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包虫病的研究进展

2017-05-30 10:48吕广宾
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

吕广宾

摘要:基于深入研究羊包虫病致病原特点及临床症状特点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更加完善、实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在中兽医辨证与方剂应用上取得一定突破,针对羊包虫病的总体防治效果上有所提升。

关键词:羊包虫病棘球蚴;综合防治;实用处方

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9-0021-01

1病原学及致病机理研究

羊包虫病的致病原主要是“棘球蚴(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该病原体中间宿主和期末宿主较为广泛,人和反刍兽(牛、羊)、犬科和猫科动物均是常见的自然宿主,因而“羊包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

2临床症状

本病的症状与病原虫寄生数量、发病动物体况(体质、营养状况、健康度)、饲养管理水平等有密切关系,一般病原虫寄生数量较少、动物各项体况指标良好、饲喂管理科学合理的情况下,动物较少发病或呈隐性感染症状,视诊检查无明显病理变化;潜伏期1周左右,重症病例一般病程较长,期间容易产生继发或并发感染,症见发病羊病初突然食欲不良、精神沉郁、生长发育滞缓、渐进式消瘦;被毛粗乱逆立且易脱落;病程中后期逐渐出现明显呼吸道症状(眼鼻分泌物增多、咳嗽、呼吸困难等),直至出现全身感染,此时病羊虚弱无力、久卧不起,严重的消瘦、贫血、苍白及可视粘膜黄染,部分重症病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剖解变化:肝、肺表面见凸凹不平的棘球蚴包囊结节,剖开实质切面也可见散在棘球蚴包囊结节,有时可形成化脓灶或钙化灶;其他器官、组织局部偶见棘球蚴包囊结节。由此可见,本病的靶心病灶在于肝肺两大器官。

3诊断要点

本病初诊以症状鉴别为主,在病史区(场)一旦出現渐发病羊进式消瘦、可视粘膜黄染,以及剖解病死羊见典型的肝肺组织结节性病变,基本上可确定为本病;进一步确诊首推免疫诊断法(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局部注射专用皮试剂出现0.2~2cm的肿块或水肿红斑,即可认定为阳性个体,但要注意此方法与感染其它绦虫蚴有同样的皮试反应,准确率约为70%左右。

4综合防治

4.1预防

重点加强源头控制,禁止从病史区购进家畜,必须外购羊只时把好检疫检验关口,争取早期劣汰阳性检出个体;疫区、历史病场、4大家畜和犬只养殖密集的区域是本病重点防范对象,要加强定期检疫监测和风险评估,严格执行“早快严小(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快速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严格执行扑杀、封锁、无害化处置等相关规定措施,尽量将疫情控制于最小范围内、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和病死畜禽“五不一(不准宰杀、食用、出售、贩运、抛弃本病病死畜尸,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管理规定;规模化羊场禁止犬猫随意进入场(舍栏)内,周边犬猫应实施限制饲养(拴养、圈养、笼养)及适时驱虫(采用氢溴酸槟榔碱2~3mg/kg剂量内服驱虫),勿随意给犬猫投喂病死畜内脏;场内禁止混养其它家畜禽,定期对周边环境中的动物粪便进行清理和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羊群活动的重点区域要及时抓好保洁与消毒管理;每年至少给羊群主动驱虫2次(春、夏季各驱虫1次,常用吡喹酮按70~8Omg/kg体重内服);本场内的羊粪便及被污染舍垫料等要作生物热发酵处置,确保将其中的病原体(含虫卵)全数杀死;养殖期末严格遵循“全进全出”管理制度,全出清场后对整场养殖废弃物作无害化处置,并坚持3月以上休养期,将历史病复发风险降至最小。

4.2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效果确切的对症药物,笔者建议对确诊后的重症病例、尤其是种畜(♀♂)最好作劣汰处置。对于有治疗价值的发病羊,按照中兽医辨证法本病属“湿热内蕴过剩、滋养包虫繁衍增殖、损伤脾胃机能”致脏腑运化失调所致的症候,其显症特点以肝、肺“湿浊痰瘀、胸腹脏腑阻滞、痈肿破溃”为主,故适用治则为“杀虫疏肝肃肺、润燥止咳、软坚散结、开胃健脾、清热解毒”,推荐实用处方为:⑴重症治疗,宜先用抗蠕敏(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进行驱虫,驱虫之前2~3d最好先行健胃,常用牛羊专用健胃散或山楂开胃散内服(拌料/灌服),这样可以减轻抗寄生虫药物的毒副作用;之后采用“柴胡疏肝散(醋制陈皮、柴胡、川芎、香附、炒枳壳各取6~10,甘草少量2~5g)”内服,1剂/d、连用3~6d。⑵轻症治疗、整群防治,推荐采用“复方中草药驱虫散(中国兽药典,鹤虱、使君子、槟榔、芜荑、雷丸、乌梅、诃子、大黄、百部、榧子各30g,贯众60g,炒干姜、制附子各15g)”,按0.5%~1%拌料投喂或成年畜每头灌服100~250g,1剂/d、连用3~5d。⑶治疗期间建议配合内服适量蜂蜜(100~200g)或补喂适量富含维生素C、E的日粮,对加速病畜康复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吴卫杰,杜结小,常太胜等.羊包虫病的防控措施.当代畜牧,2016,11.

[2]朱曜宇,伍卫平.国内外包虫病防治和研究进展.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03.

[3]张先军.包虫病危害与预防.畜牧兽医杂志,2012,01.

[4]刘进.包虫病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分析.当代畜牧,2016,05.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枣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大白菜常见侵染性病害识别要点及综合防治
河南省西峡县猕猴桃黄化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核桃树的冻害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