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矛盾

2017-05-23 23:43琼达
中文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开发遗产

琼达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到一个社会或者民族在数百年的长期发展历程中,人们在从事生产劳动时,形成与之相关的经验、文化的一种集合。同时它也代表了在某一段时期当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状态,所以它是对曾经过去一段历史的回忆,也是一种文化延续的象征。西藏,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包括宗教、服饰,饮食、习俗等文化形式。另外,一些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参观旅游。因此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下义不容辞的责任,采取旅游开发是目前一种普遍方法。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引起了一些问题。这就导致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出现了很多的矛盾。在此笔者针对该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 遗产 旅游 开发 矛盾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077-02

一、对当前西藏的文化现状进行分析

1.西藏传统的文学文化

文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载体,可以从多方面来展现某一地区的民风、民俗等特点。同时文学有多种题材形式跟表现手法,例如:童话、传说、诗歌、戏剧等等,因此它更容易多角度表现人民生活、以及思想感情。藏族艺术中《格萨尔王传》是举世闻名的戏剧作品,在文学领域首屈一指,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文成公主入藏》等文学作品,展现唐朝时期,中原跟吐蕃联婚时的盛大场景,同时准确地表现出当时朝代的繁盛,以及人们具体的生产、生活方式。它全面地涵盖了整个社会的风貌,给后世留下众多的参考资料。同时藏语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用本民族的语言记载历史的语言之一。因此优秀的藏语言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是西藏文化得以传承的根基。

2.西藏传统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跟人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主要包括传统手工艺、藏医学、饮食等领域。其中某一项民俗文化的背后,都承载了人们对于生活、生产的理解。很多的手工艺品,工艺程序复杂,技术独到、风格独特,因此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民族特色。很多商品都已经走出西藏、走出中国,甚至成为世界知名品牌。藏历也是独特的历法体系,根据月亮的变化来推算年、月、日的周期变化,同时根据这些确定举行举办关宗教活动的具体时间。

3.独特的佛教文化

当初佛教从印度传到西藏,再传播到中国其他地区。因此西藏地区的佛教较之国内其他地区,经过岁月的洗礼,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宗教文化。同时也带动了一系列的与之相关的饮食、服饰、活动、祭祀文化的发展等。其中的佛经具有研究价值,它对今生来世、彼岸此岸的诠释,影响了藏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行为、思想等。这些都构成了当今独特的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它对现代的人们仍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二、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1.当前的旅游热风潮

正是因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独特的魅力,近几年来西藏旅游开发也逐渐变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的旅游开发商跟遗迹爱好者都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一个重要的机会,因为这可以有效地传承文化。从该方面分析,实行旅游开发对西藏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一旦旅游开发不当,尤其是倾向于商业因素,则很容易扭曲旅游业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的本意,因此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目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对西藏的非物质文化进行旅游开发。

2.对国内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随着当前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素养也有所提升,因此越来越注重文化底蕴对人的培养作用。从当前的实际现状分析,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进行旅游開发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包括两方面:学术研究跟实际操作。学术研究方面的重点在于探究旅游开发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实践操作方面,则应对出现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目前的非物质遗产旅游业中,商业化气息过重,因此就建立文化馆、博物馆等,使其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而不是一种商业化的缩影。这也是将非物质文化变成有形产品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跟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1.非物质文化遗产跟旅游开发相互促进

文化的深度跟广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又会提升文化的价值。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从深层次分析,旅游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旅游业的繁重与衰退,也关系着文化传承是否顺利。过度重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则会影响非物质文化的有效传播。因此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关系。

2.非物质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

旅游项目中涉及到的自然景观跟人文景观,都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的有效载体。自然资源的风貌,涉及人们对景观的修饰、美化、改造等方面,因此自然跟人文也是紧密联系的。非物质文化可以以任何一种形式展现出来。非物质文化含量越高,其展现出来的旅游项目就会更加具有特色,同时还可以产生附带的审美情趣、思想文化等等。

3.旅游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旅游开发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文化、感受文化的条件,以此来增强人对文化的感性认识,同时加深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同时适当的旅游开发有助于抢救民族文化,使原本的文化功能在新的时代下,注入新鲜活力,焕发出独特的光芒。例如可以改编藏戏,使其更具有时代特点。

四、对西藏非物质文化进行旅游开发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重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独特性

西藏本身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在这片土地上,也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这其中含有物质文化跟非物质文化。对于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较容易进行。但是对于非物质文化,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心血,采取特殊的方式。而且由于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因此在不同地区采取的保护措施也是存在差异,在其他地方取得了成果的开发模式,也不一定适合西藏。因此就需要因地适应,来保障旅游开发的正常实施。

2.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它能在将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世界遗产公约》中也强调,遗产申报中必备一个环节就是需要具有原文化的特质跟生命力。但是在目前的很多旅游开发项目,多度地重视商业化、利益性,因此忽略了非物质文化本身的相关特点,使得非物质文化发展周期短,破坏性大。非物质文化的原真性体现了非物质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跟其他的旅游开发项目相比,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才是旅游开发中的核心竞争力。当前西藏的非物质文化更应该保证其原真性,这样才能发挥出更显著的作用。不但更加吸引游客,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创传承其非物质文化理念。一旦原真性遭到破坏,那也就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特色,这样就跟其他的开发项目没有区别,因此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独特竞争力。同时原真性的破坏意味着文化传播的根基遭到重创,不仅当地失去了作为支柱的旅游产业,对于文化本身而言,这也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3.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

西藏土地辽阔,因此在这片土地上产生的非物质文化具有的形式多种多样,分布较广。因此,对于旅游者而言,走遍各地,去体验文化魅力是不可实现的,因此就需要将非物质文化跟地域文化相结合,使其成为一种区域文化。该种措施,并没有将文化与地区割裂开来,而是将两者紧密联系,确保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依存,相互发展。整体性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在某些地区建立博物馆、展览馆,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它并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以整个的有机体存在。当前相关的主题公园便应用了这一思想。因此就可以将非物质文化完整地呈现在参观者面前,通过有形的、真正存在的事物,来表现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特点。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的具体情况,做到因地适应。在西藏地区,更加结合当前的风土风情,社会环境,进行布局安排、规划设计,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4.确保非物质文化具有高度的可参与性

当前的参与性在实际的旅游开发中难度较大,因此就更需要加大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一般情况下,游客都是被动地接受文化,因此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在当前的旅游开发中,就需要增强相关活动的乐趣性,确保引起游客的兴趣。在达到旅游开发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确保游客获得对文化深层的理解。西藏地区有一种独特的编织手工品,可以邀请游客参与编织过程,体会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对于游客而言,也收获了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经历。

5.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具有时代性特点

物质文化本身就是存在的,因此只可能具有古代的痕迹。但是非物质文化因其自身的特点,却是鲜活的,因此更可以借助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更加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它并非是一件没有任何生力的物体,而是跟社会环境、人文情怀息息相关的一种象征,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载体,因此更容易在当前的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尽管作为“遗产”,免不了具有历史的痕迹,但是只要能够参与到如今的生产生活中来,随着自身的变化,其鲜活的生命力就会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尤其像藏戏、藏医学、歌舞、文学等等,它会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传播独特的藏族文化。

结语

西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有效的保护传承,进行旅游开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但是需要注意遗产保护跟旅游开发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存在的矛盾问题。要注意不可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同时也不可阻碍旅游业的合理发展,而影响了非物质文化的传播。因此,目前就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正确解决这一问题。

參考文献

[1]赵悦,石美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三大矛盾探析[J].旅游学刊,2013,09:84-93.

[2]韩富贵.基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01:67-69.

[3]姬梅,朱普选.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模式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51-56.

[4]姬梅.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探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70-73+85+124.

[5]高芳芳.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开发遗产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