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走出去”:“一带一路”的重要路径

2017-05-23 01:58任浩
一带一路报道 2017年1期
关键词:走出去园区一带

文:任浩

园区“走出去”:“一带一路”的重要路径

文:任浩

入驻中马钦州产业园的项目正抓紧建设。(钦州港管委会 供图)

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显示,“走出去”战略已经迈出了两步,即第一步产品“走出去”和第二步企业“走出去”。未来应该走出第三步,即园区“走出去”。与前两步不同,园区“走出去”具有集群性的特征,更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路径。

“走出去”的三部曲

从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到园区走出去,中国正在迈出“走出去”战略的第三步。

第一步是产品“走出去”阶段。时间为1979年-1997年。其标志性事件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产品“走出去”主要涉及的是货物贸易。这一战略对当时我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贸易总额随着产品“走出去”不断增长,进一步优化了我国的进出口结构。在这一阶段,我国出口总额由1979年的136亿美元增长到1997年1827亿美元,我国产品快速地融入了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也遇到了市场壁垒、运输半径等问题。

第二步是企业“走出去”阶段。自1997年开始,中国外汇顺差增加,市场壁垒和资源不足现象出现。当时,中央提出企业“走出去”,主要形式是海外投资建厂。主要目的是突破市场壁垒。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有效解决了市场壁垒、运输半径、资源瓶颈等一系列问题。当时很多企业采取了并购重组方式。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主体地位,之后,民营企业也有所增加。

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在境外设立企业1.8万家,分布全球178个国家(地区)。从1997年的对外投资26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231亿美元,2015年前三季度累计对外投资8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名列全球第三。与此同时,企业走出去产业链比较短,产业链条不够完整,企业所获得的东道国配套政策不足等局限性也逐步凸显。

第一步和第二步“走出去”,对中国经济开拓世界市场发挥了作用,但基本属于企业单打独斗、分兵作战,容易遇到市场壁垒,产业链比较短,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等问题。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我国“走出去”发展战略亟待迈出第三步,即园区“走出去”。 从园区“走出去”现状看,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经在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77个经贸合作区。其中,35个合作区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42个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

“第三步”的必要性

“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提出的合作发展新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园区“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无论从安全、经济,还是政治、文化的角度,园区“走出去”都有其必要性。

在经济方面,通过园区“走出去”将赢得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大机遇,获得投入和政策的规模经济优势。典型的案例是,中国华立集团和泰国安美达集团合作投资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在审批程序简化和减税等方面都获得来自政府的支持。

在政治方面,与东道国合作共赢的政治形象也将得以改善。比如,柬埔寨西港特区在开发过程中,始终注重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将“中国梦”同当地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实现对接。

此外,在文化方面,可以以园区作为平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在安全方面,可以保障“走出去”企业的财产与人身安全。

园区“走出去”的实现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企业在国外自建自用的园区,通常规模较小,主要满足企业自身扩张发展的需要,如海尔集团已经建设了24个海外工业园;第二种是企业在国外建立他用的园区,规模中等,如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还有一种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园区,规模较大,如中白工业园区等。

无论哪种模式,园区“走出去”都将有利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重要平台。

开启园区合作新模式

园区“走出去”涵盖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资本“走出去”,即园区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利用自有资金及发展基金,在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运营等环节进行部分资本投入,并将其作为园区走出去的引导资金,有效发挥其杠杆作用。

二是人才“走出去”,即向海外园区派驻富有经验的建设者、管理者、运营者,并吸引全世界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比如,硅谷集中了数以百万计的全球优秀科技人才,其流出的人才和资本催生了世界各国的类硅谷园区。

三是管理“走出去”,即国际化进程中的优秀园区,通过提供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方案与规划模板,为沿线国家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全面指导,帮助当地园区快速发展壮大。

四是平台“走出去”,即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优秀园区成为服务园区内企业的综合性载体,并由企业联盟、商会和专业机构形成“服务共同体”等更为广泛的合作平台,为走入“一带一路”各国的园区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包括搜集信息、推动商贸、提供咨询、举办会展等。

从园区“走出去”的驱动要素看,政策、行政化、硬基础“三要素”组成的驱动模式,是中国产业园区30年高速发展最为基本且长期存在的内生要素。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由以上“三要素”驱动的园区合作初级模式即将被替代。

如果没有新的要素驱动,园区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而园区合作新模式——制度、融合化、软环境的“新三要素”,是站在历史转折点的重新思考与实践,其中制度是先导,融合化是手段,软环境是保障。三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服务。

目前,中国工业园区已经具备走出去实力。“走出去”的园区应重视提升其以“制度、融合化、软环境”为特征的持续发展能力,形成重视制度环境、合作理念、园区治理、发展模式与持续发展的园区“走出去”战略体系。

(作者系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东亚国家经营管理协会联盟理事)

责编:史瑞

猜你喜欢
走出去园区一带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