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也当课程开发合伙人

2017-05-25 13:02包士娟
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资源家长活动

包士娟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2010版)中指出:“引导学生家长转变观念,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课程是实施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家长资源必不可少。家长资源的介入,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最终实现共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全社会办教育的目标。

一、家长成为课程合伙人的作用

1.家长的参与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是学校对教育资源的积极利用。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将家长请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丰富孩子的知识。同时,孩子也会更快乐、更积极地参与活动,探求知识,促进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2.家长的参与促进互动共育。

教师和家长良好的家校合作,有助于双方尽快建立感情,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学校重视家长工作,把家长真正当成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尊重、平等地对待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长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能促进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家校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校互动合作共育。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生成的,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学生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可见,只有家校的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学生最好的经验。

家长成为课程设计合伙人,对教师来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网络平台为支撑,教师超越时空的限制与家长展开即时的互动交流,一同聚焦共性问题,可以帮助教师从“局外人”的视角来审视教育,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同时,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意识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家长的参与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经常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增进父母、孩子双方的相互了解;同时也能让孩子体验到与家人共同活动的乐趣,体会到亲人对自己成长的关爱,从而密切亲子关系。

家长们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成功的育儿经验、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教育资源的来源之一。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可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优势互补,教师和家长在良好的家校合作中,也是一个共同接受教育的过程,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促使教师不断地改进与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教师与家长“合伙”的步骤

1.了解家长信息,建立资源库。

家长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可再生性。通过家长资源档案库的建设,能有效挖掘家长资源,增强家校共育实效。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上,丰富的家长资源是充满魅力的。他们在各自的行业上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鲜明的个性特长,他们是教育的宝贵资源。但要家长所擅长的内容能为我所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了解每个家长所从事的行业,所具备的教育素养及知识技能,收集有效信息,建立资源库。

2.让家长了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虽然大部分家长渴望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希望孩子能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主观上支持和拥护学校的教育,愿意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但客观上也有些家长由于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结果无形中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障碍。因此,开发利用家长资源的前提是让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可以通过开放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让家长近距离感受课程带给孩子的变化,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使家长深入了解、感受这门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切实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持者与拥护者。与此同时,也可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感受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孩子的影响。学校通过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开放亲子教育课堂,完善了学校课程建设,拓展了学校教育的内涵,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3.成立综合实践家委会。

一位家长在家委会工作总结中写道:“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方面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心,另一方面也在家校之间建立起顺畅的交流平台。多元互动的活动,让家长更多地走进学校,了解学校,参与学校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与孩子走得更近。”家长委员会建设推动的不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而且也是学校教育理念的重要转变,更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制胜法宝。

三、家长与学校“合伙”在教学中的实践

学校和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家长的专业、特长等也构成了课程的隐形资源。我们可以从更为宽广的视野出发,将更多的来自家长的资源纳入到课程建设中来。

1.在活动前“合伙”,做学生的引路人。

案例1:巧用压岁钱。

传统的“巧用压岁钱”活动只停留在查资料阶段,为了让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在教学中从“学生能在活动中做什么”出发,改变教学策略,邀请在银行工作的学生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怎样让钱能生钱?”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各自在心里盘算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之类是不是应该存起来?存多少?“生”出的钱做什么?家长通过给学生做讲座、解答疑问,拓宽了对压岁钱使用的认识和理解,活动过后,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银行存入第一笔钱并了解利率。通过家长、教师的有效指导,课堂教学直接指向基于真实问题的实践,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合理使用压岁钱的重要性。

许多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不加留意,缺乏思考,让一些很有意义的活动现象成为过眼云烟。在家长的带领下,孩子有目的地倾听,抓住那些有意义、感兴趣又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问题去发掘、捕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有深度的活动主题。

2.在活动中“合伙”,做学生的指导者。

案例2:巧识骗术。

有位学生家长正好是市公安局电信诈骗宣传组的工作人员,班级开展了“巧识骗术”主题活动。笔者邀请该家长作为采访嘉宾,课堂上精彩纷呈:“你好,请问你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骗术?”“如果遇到了骗术你会怎么办呢?”“对于骗术,你有什么好办法识破吗?”学生利用“采访面对面”的方式,对生活中的电信网络诈骗进行了深入探究,课堂上,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者。家长的加入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采用家长作为采访嘉宾,学生通过“采访”这样的学习方式来主动地学习,觉得站在讲台上的不再是老师,还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感觉新鲜、有趣,品味到与平时不同的教学风格。在教育实践中,以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为突破口,借助家长资源,在开放、探索、互动的氛围中让每个孩子实现自我发展。家长资源,打开了隔离儿童与社会的墙,变“封闭式”的教育为“开放式”的教育,扩展了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3.在活动后“合伙”,做学生的點评人。

案例3:我是防范小明星PK赛。

在“我是防范小明星PK赛”进行反思交流时,学生家长组成了评审团,电信网络专家组家长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对学生的精彩演讲进行了点评;语言表达家长组站在交流角度上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从中找出亮点与不足。活动后的反思,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更加灵动,活动现场掌声不断。在反思阶段,有的孩子说这次活动让他深入地研究了电信诈骗,在专家的指点下,收获很多;也有的孩子说“有爸爸妈妈参与的活动就是不一样”。一位家长说:“没想到我的工作内容还能帮助到孩子们,真是一举两得。”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注重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家长评价参与教学过程,将家长请进课堂,因为他是专家,有评论资格。

总之,家长参与学校教学,加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行列中,让课程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课程是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创造的教育生活”这一理念出发,树立大课程观,开发利用家长资源,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具生命活力。家长通过参与课程的实施,从一个旁观者转变成了参与者,从一个外行转变成了内行。我们的课程也不再是封闭式教学,而是开放式教学。家长是学校教育资源的“富矿”,是学校教育坚定的“同盟军”,是全社会志愿者精神培育的“沃土”。立足学生家长资源,以学校为主导、以家长为主体的资源开发模式,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主动性,更好地达成了家校教育共识,丰富了学校资源储备,推进了学校课程建设,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

猜你喜欢
资源家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