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预防

2017-05-30 18:00马国占
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临床症状预防诊断

马国占

摘要:牛伪狂犬病致死率很高,给养牛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笔者根据兽医临床经验,详细阐述了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诊断和预防措施,给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牛伪狂犬病;临床症状;诊断;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9-0063-01

伪狂犬病又称作阿氏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畜多以发热、局部奇痒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的发病特征。牛一般为散发,发病率可达40%,致死率高达90%~100%,给养牛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

引起牛伪狂犬病的病原微生物为伪狂犬病毒,此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呈球形,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耐干燥,在污染的厩舍内可以存活1个多月,干草上的病毒,夏天可以存活30d,冬天46d;病毒对热、紫外线以及乙醚都很敏感,加热至55℃30min,100℃1min病毒就会失去感染力;比较耐冷冻,在冰冷的环境下,可以存活两年。此病毒对碱性比较敏感,0.5%的石灰乳、1%的氢氧化钠很快可以将其杀死。

2 流行病学

此病在自然条件下,可以使猪、牛、羊、犬、猫感染发病,野生动物和啮齿类动物也可以感染。此病毒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啮齿类动物和猪体内,特别是鼠类是此病原的长期“储存库”。猪、犬、猫、鼠由于吃了病死鼠或者其他含毒组织而感染。牛常因与猪、鼠接触,或者通過污染的饲料、饮水经过消化道、鼻粘膜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3 临床症状

此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d,很少超过10d。

病牛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或者停止,反刍停止,泌乳减少。体温升高至41℃,不久降至正常。典型的症状是某部的皮肤发痒,病牛痛苦不安。往往从病毒侵入的部位开始发痒,随着病程的发展,发痒逐渐加剧。病牛的唇、鼻镜、眼睑、头颈、肩、四肢、乳房、会阴等部位都是常见的发痒部位。病牛舌舔、啃咬或者摩擦发痒部位,导致该部位被毛脱落,皮肤出血、水肿,甚至皮下结蹄组织或者肌肉裸露。病牛由于奇痒不能忍受,表现为疯狂的症状,如兴奋不安、喷气或者鸣叫,前后肢刨地,不断起卧不安,频频回顾。病牛的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如咽麻痹、流涎、呼吸急促、心律不齐、出汗、磨牙、运动共济失调、痉挛、最后衰竭死亡。病程一般为2~3d。犊牛多在出现症状1d左右死亡,也有的病牛在发病后数小时内死亡,没有痒感。

4 病理变化

瘙痒部位脱毛、擦伤、撕裂、水肿、出血和糜烂,有的糜烂部位深达皮下和肌肉组织,切开有大量的淡黄色胶样浸润,或者混有血液,皮下组织和肌肉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脑、脑膜或脊髓膜充血,甚至有小点的出血。肝脏淤血肿大。心内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组织学检查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和神经节炎,在毛细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核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明显的管套现象,有弥漫性局部胶质细胞反应,神经节细胞和胶质细胞水肿、变性和坏死。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如出现典型的奇痒症状和后期的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症状,再结合与病猪的接触史以及现场有多量鼠类活动等,可以诊断为此病。

在病牛症状不典型,不出现奇痒,或者在流行初期,为了确诊需要作出实验室诊断。

采取可疑病牛的脑、延脑、小脑、肝、脾、肺等部位的病料,做成压片或冰冻切片做荧光抗体染色,可见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和核内产生荧光,数小时就可以得出阳性结果。

用可疑病牛的脑组织1份,加生理盐水9份制成乳剂,每毫升加入青、链霉素各500~1000单位,置4℃冰箱中24h后取出,以每分钟1500转的速度离心,取上清液接种鼠肾细胞、猪肾、或鸡胚细胞,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分离的病毒还可以和已知的血清作病毒中和试验。

取制备的病料0.5~2ml,皮下或者肌肉注射于家兔,接种后24~48h,注射部位出现奇痒,不断的啃咬,致使皮肤脱毛、破损和出血。经过4~6h,家兔衰竭,倒卧一侧,痉挛、呼吸困难而死。

与狂犬病相区别:狂犬病出现症状较慢,持续时期较长;常常攻击人畜,流涎;很少出现痒感、麻痹症状和突然死亡;组织学检查,在小脑蒲金野氏细胞和海马角的神经细胞内可见到内基氏小体;取含毒病料给家兔皮下注射不会引起奇痒。

6 预防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在牛场内开展持久的防鼠、捕鼠和灭鼠工作;第二要把猪和牛分开饲养;第三,有本病发生的地区,要用伪狂犬病氢氧化铝甲醛疫苗进行预防注射,成年牛皮下注射10ml,免疫期为1年;第四,病牛要立即隔离,牛舍、运动场、用具等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粪便和垃圾要堆积发酵处理。

参考文献

[1]曾宪勇,代勇.牛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预防[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07(05):45.

[2]刘琦.浅议牛伪狂犬病的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09):39.

[3]冉智光,汤明,高亚琼,熊仲良,蒋茹.牛伪狂犬病的诊断及其防制[J].中国兽医杂志, 2003(05):27-28.

猜你喜欢
临床症状预防诊断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