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与清水探究

2017-05-24 00:27林丽萍
青年时代 2016年23期
关键词:清水县遗存墓葬

林丽萍

秦人的历史悠久,秦文化源远流长 。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的先世出自颛顼,到商代晚期的中潏,已经“在西戎,保西垂”。西周中叶,非子居于犬丘,因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得为附庸,封邑于秦。《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秦州清水县本名秦,嬴姓邑。十三州志云秦亭,秦谷是也。”《水经注》则更明确指出,秦水汇流的秦川是秦仲封地育故亭,以别于清水上游东亭川先有的秦亭。而清水县秦谷正在县城东北40多里,今秦亭镇秦乐山下秦亭河谷地的秦亭铺村,历史上是通关中过陇山必经要道。秦人就是由此开始不断发展强大,进而东进中原,实现全国大一统,建立封建集权的秦人大帝国。

清水因“清泉四注”而得名,是轩辕黄帝的诞生地,是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秦人早期活动的重要区域,秦人崛起于陇右,唐《括地志》云秦祖非子的封地“秦”邑就在清水县。上世纪80年代赵化成先生曾调查过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牛头河流域,否定了今上游秦亭镇一带作为非子始封地的可能性。为了摸清这一地区的古文化发展序列及分布范围,进一步探索秦早期都邑及秦人迁徙路线,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调查经过多次调查发掘,认为清水李崖遗址作为秦非子封邑所在地的可能性。李崖遗址位于今清水县城北侧樊河西岸和牛头河北岸交汇处的台地上,西以赵充国墓地为界,东至陈家沟,行政区划属于李崖村、白土崖村、仪坊村。遗址背山面河,地形较为平坦开阔,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370~1450米。大体以清水县至张川县公路及天水—平凉铁路为界,其东、南为一级台地,主要文化堆积为西周时期遗存,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西、北为二级台地,主要文化堆积为西周时期遗存和北魏至隋唐时期遗存,面积约50万平方米。二者相加,遗址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经早期秦文化考古队发掘的十余座西周时期的墓葬及30余座周代灰坑均属于西周中晚期,墓葬为东西向(西偏北)、头向西、直肢葬、带腰坑殉狗,这与春秋战国秦国高等级贵族墓葬俗一致,部分陶器具有显著商式风格,因而这批墓葬很可能是早期秦人嬴姓宗族的遗存,这对探讨秦族、秦文化来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其中的M18为女性寺洼文化墓葬,但与之相邻的M20为男性早期秦文化墓葬,两墓规模相当,方向一致,似为夫妇异穴并葬。另M9按照葬式及出土的马鞍口罐似为寺洼人墓。由此表明,早期秦人与寺洼人可能通婚,而且曾长期和睦相处过。这对于了解早期秦人与西戎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著名秦文化学者徐日辉教授,在其著作《秦早期文化发展史》一书中关于秦亭、秦谷的观点也如此。他认为,秦人在天水一带的发展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秦人发祥起,至西迁到关中一带止;第二阶段,从非子自西犬丘东上到天水市东北的张家川县、清水县秦亭一带,至秦文公三年返回陇山东侧的关中地区止;第三阶段,从秦文公四年回到关中开始到秦统一六国至公元前206年灭国止。其中,第二阶段对秦人的发展是十分重要。当时秦人再次被迁徙到陇山以西,可视为一种变相的流放,名义上是为周王室牧马,但实际上是守边。周宣王召秦仲杀西戎后,秦人才站住了脚跟。在秦文公三年进驻到宝鸡市斗鸡台一带。从此,秦人揭开了依托关中雄视天下,进而统一六国的重要一页。因此,“秦”的概念起源于清水。秦人在清水發展的历史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清水县遗存墓葬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小小绿茵场,放飞学子梦——甘肃省清水县第三中学校园足球侧记
墓葬中的女人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希望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清水县白沙乡肉羊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