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中职德育课有效性

2017-05-25 20:16罗杨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职德育弱势途径

罗杨

广西新闻出版技工学校

【摘 要】中职学生有其特殊性,其道德的完善与职业技能学习同样重要。中职教育不仅需要传道授业,还需要以现实生活为轴心,贴近日常生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需要道德体验的交流,并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弱势 中职德育 现状 有效性 途径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俊美的景色”,人会因为品德高尚而受人尊敬,这也是人性的重要特征,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况在《荀子》中所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道德教育永远是一种“脚踏大地,仰视宇宙”的存在。“脚踏大地”是因为教育必须基础夯实;“仰视宇宙”是因为教育必须以人类的最终理想和最理想的人类为目标。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对德育的道理做出一番分析,也能对德育评判一番,而如何操作与践行是难点,如何保证其实效性更是难点。中职教育中的德育也是如此。目前,我国的整体教育环境给中职学生打下了很深的特殊烙印。中职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比其他学生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关爱和认同。

一、中职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显得弱势

中职学生的弱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职学生往往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弱势。中职学生很大一部分文化基础较差,觉得自己是“考不上高中才来读职业学校”的,有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歧视。中职学生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有的将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只追求及格;还有的认为不需要为今后的就业而努力奋斗,缺乏追求成功的动力。

第二,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自弱势家庭,如农村地区、城市下岗职工家庭。虽然近年来职业教育获得国家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中职学校基本实现了免学费,但是很多学生的经济条件仍然比较困难。

第三,不少中职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内向和离群现象较为突出,“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等成了学生的心理定式;有些学生对教师的话感到麻木,常常感到前途无望,迷失了方向,沉迷于网络游戏,吸烟,酗酒,整天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忘却了生活目标。而且,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会相互传染,进而影响到整个宿舍甚至整个班级。

二、中职德育教学现状

(一)中职学生普遍对德育课缺乏兴趣

很多学生只关心对就业和技能操作有直接帮助的指导类和实践类课程,而对其余的课程如德育课程不感兴趣,甚至厌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职德育课堂的理论性偏重。原本学生的能动性就有所欠缺,大量的纯理论灌输只会导致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学生对德育教育更加反感。

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不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导致德育教学内容活动和学生实际生活状况存在巨大偏差,使得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不能形成相应的道德行为能力。

三是道德知识教学与道德能力培养相脱节。即便学生拥有了一定的道德知识,但在多元化的环境中不知如何分辨是非曲直,不懂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二)课堂不够生动

中职德育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较少,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低。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负责将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是配角,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了师生交流和学生参与的课堂,很难体现出生机和活力。教师未注意到: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义务教育或者普通中等教育,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差异,学生思想、心理状态的区别。

(三)教学方式陈旧

许多中职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还停留在单纯的讲授层面上。教师虽然有时也会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在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课件等,所展示的一些内容都不具有时效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陈旧的教学方式引起了许多中职学生的不满。学生希望教师能多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社会环境对中职德育的负面干扰

当今的信息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存在许多负面干扰。譬如中职学生目前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渠道主要是网络。然而网络当中存在一些消极、颓废、低俗的信息(如某些直播平台);我国的电影未引入分级制度,盗版影片长期存在,中职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取到观影对象本不应是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影片。过多的负面干扰使得学生在校接受的道德约束急剧减弱甚至消失。其次是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突出表现在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上。许多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索取和给予的关系,孩子认为父母的给予是天经地义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完全物质化、金钱化。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以为将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四、提升中职德育课有效性的途径

(一)把中职德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

1.更新教育标准,净化教育环境

从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理念:要成为企业所需的员工,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没有职业专长的人才是次品,而道德不合格的學生更是危险品。因此,中职德育教育应将“培养合格的职业员工”当作教育主线,德育内容应围绕社会对公民、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设计,按岗位需求进行德育创新,构建学校、企业、社会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实施环境。

学校可以与企业相结合,引进企业文化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让学生熟悉企业,不能关门搞德育;要把那些职场能手(尤其是毕业生)请进来,现身说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规范学生的在校行为;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到企业当中体会企业的管理规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逐渐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同时发挥学生同伴之间的影响作用,形成一个富有影响力的道德环境。

2.突出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学校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來培养学生的,只有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职业意识为指导,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发挥才能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缺失职业特色,中职德育就会失去立足点。

在职业教育中,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职业特征、职业纪律和职业行为,如幼儿教育专业与印刷技术专业就有不同的职业要求。因此,中职德育要强调专业特色。除了专业技能外,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也是学生综合道德素养的体现。如果忽视了这些方面的培养,那么学生将难以适应工作岗位,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二)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未来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在心态上相差很大。因此,中职德育必须在抓住同龄人的德育共性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中职生个性,即抓住中职学生德育的特殊性,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时代感,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为此,学校应努力引导中职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未来,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设法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让他们领悟到自卑是事业的大敌,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生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成功的大门,工作则是打开大门的钥匙,门的背后,就是成功在等待着他们,享受成功带给他们的心理上的满足。

(三)填补以往教育内容的空白——感恩

英国有句谚语:“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他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现在,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容易忽略身边所拥有的一切,在中职学生群体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曾经有教师感叹在他当班主任的过程中,仅一次在教师节收到班上学生所赠的贺卡,可后来有位实习老师只待了一个月,却得到了学生的鲜花和礼物。这说明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在意,而对于已拥有的珍贵的东西并不珍惜。例如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嘘寒问暖,不但不感动,甚至认为是唠叨。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从教师开始,树立好感恩榜样,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正直的人最基本的品德。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教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人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悟。

(四)在实践中锻炼和检验学生品德

大多数学校采取了分项扣分评比的方式对班级和学生的品德进行考核,但效果欠佳。因为对于班级来说,集体荣誉感强的,可能会出现全班口诛笔伐犯错误的学生的情况,用舆论的压力来惩治学生个人的过失,容易造成个体被针对。对于集体荣誉感不强的,扣多少分都无所谓,最终评分高低变得毫无意义。且德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重视学校的检查与评比,而是给予学生贴近实际生活的、常态化的公民道德教育。因此,学校应交给各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开展特色班级活动的自主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道德的重要性。要在实践中锻炼和体验学生的品德,就要让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和检验。换言之,就是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机会,让学生在社会上、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也暴露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不解决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将来的就业和生活。

(五)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是提高德育课有效性的保障

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知识是师生真诚沟通、平等对话的纽带,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有效课堂的给力点。转化学生,需要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观点碰撞,教师真正与学生互动起来,给学生以人性的温情,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使学生与教师在精神领域相遇、相识进而达成共识。因此,中职道德教育应构建一种机制,使师生之间的道德交往和交流成为一种习惯,用教师自身的高尚德行和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参考文献】

[1]唐凯麟.思想道德修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何祥林.由陶宏开现象看学校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5-02-07.

[3]辛自强.网络背景下的青少年社会化[J].教育科学研究,2007(02):54-56.

[4]王孝吉.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综合),2012(31):45.

[5]冯建军.“德育与生活”关系之再思考——兼论“德育就是生活德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04):132-139.

猜你喜欢
中职德育弱势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一个“弱势”教师说:孩子,我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管你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强势妻子容易逼出“弱势”丈夫
多元智力理论下数学教学方式浅谈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