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出行一天是什么体验

2017-05-27 18:19沈也君
今日文摘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机动车道升降机人行道

沈也君

一些不起眼的城市“陷阱”和“障碍”可能让煞费苦心建设的无障碍设施功亏一篑。

城市无障碍设施一向饱受诟病,有时甚至被抬高到社会冷漠的地步。但走在广州街头,无障碍设施并不难见到,尤其是在地铁一类新建成的公共场所中。

难道那些设施都是摆设不成?今天,我决定在广州坐上轮椅随便逛逛,看看到底会遇到哪些问题。

练习

我借了一辆轻便式的折叠轮椅,前輪有7寸大,在翻越障碍上已经有一定的保障。和一些更先进的电动轮椅相比,我的轮椅除了动力来源以外,其它别无二致。

我在靠近广州公园前地铁站拿到轮椅,并且从这里开始不用双腿在轮椅上度过这一天。

当然我没有选择完全一个人出行,而是叫上了一个小伙伴同行以保证我的安全,之后的遭遇也证明我这个决定非常的明智。

在出行之前,我先找了块空地练习了一番。没过几分钟,我就可以对轮椅灵活地操作。

轮椅的灵活程度也超过了我的想象,之后,我信心满满地驶向人流,前往地铁站。

然而当来到了有行人的路上时,我的整个体验就完全变了。

深渊

坐在轮椅上,与其说是我矮了,倒不如说整个世界全都长高了一大截。

路边的车辆和我的头持平,路过的行人都比我高出两个头不止,就算是身旁的士多柜台也变得高不可攀,我一下子觉得自己被掩埋在环境之中,毫无预兆的压迫感向我袭来。

我深吸口气继续前行。

地铁站靠近老城区,人行道狭窄,且对于轮椅来说相当崎岖。很多道路连接口做了坡度,但因为坡度过大我的轮椅会向后翻倒,随行的小伙伴紧跟在我身后才保证我安然无恙。还有几次我都要借助机动车道才能继续前行。

快到地铁口时需要过一个斑马线,正好是绿灯,我跟在其他行人后面一起过马路。随行的小伙伴想拍摄一些我过马路的镜头落在了后面。行人通行的读秒还剩五秒时,我已经到了对面的马路边。

可路边大约两厘米处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台阶把我活生生卡在机动车道上。我拽着路边的栏杆,使劲用力,想把自己连同轮椅拉上人行道,可我死活就是上不去。

那时候机动车道的红灯已经跳转为绿色,有辆银色小轿车向我驶来。

我无助地想喊救命,一个白发老奶奶看到,上来拽着轮椅的把手想把我拽上人行道,可她也无能为力。

幸好那辆银色轿车变了道,绕开了我。直到机动车道再一次转为红灯,随行小伙伴才赶上来和一好心大汉合力把我抬上人行道。之后每一次过马路基本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毫不起眼的2厘米就能带来无力感。

到地铁站C出口,一路向下的楼梯对坐在轮椅上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万丈深渊。一顿好找后,才见着指示牌上说的有楼梯升降机的“L”出口。

从按下升降机按钮、和地铁工作人员沟通说明情况开始计时,直到到达地铁站台,一般步行2分钟的路程,我在轮椅上花了17分钟。

就算在无障碍设施比较完善的广州地铁,也有“陷阱”等着我。一排下水道栅栏就能把我的轮椅卡得无法动弹。

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登上地铁前,工作人员便询问了我的目的地车站。当我到达目的地后,已经有工作人员在那里等着我,帮我准备好了无障碍直升梯方便出站。

随后在商场,吃饭、购物、逛书店除了比步行花费更多时间外,基本都畅通无阻。

返回时在地铁和道路上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而且想了些办法也无法避免。

这让我想起在这个体验中,在等楼梯升降机时,一个老伯对我说:无障碍设施做成“半桶水”的样子倒不如别做。

这一天里,我选择了对轮椅出行最有可行性的路线,不可能完全体会长期靠轮椅出行者的所有不便。而且我还没有尝试例如公交车之类当非常困难的方式,更加别提随处可见支离破碎的盲道了。

(胡柔新荐自《南都周刊》)

责编:小侧

猜你喜欢
机动车道升降机人行道
跟踪导练(一)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升降机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一种重型叉式升降机的研制
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非机动车道宽度及路边停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