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丝路创新园:“一园两地”新范式

2017-05-23 01:58张帆
一带一路报道 2017年1期
关键词:一园两地中俄

文:张帆

中俄丝路创新园:“一园两地”新范式

文:张帆

2014年10月13日,在李克强、梅德韦杰夫等中俄国家高层领导见证下,陕西省政府与俄方负责人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

“一园两地、两地并重”的合作方式有利释放中俄两国比较优势,有望以此为蓝本加速丝路沿线国家跨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我国传统开发区探明破局之路。

2016年12月5日,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再一次踏上前往莫斯科的路途。一周后,他们代表中俄丝路创新园中方园区确认了2017年俄方园区的开工建设事宜。更重要的是,这次他们要把中方企业的诉求带出去,把俄方资源引进来。

从2014年2月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经济论坛上首次提出“中俄双方合作共建产业园”设想,到双方园区代表20余次互访磋商,中俄丝路创新园从无到有、从规划到实施、从图纸构想到雏形初现,这是中俄“探路”丝路经济合作新方式的首段过程。

中俄丝路创新园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主旋律下,正将两国高层领导政治层面的互动“热度”源源不断向经济层面传导,加速推进丝路经济合作“提挡增速”。

一园两地 两地并重

“一园两地、两地并重”是中俄丝路创新园别于其他开发区、产业园的最明显特征。

“顾名思义,这就是同一园区分建两地,一个在中国,一个在俄罗斯,除了两国政策法律有所差异外,其他优惠政策、享受服务等完全一样。”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创新发展部部长张亚军解释道,“并重”还体现在两国联合组建中俄合作投资委员会在国家层面统筹协调,双方园区成立了合作公司,由同一主体投资运营管理。“好处是,兼顾两国诉求,搭载互通平台,实现中俄企业资源共享,互惠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丝路沿线国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合作空间,但也面临一些窘境 :守着国内资源,却找不到海外合作商;有心拓展市场,却因不熟悉他国政策和标准而处处碰壁。于是,探索新型合作方式成为摆在各国之间的现实问题。

为了促进两国企业互到对方国家投资发展,2014年10月,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见证下,陕西省政府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中俄投资基金、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在莫斯科共同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的合作备忘录》。

这意味着,中俄丝路创新园作为全新合作平台,上升到两国政府战略层面,并按照“一园两地、两地并重”的方式落地实施。

其中,中方园区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俄方园区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首期开发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这样的选址别有“心意”,体现出中俄双方极具战略的眼光。西咸新区是国家级新区,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和“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国务院批准设立,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基地、科技成果中试和转化基地。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则是俄罗斯最成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号称俄罗斯的“硅谷”。

强强联合,无疑为中俄丝路创新园调动最大资源提供了可能。

同时,创新园的合作投资方——中俄投资基金也极具实力,由中国国家主权投资基金与俄罗斯政府主权财富基金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共同设立。对此,有关专家分析称,由两国主权基金参与建设,项目如虎添翼,将有力助推中俄两国经贸发展。

目前,两地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俄方园区一期划定项目地块,完成地面清理,整体规划及商业模型搭建同步推进,将于2017年开工。而中方园区在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内,统一建设一期、二期2个示范园区,提供给中小微企业,并鼓励大型企业自建园区。

优势互补 跨区直联

肩负着“探索和实践”跨区域经贸深度合作的使命,中俄丝路创新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其中,科技、教育和管理领域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

“就具体业务而言,集中在航天航空、卫星导航、环保产品等高新技术方面,产业具有一定互补性。”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对外合作与投资部副部长王民介绍说,中方园区以高新技术研发为先导,现代产业为主体,将第三产业和社会基础设施相配套;而俄方园区以总部经济为先导,高新技术研发和转化为主体,“两国科研成果将借助创新园转化为实际产品,推动双方科研单位和企业科技创新。”

众所周知,俄罗斯在科研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尤其是动力效能、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等在全球领先,中方试图借力这一雄厚的科技实力,以创新驱动发展。

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30多年,从落后的农业国家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发区”功不可没。多年积累的开发区经验和巨大的中国市场,正是俄方园区所期待的。

正如俄罗斯萨哈林石油董事局主席叶甫盖尼・秦在参观完中方园区后所言:“我们非常看重中国巨大的市场,我们有共同的利益交合点。”

链接∶丝路心语

西安的科技资源、高等院校等综合科教实力在全国都比较靠前,这些优势支撑着中俄丝路创新园的发展。发展中俄丝路创新园,我们不会“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对落户创新园的项目要审慎选择。在这个高科技创新产业园,中俄双方会积极发挥人才的互补、科教资源共享,实现共赢。这个园区也是合作性、交流性的,不是一个单纯的独自发展的园区。这里不仅有贸易方面的合作,更有科技、研发方面的交流。相信中俄丝路创新园的建设运行,会给两个国家的合作交流注入一股重要力量。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主任康军

我们非常看重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高科技的优势,我们有共同的利益交合点。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CEO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也曾讲过:愿协助创新园加强与中俄两国政府相关机构的协调与沟通,并利用其平台协助产业园吸引中俄双方高新技术企业及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企业入园发展。中方是俄方很大的合作伙伴,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力四射的国家级新区。

——俄罗斯萨哈林石油董事局主席叶甫盖尼・秦

岁末年初,记者在沣东新城中俄丝路创新园看到,一期项目的两座大楼已“携手”挺立,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绿化作业。东边不远处,二期项目的俄罗斯风情大门格外引人注目,似乎昭示这里将是中国向西开放、对外合作的重要阵地。

作为首个落户创新园的产业项目,由世界500强中兴通讯集团投资建设的“中兴深蓝科技产业园”项目已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额约20亿元,承担节能环保产品、新能源、大健康以及移动互联网软硬件产品、汽车电子等研发、中试、生产,以及下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与行业应用,将成为中兴通讯集团国内最大的跨界融合创新科研项目平台。

“我们看中的是‘一园两地’独特方式。”中兴环保公司董事长韩俊平坦言,母公司中兴通讯集团在海外打拼多年,深知单枪匹马开拓市场的艰难,这一全新方式将为公司业务进入俄罗斯市场大大缩减时间、人力和资金等成本。

当下,创新园还处建设阶段,已有许多大企业纷纷被“跨区直连”平台功能所吸引,中俄卫星导航合作项目、中俄韩金融租赁公司项目、中俄钻石交易平台项目、中俄跨境电商平台、汽车卫星导航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同时,这里也成为有志打开海外市场的小微企业的启航之处。

“园区所能提供的,并非简单打通国际渠道,而是嫁接更多资源,帮助企业迈向商业化、工业化、国际化。”作为陕西白桦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洪涛计划借助园区平台,将俄罗斯的蜂蜜、糖果等商品引入中国市场,辐射西北乃至整个中国。

相比传统开发区和产业园提供场地、减免税收,中俄丝路创新园坚持不走老路,另辟蹊径:当“红娘”,为双方企业物色货源、营销、物流等合作伙伴;搭平台,拓展线上线下全方位业务;调资源,通过基金为优秀企业、潜力企业募资或投资,配套产业链上下游,打通整个价值链。

这些,正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最为在意的。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创新园帮助中俄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实现资源、技术、人才、金融等各方面的互联互通,优化配置,让企业在拓展国际业务时更具活力。

记者注意到,园区注重企业间业务互补和上下游配套。其中,国联质检就是中俄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关键一环,2015年入园后快速成长为上市公司,其业务的一部分就是专门研究丝路沿线国家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和检验检疫法规。

“商贸互通,前提是标准互认。我们能够帮中国企业进行丝路国家质量标准对接和技术成果交流,也能为俄罗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专业服务。”国联质检董事长杨增军说,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他们也将考虑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实验室,或将分部设在俄罗斯的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为进军海外“铺路”。

破局试水 创新共赢

放眼全国开发区,西咸新区无疑是“晚辈”;但就创新性而言,不论跨市建区“省管省办”,还是中俄共建“一园两地”,西咸新区都先人一步。

中俄丝路创新园的战略目光一开始便聚焦国际化、高端化,力促两国企业互到对方国家投资发展。同时,在两地共建、规则共通的框架下,启动“中俄丝路创新创业计划暨USpace项目”,在两国多个城市设立多个子园区,激活青年人创新创业活力,让人才成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无疑为我国传统开发区探出一条破局之路。”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认为,从传统商品贸易到产业投资、金融合作,再到中国企业跨境发展对外经贸,中俄丝路创新园为中国“走出去”战略开启3.0时代做出示范,“相信两国经贸往来也会引向社会、文化等多方位、多元化的交流。”

2016年10月13日,由中俄20多家媒体组成的“丝路中俄”采访团,联合采访中俄丝路创新园及入驻企业负责人。

俄罗斯主流媒体赴沣东新城采访中俄丝路创新园。

实际上,随着中俄园区建设启动,更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将目光锁定创新园,双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步伐愈趋加快。除了一系列交流推介活动让中俄经贸互信合作再度升级外,沣东新城还专门组织面向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留学生的专场招聘会。同时,依托陕西丰富的高校院所资源,创新园还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中俄空间集成产学研基地、俄语人才中心等,为今后双方深入交流合作储备相应人才。

“未来,交流合作将以中俄为轴,带动丝路周边国家实现共建共赢。”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主任康军表示,不仅会将中俄合作链条拉长,延伸到与俄罗斯有关的各个层面,而且要把“一园两地”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效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跨国界的互联互通,“最终建成内外资本融合、内外技术交流、内外市场衔接、多地产业共赢发展的新型网状国际创新合作科技园区。”

(图文提供:《当代陕西》杂志社)

责编:史瑞

猜你喜欢
一园两地中俄
轨交项目连中标,东南两地传喜报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沭阳:一园三进士,深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善良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善良
萝卜成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