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儿园班级环境的若干策略

2017-05-24 17:37毛曙阳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班级幼儿园家长

毛曙阳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日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在幼儿园班级中,如果教师能营造出适宜的环境,就能高效、潜移默化地支持幼儿的发展。环境是课程内在精神和理念的外在表现,环境是课程理念的一面镜子,教师持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在环境中就会有怎样的具体显现。同时,环境的创设又有助于教师进一步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例如,在扩大了班级中积木区的空间,增添了更多的积木材料后,教师欣喜地发现孩子们更加愿意选择积木区的游戏了,他们的搭建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会让教师意識到积木区的重要性,提升教师对活动区教育理念的理解。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总结目前班级环境创设中那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在充分思考后敢于迈出改进的步伐,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听取各方意见,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以小步走的方式来优化班级环境。下面,笔者结合我们研究团队开展的实践研究,简要谈一下我们在幼儿园班级环境优化方面采取的若干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什么样的空间能给人以安全、舒适、温馨的感觉?当我们步入班级活动室时,我们希望室内宽敞明亮,空气清新,光照充足,色彩和谐;有大量小空间的活动区域,各区域间过道通畅,区域内活动材料丰富,随处可见幼儿的作品;幼儿和教师都彬彬有礼,态度温和,面带微笑,做事专注,互相关心,友好相处。所有这些都属于班级氛围,这其中人际关系是核心。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不断优化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专家们认为,关系是早期教育的核心,有了高质量的关系,幼儿会更容易走向成功和幸福,因为这样的氛围会让他们感到安全,增加积极的行为,今后在社会性、良好习惯、数学和阅读等方面获得好的成绩。同时,人们也注意到,小年龄的幼儿尤其渴望获得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情感回应,这种回应能够促进幼儿良好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此外,教师要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敏锐地把握住教育契机,以恰当的方式支持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经验与承担责任,让他们健康成长。适宜的氛围既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又不至于伤害幼儿,而由此带来的良好的早期经历会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有的教师精心分析和构思了自己班级的色系和图案,如以大地色系为主的田野、以绿色系为主的树林、以蓝色系为主的星空等,教师和孩子们收集与主色调风格一致的各种材料,装饰、美化班级环境,增强了班级的整体感。有的教师在班级中设置了“全家福”主题墙面,每个孩子的全家福照片还配上了一句孩子们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话。有的班级在活动室入口处提示了家园沟通交流的方式,有放置“悄悄话”的小盒子,有班级BBS论坛网址,还有家长们建立的QQ群、微信群号码等,努力营造出一种开放、多元、平等的合作氛围。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和安定感,促进他们社会性和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和材料

实践证明,幼儿更喜欢在小空间内活动,更喜欢处于小型团体之中,这会让他们更安心和更专注,也会使他们的游戏变得更复杂、更精细。因此,教师有必要以区域化的方式来规划班级活动室空间,如设置积木区、美工区、扮演区、认知区、科学区、生活区和图书区等。在进行这样的空间设计和安排后,班级活动室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例如,有的班级为了最大限度地便于幼儿在活动区开展活动,就创造性地在活动室中放置了两套椅子,新增一套可叠在一起的塑料椅子放在集体教学活动区中,原来的一套木质椅子放在区域中。教师们把这样的改变称为“桌子椅子进区角”。又如,有的班级原来没有积木区,教师在增设了材料丰富的积木区之后,发现孩子们的搭建能力和空间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看到,有充足的活动空间的保障,孩子们更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不同的区域中与材料互动,在各类有趣的游戏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提供丰富适宜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也十分重要。在各个活动区中,要有丰富的材料,要有摆放物品的矮柜,活动要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和引导,适时地增添物品和设施等。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许多班级的区域都发生了改变。例如,有的班级由于在积木区增添了新的材料,如罐子和动物造型等,孩子们可以搭建出结构更为复杂的建筑,积木区受欢迎的程度大大提高了;有的班级由于增添了矮柜,孩子们就有了更多摆放的空间;有的班级中,家长们主动提供了小帐篷,孩子们就会把帐篷布置成他们的私密区;有的班级中,教师在科学区增添了植物收集筐,孩子们就主动用这些筐来收集种子和树叶等,并进行深入的探究。

三、增强班级的规划感

增强班级的规划感,既可以让幼儿一日活动更加安定有序,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划意识和能力。在我们的实践研究中,教师们在这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例如,设置面向幼儿的作息时间表。作息时间表就像一张引导表,它让班级成员知道每个时间段大家应该做什么事情,这件事情要做多久,小朋友们和老师应该在什么地方。同时,这是一张面向幼儿的时间表,因此,可以做得很大,放在班级最显眼的位置,并配上幼儿自己的绘画作品或照片来加以说明和解释。幼儿园要尽可能在上午9点到11点之间安排三类活动,即集体教学活动、室内区域游戏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以便让幼儿能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成长经验。有了作息时间表,教师就要据此来安排一日活动,而不能任意大幅调整。通过设置面向幼儿的时间表,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班级活动会显得安定而有秩序,幼儿会对自己即将参与的活动有良好的预期,幼儿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权利以及户外活动时间都会充分得到保障。作息时间表也会无声地提醒教师不要随意拖延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不能任意减少幼儿本来就该享有的游戏与户外活动时间。

又如,制订班级公约和班级成员职责表。班级公约就是幼儿和教师们共同讨论形成的全班都需要遵守的共同约定。有了这样的约定,幼儿就知道在班级中大家都要遵守什么,教师的期望是什么,小朋友们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等等。一般来说,约定不要过多、过长或者难以理解。教师可以从注意安全、文明礼貌和自己收拾材料三个方面来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当然,也可以生成其他适合本班级的公约。为了提高公约的有效性,幼儿可以给公约配上画画,签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盖上自己的印章,以表示自己对这个公约的认可。制订一张清晰的班级成员职责表,则可以让幼儿明确班级中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大家共同分担的。大家会讨论出班级中要设置哪些职责(例如报告天气、照顾植物、打扫包干区和做教师的小助手等),在每个阶段(如一个月)中哪些人具体承担哪些职责。这种做法有助于幼儿职责意识的形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实践证明,班级成员职责表所产生的效果要好于以往的值日生安排表,幼儿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做一件事情,而不会长期处于观望和等待状态,而且他们也会十分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职责是什么。

再如,制作日历表和签到表。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一张清晰的日历表。这张日历表可以提醒班级全体成员现在处在一年中的哪个月份,今天是哪一天,并且标有今天是星期几,今天的天气如何,等等。日历表有助于强化幼儿的时间观念,在独立且有意义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慢慢地理解日历表上日期的含义。实践表明,日历表在稳定幼儿情绪和提高活动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刚入小班的孩子因为分离焦虑总盼望着早点到周末,教师就借助日历表告诉孩子再过多少天就可以到周末了,就可以休息两天再来幼儿园了。教师也可以通过日历表让孩子们获得很多信息,如知道这个月还剩多少天,哪一天是幼儿园的运动会,哪一天是哪个小朋友的生日,等等。教师也可以制作一张签到表,让幼儿在签到表上通过自己的表达,让大家知道自己今天来上幼儿园了。各个班级的签到表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有的班级的幼儿把自己的照片插到相应的地方,教师通过清点有多少张照片就可以知道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签到表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班级团队中的一分子,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坚持性。

四、提高教师和幼儿的记录意识

记录在班级环境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班级中,教师需要有记录意识和记录习惯。教师记录幼儿的活动信息,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活动效果。比如,教师常常会组织晨谈,和幼儿一起聊聊班级计划以及班级中发生的事情,但是一些教师往往缺少记录的意识,而没有把这些信息有效地记录下来和利用起来。其实,系统记录这些信息正好可以帮助幼儿了解班级所经历的各种变化,并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幼儿也需要发展起初步的记录意识和记录能力。幼儿的记录能力主要体现为绘画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例如,有的班级在活动室中设置了信息栏。信息栏中每天会张贴孩子们晨谈的信息,通过教师的简笔画以及事后补写的文字,幼儿很容易回想起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信息栏也可以用来记录集体教学活动过程,还可以用来提醒孩子们需要注意哪些事情,成为班级成员之间彼此沟通的信息中心。

又如,有的班级让幼儿有了自己的绘画式记录本。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每天的生活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解释,他们乐意并有能力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于是,教师们尝试着为幼儿提供写生绘画本,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一周或一天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再让家长把幼儿的解释和说明以实录的形式记录在绘画作品旁边,同时标明日期,这样一来,一本别具特色的,由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完成的,记录幼儿现实生活和真实想法的幼儿绘画式记录本就形成了。一般而言,小班和中班的幼儿可以每周画一幅画,到了大班以后,可以尝试着增加记录的次数。在许多进行过此类尝试的班级中,幼儿、家长和教师都有了很多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发现自己居然能够坚持画下那么多画,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表述能力都有了提高。家长们发现自己原来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那么少,他们也惊讶于自己能够坚持陪伴孩子这么长时间。教师们也常常在欣赏这些共创的杰作时产生许多新的想法,这些想法有助于教师们及时调整原有课程,或策划生成新的课程。

五、搭建幼儿展示自我成长的平台

在班级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搭建各类支持他们发展的展示平台。我们在以往设置各类主题海报和幼儿绘画作品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展示平台。

例如,成长墙。幼儿需要学会做人和做事,他们每天都在进步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良好的性格品行在悄然形成。因此,教师需要用一种直观的形式来反映幼儿的发展,表达成人对幼儿的欣赏和要求。在成长墙上,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一样大小的展示空间,让大家通过绘画、照片和文字等看到孩子们的成长,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这些成长的印记有的是家长提供的,有的是教师记录的,有的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例如,某班级某一期“成长墙”关注的核心词是礼貌,有个孩子收集的事例就是一张自己扶婆婆走路的照片,在照片边上爸爸妈妈把她说的话记录了下来:“婆婆膝盖不好,我会扶着她在小区里慢慢走。”通过成长墙,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的确在慢慢地进步和成长,而伙伴们的好行为和进步也会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家长和教师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在茁壮成长。

又如,作品展示台。教师在矮柜上给每个幼儿提供一定的空间作为作品展示台,让幼儿展示平时在游戏中完成的各类拼搭作品,在作品展示台的旁边可以配上孩子们自己制作和装饰的姓名卡。有教师将这个平台形象地称为“自留地”。孩子们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自留地”,他们会不断丰富自己的“自留地”,会拉着大人去觀看,而且也会关心和欣赏别人的作品。

再如,个人展。每个幼儿都是爱画画的,他们画了很多作品,但是他们不大可能到专门的场所中去办自己的绘画展。于是,教师尝试着给每个幼儿安排一次个人绘画作品展,有意识地在走廊上开辟出新的张贴空间,幼儿可以把自己挑选出来的绘画作品(包括在家里画的)张贴在一个长方形的大空间中。考虑到一学期下来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所以每个星期会有两场幼儿个人美术作品展。这一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幼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独特和力量,变得更加自信。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调整展览的内容,如可以是个人作品展,也可以是个人能力展。

六、为家长提供与教师沟通信息的机会

当前,教师们越来越发现自己不能高高在上地指导家长,或单一地安排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而是要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一种新的互惠的关系。家长们有着丰富的与孩子交往的经验,有着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热切心情,而教师们受过专业的训练,拥有专业知识,也积累了大量教育幼儿的经验。因此,双方应该相互交流沟通,开展高水平的合作。在我们的实践研究中,教师们采用各种方式为家长提供与教师沟通信息的机会。

例如,建立家长漂流书制度。家长漂流书有助于教师了解家长们的想法,同时有助于提升家长们的各种能力,如优化家庭关系的能力、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了解孩子的能力、配合幼儿园教育的能力、引导和管理孩子的能力、与别的家长相互合作的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素养的能力等。家长漂流书其实是一本本子,只是经常在漂流,受到家长们的高度重视,而变得越来越像一本珍贵的书。这个本子在班级的家长中流传,各位家长要轮流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育儿心得或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它有助于家长相互学习、欣赏、支持,也有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

又如,让家长参与“家长园地”的布置。长期以来,布置“家长园地”一直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辛苦地制作和丰富“家长园地”的内容,家长们却很少去关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在,我们让家长直接参与“家长园地”的布置,教师只负责“家长园地”中的一半内容,而另外一半内容完全交给家长们去安排。因为家长们是分小组轮流完成这一工作的,所以每个家长承担的压力和花费的精力是有限的。经过几次尝试后,家长和教师们都从中获益。教师们发现,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有了提高,家长们会集思广益,精心构思,他们设计出的内容往往都是自己高度关注的,和孩子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例如,他们会展示全家的假期旅行攻略,会记录孩子成长的趣事,会讨论一些大家关心的健康保健话题。家长们彼此合作,相互支持,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对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这样一来,“家长园地”真正成为了教师和家长彼此沟通的一个平台。

以上关于幼儿园班级环境优化的策略都是教师们在分析自己所在班级特点,深刻研讨幼儿园教育基本理念和分析环境独特教育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一次次的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期望这些策略能给大家以启发和借鉴,也期望更多的教师能结合本地区和本班级的特点,参与到幼儿园班级环境优化的实践中来,不断形成新的经验,有效提高幼儿园教育的品质。

猜你喜欢
班级幼儿园家长
班级“无课日”
家长错了
爱“上”幼儿园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想念幼儿园
以牙还牙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