独特。不同的灯种表演配以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角色穿着不同的服饰。服饰设计追求自然、朴实、实用、美丽,凸现客家特色。协调的各种服饰,成了灯彩表演的一道亮丽风景。石城灯彩服饰,是妆扮演员外表形态的主要装饰品,它源于生产生活,再经艺术加工演化而成。它的材料多以垂柔布料和软细的蝉纱布为主,色彩以大红、水红、翠绿为主,重视装饰彩边和花朵。演员穿戴后,形象逼真,表意鲜明,深受观众喜爱。

石城灯彩源于生活,有许多美观的队形,并配以旋律、步法、节奏、色彩的变化,给人美的享受,并具有深刻的寓意,如“走四方”意为客家男儿志在四方,“卷谷笪”意为喜庆丰收,“圆月形”意为花好月圆,“一字阵”意为众志成城等。

三、让石城灯彩进课堂,要让学生参与其活动。

让石城灯彩内容出现在学校的板报上、展览中,甚至让学生自选展览内容,使学生们长期耳濡目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让灯彩传承人到学校开展讲座,现身表演说法,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当学生们听到传承人绘声绘色的讲解,看到传承人维妙维肖的表演,触摸到传承人制作的活灵活现的灯具,无不兴高采烈,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最受学生欢迎的是举行灯彩演出等大小型活动。在演出活动中,学生参与表演或助阵,身心愉悦的成为灯彩的小小传承人。现在,教育部门已经形成活动制度,每年举办灯彩汇演,通过活动来促进学校灯彩的教育。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进行摸索和总结,还编辑出了地方性教材《石城灯彩》,成为学生们学习、研究灯彩艺术的重要资料。

石城灯彩是一种融灯、舞、歌、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有了学生们的参与传承,它就会象是一树永开不谢的奇花,生生不息,朝气蓬勃。

猜你喜欢
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翻滚吧,课堂
如何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我家的勤俭节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