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技卓以征的新“长征人”

2017-05-26 18:19方梅兰
人人健康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卫勤医院

方梅兰

2016年年终岁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连获两个全军唯一的大奖:郑兴东院长荣获2016年中国医院“突出贡献奖”,医院荣获2016年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谈到来之不易的成绩,郑兴东感慨地说:“传承弘扬长征精神,继续走在军队医院改革发展前列,我们永远在路上。”

做技卓以征的新“长征人”。2008年任职以来,郑兴东始终传承弘扬医院的光荣传统,高擎“姓军为战、姓军为兵”的使命责任,紧跟军改医改新形势,紧贴军民健康新需求,紧盯现代医院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医院发展方略,团结带领党委“一班人”奋力拼搏,医院建设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向一流迈进,建设“研究型”特色医院

“要看基层医院看不了的病,要救地方大医院救不了的伤,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立命之基。”郑兴东感到,如何抢占“新医疗革命”制高点,是医院发展面临的紧迫而严肃的重大课题,必须鼓足向一流迈进的勇气,建设军事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医院。

为此,长征医院开始全面实施特色学科人才建设和特色医疗创新计划,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打造特色学科】 探索亚学科建设模式,建大建强了骨科、肾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等一批传统优势学科;紧盯患者需求,成立了血管外科、心脏外科、生殖医学中心、胰腺外科等一批新兴学科。

【搭建特色平台】 引进机器人、3D胸腹腔镜、椎间孔镜、智能手术导航仪等先进设备,建成三四级辅助生殖实验室、国内唯一的百万级深低温生物样本库,搭建多个精准微创、创伤急救、器官移植、优生优育、精准诊断等特色诊疗技术平台。

【培育特色人才】 以研究型医师培养为抓手,以打造“临床有绝活、科研有深度、学术有造诣”的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思路,实施“特色人才工程”,开展多维度人才评估,建立特色人才储备体系。

在建设“研究型”医院的道路上,长征医院取得了诸多令人欣喜的成就:世界上首次运用单细胞扩增、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阻断多囊肾基因遗传,成功诞生了健康新生儿;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钛合金6节椎体钢板一体化假体,应用于颈胸椎超长节段巨大脊索瘤切除后缺损区重建获得成功;成功发现介导肾癌靶向药物耐药形成的新型长链非编码RNA,使晚期肾癌患者接受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成为可能……

创新成果惠及军民,医院发展水涨船高。目前,医院拥有1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全军医学研究所(中心),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研究所,4个上海市质控中心,医院病种难度系数和三四级大手术占比位列上海市各大醫院前茅;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973首席等一批名医大家,被评为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建成全国唯一一家提供24小时服务的血透中心,先后为18000多名患者打开被称为血透病人“生命线”的血管通路,创下5年存活率达77.3%、10年存活率达40.5%的世界高度和存活时间28年的生命奇迹,被上海人民群众亲切誉为南京路上的“爱民天使”。

担强军之责,锻造“打仗型”卫勤利剑

长征医院经战火淬炼而生,历经“两弹实验”、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锤炼。任职以来,郑兴东始终注重弘扬光荣传统,夯实全院官兵听党指挥、服务强军的思想根基。

近年来,长征医院先后建成了国家级医疗救援队、卫生列车医疗队、3支专科手术队共5支保障力量,医院储备有院士领衔的一批战创伤救治高级专家,拥有完备的硬件条件、完善的救治流程,具备复杂战创伤救治的综合能力。

郑兴东感到,作为军队医院的第一方阵,应当具备卫勤保障“四大基地”的功能,即:“复杂战创伤救治基地”“核心战救技术研发基地”“高层次卫勤人才培养基地”“官兵健康保健基地”。为此,他提出了打仗型卫勤“七个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以任务为牵引,全力锻造卫勤精兵。

【建立“一车三队”实训体系】 开展与部队“捆绑式”、与地方“一体化”联演联训,实现训练由单一对象、分散训练向成建制、基地化训练转型,由以技能为主的基础训练向勤务、技能兼备的一体化联合训练转型,由传统训练手段向信息化、模拟化训练手段转型。

【建立既整体协同又模块机动的组织体系】 持续推进“扁平化、模块化”建设,建强综合抢救、颅脑战创伤、骨战创伤等主要抢救单元,提升应急拉动、远程机动和自我保障能力,实现既可整体展开又可模块机动,既可延伸施救又可院内快救。

【建立战伤救治训练评价体系】 借鉴外军先进经验,引入模拟考核手段,制定分层分专业的卫勤训练考核体系,为卫勤实战化演练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野战救治技术装备研发体系】 成立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专家委员会,紧紧围绕海上特殊环境战创伤救治等海上卫勤保障重点难点,研制一批快速高效、简便实用的技术、装备及药品。

【建立军民融合的伤员队员转运体系】 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与东南沿海地区航空、铁路、海运、公路等部门联动,协作制定卫勤力量远程机动、伤病员远程转运预案。

【建立与一线任务部队紧密结合的“两区三级”战创伤救治体系】 按照分级救治要求,主动与东南沿海任务部队定点保障医院建立集“前接、处置、后送、专科治疗、康复一体化”的战伤综合救治体系。

【建立常态化为兵服务体系】 定期组织院士领衔的知名专家上海岛、进哨所、登高原、走边关开展综合性巡诊;建立“轻骑”专科小分队,针对部队常见病、多发伤开展专项义诊,紧贴基层部队医院需求;持续开展“适宜技术下基层”活动,帮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医院研制了野战颅脑创伤急救装备箱、战创伤可降解生物敷料等一大批战救器材,“海战颅脑战创伤救治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地方合作研制的便携式微创手术系统现已在辽宁舰上试用;与部队基层卫生机构密切合作,建立“全员、全程、全面”的官兵健康档案,逐步实施“健康军营”行动计划,使官兵在生理、心理上比对手更加强健。两年前,海军航空兵某师两名飞行员夜航训练坠机,送入长征医院紧急抢救,医院给予精心护理,使两位飞行员重返蓝天。

聚改革之力,加速“融合型”深度发展

国家新医改深度推进,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军民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保障任务日渐繁重……郑兴东敏锐地看到,随着改革强军的步伐越来越快,医院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矛盾与挑战,必须不断深化院内改革创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此,一项项改革有条不紊地展开。

【门诊管理创新改革】 科学功能布局,优化医疗流程,创新管理手段,体现规范化、智能化、人文化的行业要求,实现了门诊管理从经验式向科学化、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型。

【急诊管理创新改革】 探索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ICU综合救治和康复一体化,相关学科一站式响应的、快速高效的急救體系,已被国内100余家医院采用,为《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的颁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物资管理创新改革】 成立医院集中采购办公室,对医院各类物资采购与工程招投标实行统一管理,真正实现“管办”分离、“购用”分离,每年节约成本近亿元。

【绩效管理创新改革】 探索建立以岗位工作量、病种难易度、患者满意度、科研与教学等八位一体的绩效考核新机制,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极大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聚改革之力,加速“融合型”深度发展。在借智借力、融合发展上,医院也是喜讯不断。

聚焦海上卫勤保障重点难点,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联合成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名校的人才合作,与同济大学、中科院、昆士兰大学先后搭建合作平台。

在承担地方应急救援任务中锤炼队伍,先后参与了温州动车事故、“11·15”上海特大火灾、世博安保、外滩踩踏等重大保障和救援任务,医院的卫勤方阵久经打磨和历练,已成为上海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的首选力量。

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建成国内首家门诊指挥运营中心、移动医护查房系统、上线无边界信息服务平台和手机微信客户端等,极大提高了患者就诊效率,“拉近”了医患距离。

此外,医院坚持开展“军医惠民送健康”活动,定期组织专家教授、医务人员走出医院,走进社区,深入老区,开展“人民军队爱人民、军医惠民送健康”大型义诊活动,以培养医务人员爱民为民的长征情怀,深受群众赞誉。

猜你喜欢
卫勤医院
严寒地区某部场区卫勤保障难点与对策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萌萌兔医院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看不见的医院
减少对民营医院不必要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