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的典型症状与防治

2017-05-30 18:00杨志生
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防治

杨志生

摘要:高热病是一种由多种病毒,病原,寄生虫混合感染所导致的疾病,死亡率高,其典型症状主要有体温升高至40~42.5 ℃,精神不振,呼吸不畅,食欲废绝,病猪皮肤有紫红色斑等。针对此病主要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强化疫苗免疫,净化环境,做好防暑降温,以及药物预防等措施综合防治,本文探讨了高热病的典型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高热病 ;典型症状 ;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9-0051-02

1高热病的发病特点及病因

1.1发病特点

高热病通常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达5~20 d,死亡率高,通常在10%~30%左右,部分猪场死亡率能达到90%以上。体重在20~80 kg区间段的猪只最易患此病,断奶后的仔猪和母猪也容易患病。此外猪场的防疫知识和观念陈旧,技术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对防疫工作的重视,在平时管理时未采取封闭式管理的猪场发病率较高。此病的药物治疗效果很差,应注重其防治措施,以减少猪场的损失。

1.2病原

猪高热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所导致,病原主要有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11)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1]。

2高热病的典型症状

患病猪在感染后5-7 d开始发病,体温升高,通常为40~42.5 ℃,精神萎靡,眼部有泪斑和结膜炎,食欲降低甚至废绝,呼吸不畅,一部分猪出现腹式呼吸或不规则呼吸,并呈现全身性症状,在发病初期,只是猪群中的个别猪只发病,随后整群猪陆续都发病。患病猪的皮肤发红,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多个部位有紫红色斑块,少数猪只毛孔处有出血点,卧地不愿起身;还有一部分病例有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的症状。部分患病猪大便干燥,呈球状,尿液少而发黄,混浊,颜色深,同时伴有呕吐的发生。患病猪体重迅速下降,病程较长的猪全身苍白,贫血,被毛杂乱粗糙,后肢无力甚至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亡。怀孕母猪在怀孕100~110 d发病,会出现流产,死胎,产弱仔和木乃伊胎的现象。

3高热病的预防

3.1加强饲养管理

规模化养殖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避免购入患病猪导致疾病流行扩散,建立健全的动物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场内人员、车辆在进出猪场时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禁止非生产区工作人员或车辆设施进入生产区,拒绝外场人员进场参观;猪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也严禁其它动物和畜产品入场。散养户和规模相对比较小的猪场,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尽可能的减少猪只与外界的交流,以减少患病几率。

其次,要保证充足的饮用水,要求水质纯净,凉爽,可以在水中添加保健液,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以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料槽中的剩料要及时清理掉。同时调整饲喂时间,尽量选择在早上和傍晚天气凉爽时饲喂,夜间加喂一次保证日采食量满足猪只的生长发育需求。

3.2强化免疫接种

猪高热病是由猪瘟、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所引起。因此,预防猪高热病应强化猪瘟和猪链球菌病等疾病的免疫管理,提高免疫率,增强整个猪群的免疫水平,以达到最好的免疫效果。在接种弱毒活疫苗的前后3d不能使用药物,以免免疫失效。

在免疫接种的过程中,应注意免疫抑制的问题。免疫抑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因素:在猪只的管理过程中,有较大的变动,例如温度骤变,过冷或过热,拥挤,追逐捕捉,混群分群,断奶,运输,限饲,噪声及保定等;养殖过程中的霉菌毒素、重金属、杀虫剂等能够损坏猪只的免疫系统;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疾病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四环素类,皮质激索类、磺胺类药物造成的免疫抑制[2]。

要想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解除免疫抑制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首先应改善饲养环境,确保饲料质量,加强动物福利,让猪只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生存。其次,适当的补充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加强营养。最后,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按照规程使用疫苗。

3.3净化环境

应指派专职人员依照消毒规程每天对猪舍,器具设备,及周围场地进行冲洗,打扫,消毒;在空舍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猪场进出口,猪舍入口设置消毒池,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进出猪舍的工作人员要更换衣物并消毒;经常对猪舍内猪圈,过道,天花板及舍外运动场地等进行喷雾消毒。定期更换消毒药物,并做好记录。及时清除猪舍内的垃圾粪便等杂物。做好除蚊灭虫的工作,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并对粪便和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3.4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夏季是猪高热病的高发季节,做好防暑降温对预防此病有积极的作用。首先猪场内要有一定的绿化,并尽可能少的设置水泥地面,这样能够增加地面湿度,而使猪舍环境温度降低。其次,要加强猪舍内的通风:可以打开所有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并增加舍内的通风孔,同时采用电扇、抽风机等设施加强空气流动,带走舍内的热量。在通风强度足够时,可以配合使用喷雾或滴水等来降温,效果会更好。但要随时检测舍内湿度,以免出现湿度过大引发疾病的现象。通常使用喷雾降温可以每隔40 min左右喷水3~5 min。淋浴也是炎热季节降温的一种方式,可以让猪每天淋浴2次,或在运动场上建立水池讓猪自由游泳。此外,有条件的猪场可以使用空调来进行降温。

3.5保健药物预防

猪只的保健药物的选用应该以免疫增强剂为主,也可以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强猪只的抗病能力。提前给药能够很好的预防细菌性疾病,从而减少高热病的发病率。另外,在用要时,要根据猪场自身的免疫情况,患病情况等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可以将预防药物添加到饮用水或饲料中,并严格控制用药的剂量,浓度,和用药时间,不可长时间的使用高浓度的药物预防疾病,同时还应定期更换药物,防止耐药性的出现。

4高热病的治疗

4.1治疗原则

猪高热病在临床上的治疗较为困难,治愈率低,在加之免疫抑制,猪只的抵抗力低,大大的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但为了确保猪场的经济效益,在实际治疗中,治疗成本较高的病例不需治疗;无法治愈的病猪不需治疗;传染性强,危害严重的病猪及时淘汰;治愈后经济价值较低的病猪适当放弃。

4.2合理用药

药物的使用是治疗猪高热病的必要手段,常见的治疗药物有抗生素,防霉剂,免疫增强剂,毒素吸附剂等,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配合使用中兽药和中兽药组方制剂[3]。在药物的使用上要根据具体引发高热病的病原和病因,有针对性的用药,尽早消灭病原,控制病情。并采取群防群治的措施,控制病猪体内细菌的繁殖和扩散,并消灭能够引起继发感染的病菌。同时配合使用解热镇痛的药物,缓解病症,并及时补充葡萄糖或黄芪多糖等能量物质,以提高猪只抵抗能力。

病毒性疾病导致的高热病可以使用抗菌素进行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同时辅助使用营养类药物,增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并配合使用清瘟败毒类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

临床上已确诊为原虫寄生类疾病导致的高热病,要尽快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并按照医疗规程规范合理用药。

5讨论

猪高热病对养猪业的发展危害重大,此病的控制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性措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强化免疫接种,净化环境,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使用保健药物等方式进行预防。并对患病猪早发现早治疗,根据病症采取措施对症治疗,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保证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方玉田,孙政慧,姜松华.猪无名高热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J].畜牧市场, 2008(7):30-31.

[2]范翠.解除免疫抑制防控猪高热病[J].农业知识,2011(9):10-10.

[3]李金岭.猪高热病免疫及用药原则[J].兽医导刊,2013(6):44-45.

猜你喜欢
防治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