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带一路”上的智库
——记西南交大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2017-05-23 01:58雷怡安
一带一路报道 2017年1期
关键词:走向世界高铁铁路

文:本刊记者 雷怡安

做“一带一路”上的智库
——记西南交大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文:本刊记者 雷怡安

2014年,上海,高铁中心揭牌仪式。(高铁中心 供图)

距离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已有3年时间,这期间蓝图已经绘就,愿景已然生根,中国高铁成为了中国聚焦世界眼光的一面耀眼旗帜。

2014年6月17日,时隔构想提出不到一年时间,西南交通大学在上海主办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的主论坛—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在此次论坛上,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高铁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专门从事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相关研究的学术机构,高铁中心是一支跨学科、跨校际的研究团队,将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国际研究、族群研究、宗教研究等各个学科和视角来研究与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有关的课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合作,也是高铁中心一直秉持的宗旨。这所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凝聚起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顶尖人才。

从传承到发展

传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传承的新生。高铁中心在西南交通大学这所高等学府里孕育并非偶然。翻开西南交大尘封的校史,它有着120年的建校历史,在这120年里,这里一直是铁路设计建造的沃土。从清光绪22年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发展至今,学校几经易名,几经迁移,但在专业领域上却从未离开过铁路发展大计。

作为支撑中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重要力量,西南交大拥有全国乃至全球门类最齐全的轨道交通学科集群和天然的教育优势。学校与国际铁路联盟开展战略合作,已连续4年输送博士研究生前往国际铁路联盟总部联合培养和实践培训,多次联合举办“国际轨道交通学术论坛”;在成功开展埃塞俄比亚、伊拉克、乌干达等铁路高端培训项目基础上,正致力于蓉欧铁路沿线国家所需技术与管理人才培训,并成立了“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路技术国际培训中心”,为高铁走出去提供人才保障。此外,学校坚持科教融合、以研促教,依托牵头建设的国家首批“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以及西部地区唯一、也是轨道交通行业唯一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等“六大国字号科研平台”,深入开展高铁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装备创新、一体化试验验证等工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创新成果和技术支撑。

而西南交大在铁路研究专业的大家更为学校在铁路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两院院士沈志云、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等都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中国铁路带头人。

深厚的技术优势、精尖的专业队伍、前沿的国家级实验室都为中国高铁的建设和持续不断创新提供了不可比拟的巨大动能。

2016年11月21日,我国首列新能源悬挂式空中列车在成都成功挂线。 (新华社 供图)

人才构建智库

“没有强大的国际问题研究能力,没有强大的相关社会科学的支撑,中国高铁将无法顺利地走向世界。”西南交大校长徐飞直言,高铁中心将以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服务为己任,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国家战略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2016年12月13日,高铁中心第一本专著《中国高铁创新体系研究》在北京举行了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从2004年开始引进高铁技术,到2010年,中国高铁用不到7年的时间走完了国际高铁强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真正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现任高铁中心主任为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亚太高铁中心教授高柏,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他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建立这样一所全域性、前沿性、跨学科、多元化的高铁中心是非常必要的,这更能服务于国家当下提出的政策方针,为政策项目实际落地提供全方位的研究分析。

对于高铁带来“陆权时代”回归这样的说法,高柏提出高铁对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陆权战略的意义在于,由中国通往中亚、南亚、中东、东欧、俄罗斯,最后直至西欧的各条铁路将成为贯通欧亚大陆的交通大动脉。这些铁路将增加沿线各国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并将它们重新组合。这就会在各国制造出新需求,吸引来新投资,这将为地区经济一体化打下基础。当高铁改变了地理条件对地缘经济的限制时,它必然改变欧亚大陆各铁路沿线国家对自身利益的界定,从而改变它们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的视角。当高铁的建设为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展现一个广阔的前景时,各国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

高铁中心现有12名专职研究人员,其中9名博士研究员,3名研究助理,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据高柏介绍,在选聘人员时,特别注重他们有无“一带一路”专业背景以及海外留学经历。

中巴经济走廊是李克强总理于2013年5月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的,他表示,要打造一条北起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经济大动脉,推进互联互通。2013年底,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有益补充,战略重要性进一步提升。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对巴基斯坦访问期间,启动了中国迄今最大的海外投资计划——“中巴经济走廊”计划,该计划投资高达460亿美元,涉及基础设施、能源、农业、教育、电信等领域。

研究员汤庆园、李东坤和谢宇航全程参与了“中巴经济走廊政治经济分析”项目。由于巴方的宗教、党派斗争等复杂矛盾,因此在巴修建铁路的政治风险、人身安全风险都特别大。据李东坤介绍,这次修建中巴经济走廊,巴方特别征派了15000人的部队来保护在巴的中国企业、政府人员。

也正是考虑到如此复杂的政治局面,高铁中心本想亲赴巴基斯坦的计划也被搁置了。对于这些不可控的因素,研究员们还是有些遗憾,如果研究能够实地进行,那么数据在准确性上又会增加不少。

汤庆园和李东坤分别从经济地理学和中国对外职业投资的专业角度进行了大量的论证研究,从中国在巴建立高铁的地缘位置、政治位置等因素,从高投资风险、如何在现有机制下缓解风险等方面进行把控。

每一次数据的论证、每一次研究成果的出炉,都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全身心的投入。汤庆园和李东坤在和记者聊到项目研究过程时,话语里透露着自信。这份自信源于对研究中每一个微小细节的完美把控和全情付出。除了“中巴经济走廊政治经济分析”项目,高铁中心还同时启动了成欧投资、南沙构建高铁基地等项目。

这些项目现有成熟的资料还很少,公共经济博士谢宇航和交通经济博士赵放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皆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在项目的攻坚阶段,他们经常会熬通宵,最终的成稿几乎每篇都改动了10次以上。

此外,高铁中心极力讲好中国高铁故事,为中国高铁发声。2015年9月,国内首家高铁智库网站“中国高铁网总编辑孙红林介绍到,中国高铁网目前已在国内业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最深刻的一次是2015年12月,高铁中心研究助理唐曼在高柏主任的指导下,撰写了《台湾高铁公司可能破产:引进日本系统的后果》一文,被新媒体和专业论坛转发阅读评论20多万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也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了一定的舆论支持。

高铁中心部分教授与研究员。 (高铁中心 供图)

发挥强大智库作用

作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突破和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高速铁路已然成为中国新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作为一所具有悠久铁路行业历史和显著轨道交通特色的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在高铁自主创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乘势而起,应运而生。2013年12月14日,西南交通大学与《光明日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Summit onGlobalizotion Strategy of China's High Speed Railway)正式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隆重举行。

西南交通大学机车博物园中的詹天佑铜像和建设型蒸汽机车。(东方IC 供图)

校党委书记顾利亚在开幕式上首先致辞,她谈到学校为铁路而诞生,因铁路而发展。作为中国高铁的人才摇篮、创新基地,“交通兴国”之重任,学校责无旁贷。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教授发表了题为《高速铁路:加快中国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心步伐》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以令世界惊奇的“中国速度”迅速崛起,不仅对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快中国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心的步伐。

2014年6月17日,第二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高柏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打造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软实力》,他认为中国高铁要想走向世界,中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必须积极地展开针对非西方国家的国际研究,并在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为高铁走向世界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援。发展这样的软实力不仅是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而且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紧接着,2015年10月30日,第三届“‘丝路经济带’与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在成都如期召开,论坛中,国家战略研究、高铁行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为“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家与区域合作献计献策。

最新一届“高铁走出去”论坛也在2016年12月10日举行。连续四年的论坛不仅为“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实施提供了智力支持,也充分证明了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孵化基地,为国家各项战略提供了必要的人才、知识、技术保障。而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不仅有了属于中心的专职研究员,还汇聚了来自商务部、中央财经大学、北大光华学院、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等一批国内顶尖高校、政府部门人才。正是依托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紧跟“一带一路”“高铁外交”的发展,高铁中心成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政治往来、经贸往来、人文往来中的强大智库。

责编:李卉嫔

猜你喜欢
走向世界高铁铁路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让世界了解山东 让山东走向世界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台青福州创业 从这里走向世界
黄美金 让建盏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