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琥珀再造工艺及宝石学特征

2017-05-25 00:37TEXT范勇琚殿民林维峰刘丽喆田庆昌郭涛
中国宝玉石 2017年2期
关键词:卡具琥珀宝石

□TEXT 范勇琚殿民林维峰刘丽喆田庆昌郭涛

(1)抚顺琥珀研究所 (2)抚顺市东洲区木旺琥珀加工厂 (3)辽宁省金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4)辽宁石化大学 (5)琥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辽宁)

缅甸琥珀再造工艺及宝石学特征

□TEXT 范勇(1)琚殿民(2)林维峰(3)刘丽喆(4)田庆昌(5)郭涛(3)

(1)抚顺琥珀研究所 (2)抚顺市东洲区木旺琥珀加工厂 (3)辽宁省金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4)辽宁石化大学 (5)琥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辽宁)

缅甸琥珀出产于缅甸克钦邦北部的胡康河谷,形成于中生代晚白垩纪,是世界琥珀家族中非常优秀的琥珀品种。缅甸琥珀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无序开采、粗放经营、资源浪费,总归会趋于枯竭。缅甸琥珀开采、加工过程中,形成大量的充满炸裂的原料和小块颗粒。如何本着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观点,有效回收、利用这些宝贵的废弃原料,使之能继续造福人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琥珀再造就是人类发挥聪明才智,利用琥珀开采时形成的裂炸、颗粒琥珀材料;琥珀加工、生产中形成的琥珀边角余料,运用琥珀再造工艺将其制造成为有价值的宝石材料的有效方法。缅甸琥珀由于形成地质时代久远,石化程度较高不易软化,曾被号称不能再造。抚顺琥珀研究所、抚顺市东洲区木旺琥珀加工厂、抚顺琥珀泉艺术品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科研攻关,摸索出缅甸琥珀的再造工艺及方法,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再造缅甸琥珀茶具等工艺制品,这些制品具有美观、高端、实用、不烫手等特点,深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

缅甸琥珀 再造工艺 宝石学 特征

1 引言

再造琥珀又名压制琥珀、二代琥珀,是以天然琥珀为材料,经高温软化、高压成型制成的人工宝石材料。再造琥珀是市场上重要的琥珀材料来源,可使大自然几千万年乃至上亿年形成的珍贵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符合国家资源再利用的产业政策,也符合国家珠宝玉石检验鉴定的相关标准,值得推广。但近些年来,由于琥珀市场假货泛滥,人们出于对假货的厌恶,将再造琥珀与假琥珀混为一谈,甚至一些商家和机构为了利益,有意排挤再造琥珀,故意混淆再造琥珀与假琥珀的界限,甚至个别的行业协会也为“目前假琥珀的主要生产方法是再造”的错误观点背书,这对再造琥珀是极不公平的,是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再造琥珀在相关的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说明其也是琥珀家族中的一员,加之市场对再造琥珀有客观需求,因此,再造琥珀的生产并不违反国家标准和法律,生产者并不背负道德责任。至于个别不法商家以再造琥珀冒充天然琥珀销售,那是另外的问题,不能因此得出再造琥珀是一种琥珀造假方法的结论,也不能因此否定再造琥珀是合理利用琥珀废旧资源的一种工艺的性质。

图1

图2

图3

缅甸琥珀是非常优秀的琥珀品种,其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材料。缅甸琥珀再造工艺是精选缅甸琥珀废料中的金珀碎料,通过一系列先进的加工工艺,将其再造成为优质的琥珀茶具,不仅具有琥珀特征,而且具有美观、实用、不烫手等特点。

2 工艺概述

2.1 材料制备

从国内琥珀市场购买缅甸琥珀碎料,分检出里面的金珀,块头越大的越省工、省力而且质量越好。震桶加琥珀加研磨介子加金刚砂研磨,边研磨边淋入清水,避免材料过热。去除材料表面的外皮,洗净晾干。人工逐块检查,切除材料上残存的外皮和杂质,将相同颜色的琥珀分捡集中。将分色后的琥珀在食品消毒药剂中浸泡12小时,转入清洗筛流水冲洗、烘干。HGM80超细微粉磨机磨成琥珀粉末,装袋备用(图1)。

2.2 磨具制备

根据设计的产品样式设计模具,使用碳钢制造模具,制成的磨具用3000目砂纸打磨光滑,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流水冲洗,软布擦干。涂刷脱模剂备用。

2.3 投料

天平、盛具消毒清洗。分别按茶壶、盖碗、分水器、茶盏所需材料定量标准向模具投料:投料后提拉模具内胆,使模具腔隙充满材料粉末,加盖模具盖备用(图2)。

2.4 加温加压

将模具置于压力机下,缓慢加压后通电加温。观察粉末材料软化情况,随着粉末软化,逐渐加压,根据压件大小确定终极温度和压力,温度控制要适当,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原料碳化。压力控制在3Mpa~5Mpa。加温加压过程要循序渐进,交替进行。温度不够压件会存在软化不够局部不粘接,压力不够压件会存在气泡或强度不够等情况,影响压件质量。

2.5 压件脱模

压铸结束后,要趁模具温度未大幅降低尽速使压件脱出模具,以防压件损坏。脱模时应做好烫伤防护,必要时要借助机械。脱模环节是压件成型的最终环节,如果操作不当导致压件损坏,将会造成经济损失和成本提高。

脱模后的压件应保证完整、光滑、无缺损,要轻拿轻放,避免磕碰、掉落。半成品压件质检后妥善保管备用(图3)。

3 成品加工

3.1 卡具制作

根据压件形制和尺寸制作卡具,分为内卡具和外卡具,内卡具是打磨外缘时使用,外卡具是打磨内缘时使用。卡具内部要具有弹性,便于压件进入,同时要用软质材料作为内、外衬,避免压件卡坏。

3.2 压件粗磨

用砂轮磨去压件上的磨具组合线,将卡具固定在雕刻横机上,上外卡具粗磨压件内腔,转动横机,将磨具伸入压件内腔,靠紧腔壁,根据设计形制打磨到标准形状。内腔粗磨后,上内卡具粗磨外缘,粗磨方法如上。粗磨时应持续滴水降温,粗磨过程中反复使用卡尺质检,符合标准后进入下一工序。

3.3 压件细磨

取粗磨后压件,采取先内后外原则按照上述方法更换磨具细磨压件,研磨至设计标准。细磨过程中也要反复内外卡尺质检,符合标准后进入下一工序。

3.4 局部雕刻

对于压件局部需要雕刻的,细磨后根据形制要求进行雕刻。雕刻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谨慎雕去多余部分,避免压件在成品前的报废。雕刻过程中要持续滴水降温,雕刻后应使用磨具细致打磨至细磨标准,进入下一道工序(图4)。

3.5 压件抛光

图4

图5

使用抛光介质和抛光粉按照3.2所述方法对压件进行抛光,抛光后的成品压件要细腻、光滑、圆润,具有珠宝光泽,无瑕疵。抛光过程中要持续滴水降温(图5)。

图6

图7

3.6 清洗消毒

压件成品要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使用臭氧发生器消毒,采用无菌包装、装箱(图6)。

4 产品特色

再造的缅甸琥珀茶具选用纯天然琥珀原料,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颜色艳丽,透明度好,硬度较高,珀体内仅有不同颜色琥珀粉碎后形成的色素沉着,没有再造琥珀的云雾状血丝,使用不烫手,颠覆了有史以来茶具烫手的千古难题。

缅甸琥珀再造工艺的不足之处是在原料去除杂质、装填压制、打磨抛光三个环节过分依赖人工,提高了产品成本。但该工艺利用缅甸琥珀废弃材料,制作优质的琥珀茶具,有效解决了天然琥珀材料难以满足的制作工艺和实用性要求等问题。

5 宝石学检验

5.1 样品测试

首先使用宝石显微镜、紫外荧光光谱仪、偏光测试仪等对缅甸琥珀再造产品外观、内部结构和荧光反应等进行常规宝石学检验,红外光谱测试采用Tensor27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分辨率为4cm-1,样品扫描时间为32次,背景扫描次数为32次,扫描波数为4000cm-1~1000cm-1。

5.2 结果与讨论

缅甸琥珀硬度较目前发现的其他产地琥珀相比硬度较高,加之其形成的地质年代久远,聚合、石化程度较高,所以其在高温下软化的温度已经突破传统琥珀再造理论的极限温度。其再造制品熔结程度较好,硬度与天然琥珀接近。缅甸金珀透明度很好,但再造产品的透明度不如天然缅甸金珀的透明度高,主要原因为天然缅甸琥珀粉碎成粉末后,不同色彩的粉末与不溶解的成分形成悬浮状的形态,影响光的穿透所致。缅甸琥珀再造制品的外观特征是:在不同角度或不同背景下会呈现泛绿色彩,此外其摩氏硬度为 2.5~3,密度为1.03g/cm3, 折射率为1.53~1.54,放大观察可见颗粒状凸起,长波紫外光下发出强蓝色荧光,荧光下可见蓝、蓝白、黑色的粉末颗粒呈现(图7) 。

光性特征:偏光镜下呈现不规则消光和斑块状干涉色(图8)。

红外光谱分析。如图9所示,上图为缅甸琥珀再造制品,下图为缅甸天然琥珀。 可见二者的图谱基本相同,表明缅甸琥珀再造制品中无其他成分。二者存在的不同之处是天然缅甸琥珀存在853cm-1和813cm-1环外双键吸收峰,缅甸再造琥珀图谱中这两个吸收峰消失,原因是环外双键受热导致。另一不同之处是缅甸再造琥珀图谱中出现了缅甸天然琥珀中所没有的1654cm-1和1617cm-1两个吸收峰,是环外双键受热后聚合成芳环所致(图9)。

图8

图9

6 结论

通过对天然缅甸琥珀颗粒的提纯和粉碎,在金属模具中加温加压形成的缅甸琥珀再造制品工艺流程的讨论和研究,认识了缅甸琥珀的可再造性,通过缅甸琥珀再造的实验,突破了琥珀在150°左右软化、250°左右熔溶,350°左右碳化的传统理论。根据红外光谱,缅甸天然琥珀与缅甸再造琥珀的主要红外特征峰表现出较好的统一性,均出现了缅甸天然琥珀特有的特征峰。同时也出现了再造琥珀受热后环外双键消失的特征。

[1]王雅枚.杨明星.酉婷婷《压制琥珀的新认识》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2.3(1)38p-45p.

[2]谢祖宏.唐雪莲.李剑.杨淼《缅甸琥珀不同品种的红外光谱特征》超硬材料工程2013年10月(5)52p-56p.

[3]朱莉.王旭光.罗理婷《再造琥珀的宝石学鉴定特征》超硬材料工程2009年12月(6)48p-53p.

[4]张盛弘加热处理可以改变折射率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5月(2)14p.

猜你喜欢
卡具琥珀宝石
压力管道带压密封技术常用卡具的设计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琥珀凝光
情厚重斟琥珀杯 琥珀的前世今生
“种”棵宝石树
基于聚四氟乙烯精密管接的卡具设计与加工研究
琥珀诞生记
一种车铣精加工汽车转向节的卡具设计
宝石迷踪
宝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