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不合与试验研究

2017-05-27 12:11余柳翠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6期

余柳翠

【摘要】目的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其配血试验所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进行ABO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试验,对出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和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红细胞进行热放散处理,对患者的血浆用自身红细胞或RH系统分型相同的O型红细胞进行吸收处理。结果 出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有7例;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有18例,对患者的血浆和红细胞进行吸收和热放散处理,可以去除其对配血试验的影响。结论 采取吸收以及热放散的办法来对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患者的血浆以及红细胞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的将其对配血试验的影响去除。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交叉配血;ABO血型正反定型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6.0.02

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简称AIHA,其是因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性功能紊乱,自身抗体产生,并有补体在红细胞的表面吸附,使得红细胞被破坏而加速了溶血性贫血的产生[1-2]。通常,在抗体作用在红细胞膜时所需要的最适宜温度这一依据下能够将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分成两类,一个是冷抗体型,另一个是温抗体型[3]。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33例,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其配血试验所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68.3±5.2)岁,全部患者的病情均经临床表现及抗人球蛋白试验结合检验确诊。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血型卡由长春博迅公司生产,配血卡采用瑞士达亚美公司的配血卡,反定型A1和B细胞,抗体筛查O细胞也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

1.2.1 红细胞热放散

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ABO正反定型不相一致的红细胞洗涤三次,随后在3 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洗涤后的红细胞1 mL,在45℃的水浴锅中水浴30 min,并频频加以摇动,直接将放散以后的红细胞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若结果呈阳性反应,就需重复在56℃的水浴锅中水浴10 min,并频频加以摇动,注意如红细胞溶血则实验失败。直接将放散以后的红细胞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呈阴性的红细胞备用。

1.2.2 抗体的吸收

取患者的血浆或者血清1 mL在等量的直接抗人球实验阴性的红细胞中,将其放置在4℃的冰箱60 min的吸收后,以间接的抗人体球蛋白试验对上清液进行试验,若呈现阳性反应,就需要继续重复此步骤两次进行抗体吸收,直至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呈阴性上清液为止,再备检。

2 结 果

2.1 患者的红细胞在热放散前后的定型(见表1)

2.2 红细胞吸收前后患者的血浆定型(见表2)

2.3 放散吸收前后的患者ABO正反定性所呈现的一致性

患者的血浆及红细胞在經过抗体吸收、热放散以前,ABO正反定型的不一致情况出现了7例;经过吸收以及抗体放散处理以后,ABO正反定型均达到了一致性状态。

2.4 患者的血浆和红细胞在经过吸收以及放散的卡式交配血试验的结果(见表3)

3 讨 论

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是由体内紊乱的免疫功能所产生的一种在红细胞的表面有补体吸附的,或者是自身抗体产生的,在抗原抗体反应的作用下加速了红细胞破坏的程度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现象[4-5]。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患者自身抗体能够分成是温抗体型以及冷抗体型两种,只有极少数的抗体属于混合型。对于温抗体型的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来讲,其主要是以Ig G型为主,活性最强为37℃,能够对交叉配血试验以及血型鉴定起到干扰作用;对于冷型抗体的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来讲,其主要是以Ig M型为主,活性最强的状态在4℃的时候,并能够对交叉配血试验血型鉴定等起到干扰作用[6]。因为有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并且有一部分的患者还同时有同种抗体存在,而自身抗体能够将患者以及他人的红细胞凝集使得ABO血型的鉴定困难,尤其是Rh血型的鉴定更是难上加难。通过以抗体吸收以及热放散的方式对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患者的血浆和红细胞进行处理,能够将其对于ABO血型以及RhD血型鉴定过程中所存在的干扰性消除。在鉴定RhD血型的过程中是没有经过正反定型的相互印证的,因而若是有患者的ABO不相一致的正反定型情况出现,就会有交叉配血不合或者是O型红细胞的凝集等显现在反定型中出现。就应当对患者的红细胞进行科学的放散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血型的鉴定操作。

患者的血浆以及红细胞在经过吸收与放散处理之后,有1例主侧不合的情况在卡式的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此时应该考虑有不规则抗体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考虑。最好的一种抗体检测的方法应当是在酶处理细胞或者是采取患者自身的红细胞应用于自身血清的抗体吸收处理中,以此将自身抗体受干扰的可能性排除,随后再在谱细胞办法的应用下进行血清的抗体检测,有92%以上的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患者都能够将同种抗体检测出来。

交叉配血是重要的一个判断患者能否输血治疗的依据,只有在两侧均不凝集的情况下才能够输血。若果献血人自身的红细胞同受血人的主侧血清之间有凝集的情况出现时,就不允许采用输血治疗。不凝集的主侧,受血人的红细胞以及献血人的血清之间有凝集情况发生,就应当采取慢速输血或者少量输血的操作。交叉配血的操作不能够仅仅是在盐水介质的交叉配血中进行,当实验室的操作条件较差时,应当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胶体介质配血操作,只有尽可能地将存在的不完全抗体的危害性减少甚至消灭,才能够杜绝有不良反应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出现。

综上所述,采取吸收以及热放散的办法来对自身免疫性血溶性贫血患者的血清以及红细胞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的将其对配血试验的影响去除。

参考文献

[1] 王 欣,乔丽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4(2):107-109.

[2] 李 勉,刘 芳,崔国惠,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1):19-22.

[3] 曾晓虹,薛 原.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意义[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4,8(1):28-34.

[4] 王姣杰,李建斌,单 泓.两种红细胞制品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5):555-556.

[5] 张晓娟,杜 伟,郭树霞,等.相继发生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及IgM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244-246

[6] 王明慧,杨 涛,方春燕,等.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2014(8):880-883.

本文编辑:刘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