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2017-05-26 09:05王可兰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5期
关键词:子女儿童家长

王可兰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正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洞察其产生的原因,探寻问题的解决路径,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特征,大多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5.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儿童防护能力弱,同时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二、留守儿童形成的主要原因

1.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打工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及各地不同教材影响教育衔接,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

3.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和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喜好的关注就更少了,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家庭教育缺失是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缺损的重要因素。

4.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和儿童身心发展不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一)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

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儿童

1.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让留守儿童在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2.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使留守儿童对班集体产生归宿感

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集体生活,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养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3.充分发挥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留守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一起玩,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学校带给他们的温暖,幼小的心灵不再迷茫孤独,这样便有利于他们正常或是更好地完成学业。

(三)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父母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1.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家长应该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父母应主动与子女的班主任加强沟通,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至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2.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

(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这一突出的社会现象首先是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予足够的重视,能够从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支持,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

(五)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鎮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比大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努力,互相配合,积极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方法措施得当,这些问题是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留守儿童也能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子女儿童家长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我心中的好家长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