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陕西文学作品的乡土情结探析

2017-05-23 08:13贺悦
中文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发展

贺悦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陕西的文学创作事业在全国尤为突出,出现了以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红柯、杨争光等为代表的杰出的作家群,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纵观这些作品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乡土、乡愁、乡情为主题,描述着陕西各个特定地方的地域风貌、风俗习惯、文化特色、人文生活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深的表现在字里行间,将作家本人的乡土情节清晰的展现给广大读者,引人入胜。

关键词:陕西文学作品 乡土情节 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287-01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陕西文坛相继出现了数位有全国影响力作家,以柳青、杜鹏城为核心的第一代陕西作家为陕西的文学创作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代表作《创业史》和《保卫延安》等等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作。他们强调文学创作要贴近生活,追求真实。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代表的第二代陕西作家更是继承和发展了这种乡土文风,《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等作品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情节,这些作品在全国文学创作领域刮起了一股陕军东征的旋风。而以杨争光、红柯为代表的第三代陕西作家在其《老旦是一颗树》、《好人难做》等作品中也紧紧围绕乡土、乡情主题。这里我们主要来探析第二代和第三代陕西作家文学创作中的乡土情节。

二、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世界里的乡恋、乡思与乡情

1.路遥作品中的农民式乡土观——陕北高原情节

路遥是陕北黄土高原孕育成长起来的文学巨匠。渗入到血液里的乡土情怀让他深深的热恋着那片养育他的故土,也更深切的关注着农村发展和农民命运状况。在创作中,他笔下的乡土社会都是陕北黄土高原农村和农民历史缩影,如《风雪腊梅》中的冯玉琴、《青松与小红花》中的吴月琴、《人生》中的高加林和刘巧珍、《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和孙少平等艺术形象,这些人物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所处的环境抗争、搏斗,以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以青春和生命作抵押的作品”。作品紧紧围绕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来开展,文中复杂矛盾纠葛交织,诸如爱情、挫折、痛苦、追求等各种冲突相互交错,通过他们人生经历和心灵进程,路遥向广大读者展示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西北农村一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及他们的奋斗历程。坚韧、刚毅的孙氏兄弟是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最先觉醒的农民形象代表,在黄土地平凡的世界里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可以看到对所有乡土人物的塑造和对大量相关乡土风情的描写都是路遥乡恋的体现,也是他对人生的独特探索和思考。

2.农民作家陈忠实作品中深深的乡恋——关中平原情结

陈忠实是从西安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走出来的一位文学大师,其文学生涯也一直没有离开乡土这个主题。他先后在《乡村》、《康家小院》、《梆子老太》、《四妹子》、《蓝袍先生》、以及《白鹿原》中刻画了一系列如康田生、冯马驹、四妹子、梆子老太、蓝袍先生、白嘉轩、等各种形形色色的农村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既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也表现了社会变革中农村社会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白鹿原》是陳忠实的巅峰之作,是他用生命凝结出的文学传世之作,就如他所说是一部能够死后当枕头用的大书。这部小说以陕西渭河平原上的白鹿村为背景环境,通过刻画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黑娃、田小娥等人物形象,展现了50年间白鹿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纠葛以及白鹿村在那场社会大变革浪潮中的起起伏伏。整部作品里都充满着黄土与泥沙味道,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只有乡土安静与厚重。这正是陈忠实一生不曾改变的乡土情结的真实写照,故里是他灵魂的栖息地,是他内心深处纯净的传统文化圣地。

3.山地之子贾平凹作品中浓浓的乡情——陕南山地情节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贾平凹在陕南丹凤的农村长大,深深受到商州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从《山地笔记》描写商州山水开始,到后来的《商州》、《腊月正月》、《浮躁》、《高老庄》、《古炉》等,贾平凹笔下塑造出了刘成与珍子、韩旋子与王才、金狗与小水、高子路等普通乡村人物形象。这些作品述的都是普普通通乡村人物之间的爱情抗争史、矛盾斗争史、生活奋斗史、新旧文化冲突史,将秦人秦地的乡土风情文化全貌的展现给了大家。

《秦腔》是贾平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陕南一个村镇—清水街为焦点,通过引子这个所谓“疯子”的视角来讲述了清水街上白家和夏家两大家族的故事。前后近二十多年,清风街经历着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变迁,农民负担沉重、农地丧失以及农村文化失落等问题,让夏家两代人在坚守土地与逃离土地的变化中产生了诸多对抗和斗争。在贾平凹的笔下,夏家家族的命运变迁正是陕西乃至整个中国农村变革缩影。可以看出贾平凹的相当一部分文学作品都是围绕着山地农村来展开的,那是他骨子里对乡土深深的眷恋。

三、红柯、杨争光作品中所体现的乡土情怀

红柯是当代陕西文坛的一批“黑马”,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如《西去的起手》、《美丽奴羊》、《跃马天山》、《故乡》、《好人难做》等。他的长篇小说《好人难做》就是具有浓厚关中平原乡土情节的文学作品,小说里他大量的使用陕西方言,通过对两代人恩怨纠缠的叙述,塑造了一帮生活在陕西县城中的另类人群,他们都具有实现和完善自我的强烈冲动与愿望,同时又要遮掩因为实现目的而给别人带来伤害的事实,好人太难做,也向人们说明了善恶有报的道理,这是作者对社会浮躁的警告和对社会发展的反思。就如他说:“乡土、大自然是我们古老的家园,亲切无比的家乡方言在小说中来几笔,跟吃家乡饭一样解馋,有淋漓酣畅之感。”

杨争光是从大西北乡野里走出来的善于从故事中探求人性的作家。他的作品《黄尘》、《公羊串门》、《黑风景》、《光滑的和粗糙的木橛子》、《老旦是一棵树》、《越活越明白》、《从两个蛋开始》等,都是在讲述着陕北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以及那里的人物风情,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故土情味。他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热爱,通过不同作品剖析着在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民的生存状况,以期从他们生活现实和人生经历中探索中华民族的根性。在创作中,他对陕西方言土语的使用与融入尤为重视,大量生动、极富音韵美的方言被运用到极致,如 “柿饼”、“圪蹴”、“五马六道”、“失眉吊眼”等等,仅仅这些词汇就能给人一种浓烈、质朴的黄土气息,通过这些方言也形象的将陕西农村人的“倔”、“犟”、“直”、“愣”、“莽”等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