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

2017-05-30 18:00周虎
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问题发展

周虎

摘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畜牧业大国,饲养生猪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俗。生猪产业在我国畜牧业领域占有核心位置,我国占有全球40%的生猪保有量,年出栏达7亿头,产业链价值达3.5万亿,生猪大规模养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兴起刺激了市场对猪肉的大批量需求,加速了政府对生猪养殖业的扶持。生猪养殖产业呈现井喷趋势,大型农牧企业纷纷在全国布局,养殖规模遍地开花。

关键词:生猪养殖产业;问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9-0091-02

1目前我国发展生猪养殖业存在较大问题

1.1环保问题

由于我国中小散户资金实力不足,管理粗放,监管不足,而且数量占据绝大多数,污水和粪便主要堆放着农田和林地或排放在沟渠,对环境整体保护不利,新时期,随着环保政策实施和政府强力推行,逐步分阶段关停和整改一系列散、乱、差养殖企业,新时期发展农牧养殖,必须以环保达标为基本要求,主动实施有机生产,做绿色生态循环企业。

1.2土地问题

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养殖用地紧缺,建设养猪场不仅需要土地和环境达标,而且需要环保和土地合格审批,随着农牧企业快速圈地发展,大规模养殖场建设适宜用地越来越紧缺。

1.3疾病与药残问题

现代消费者对猪肉品质关注越来越高,同时对养殖过程和药物残留也提出了高标准,在市场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解决疾病和药物残留问题是现代养殖企业必须迈出去的坎。

1.4劳动力问题

近年来,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加快和从事生猪养殖意愿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高素质养猪专业技术人才更加缺乏,企业只有通过智能化设备来替代普通养殖劳动力,通过技术研发提升生猪抗病力,通过培训提升饲养人员技术能力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2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只有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才能改变现状,发展现代畜牧业不仅需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更需要模式创新才能带动现代畜牧业的飞速发展,模式创新需要品牌,也需要资本,缺一不可。

2.1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现代畜牧业技术是根本,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生产设备已经完全替代了普通劳动力,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生产设备的现代化可以提升运营效率,而养殖技术的变革着来自于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成果,充分根据我国生产实际环境和市场需求,采取疾病和育种方面的创新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

2.2品牌是产品价值的根本体现

我国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是规模化技术化发展的三十年,产业化过程中企业主要是在单方面追求产量和质量,然而随着规模化进程的发展,企业更加需要遵守市场规律,听取消费者的呼声,以需要指导生产,在不断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产品品牌的塑造,建设国际知名品牌,提升生猪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综合效益。

2.3资本是推动产业规模扩张和发展稳定的助推器

现在畜牧业属于重资产和回报周期长的产业,企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大笔资金做长期投入开展猪舍建设,而在猪价波动低谷期企业将面临一段时间的亏损,也需要一笔周转资金做支撑,因此,现代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资金作为后盾,企业是航母那资金就是动力系统,企业需要充足的资金做发展后盾,没有资金储备的畜牧业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

3我国生猪养殖快速发展机遇

3.1养殖发展的发动机--育种领先

生猪养殖领域的核心技术就是育种能力,由我国生猪发展起步晚,基础弱,国际差距大,育种创新是生猪养殖领域技术创新的核心,基本举措是创新联合育种模式,加快培育适合本土的高生产性能种猪。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建立数个区域联合育种联盟;推动育种产业发展,建立有政府和协会主导,育种联盟参与,确定全国的科学引种计划;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全国性育种技术支撑平台。

3.2企业竞争的核心抓手—环保

新常态下,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环保是否达标,生产能否实现生态高效循环,资源是否节约高效利用,是判断一个猪场是否具有长久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实现猪场的绿色化生态运营,实现资源的高效流动,零污染排放,必将获得青山绿水,同时获得金山银山。

实现国际领先的关键--效率提升

养殖效率提升是指通过管理改进,流程再造,人才培训,制度设计等综合手段施策,提升养殖效率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其中技术管理团队的稳定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效率保障,通过模式创新和 技术进步降低采购价格,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来提升效率。效率的提升是实现企业生产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4我国生猪养殖发展趋势

4.1南猪北进

根据国务院南方水网地区功能规划,建立禁养、限养、适养区,合理调减生猪规模的要求,实现区域内养殖总量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据统计,2015年以来,南方10省已调减生猪存栏量2300万头。通过指导东北地区发挥粮食、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积极承接畜牧业向北转移,引领全国畜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4.2抓大放小

在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下,生猪养殖企业在2013~2015经历了长期的非正常亏损,中小散户和融资能力弱、技术水平不高的企业纷纷永久性退出了生猪养殖领域,在2016年价格高峰来临之际,大型农牧养殖企业准备了充足的现金流开始大规模建设猪场,旨在未来几年产量翻番,行业面临大企业进,小散户退的基本特征。

4.3内消外长

随着我国加入WTO15年保护期结束,国内的农产品必须开放价格,对进口农产品要取消关税,对中国养猪业及养猪行为具有较大冲击,生猪产业面临国际进口冷冻猪肉的价格优势竞争,进口猪肉必然大增,影响国内猪价涨幅,同时势必倒逼生猪养殖降低成本,提升养殖效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养殖综合效益。

4.4产融结合

生猪养殖属于重资产投入行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利润水平不高,行业风险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生猪养殖投资主体必须做好产业和金融结合的产融模式来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为企业跨界经营提供可能,为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支撑。

4.5生态有机

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保证和生产过程透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生猪养殖正由粗放向集约化转变,管理松散向精细化转变,生产安全意识薄弱向对产品生产全过程把控越来越严格透明转变,生产由污染环境向生态循环转变,通过育种和养殖技术科技创新带来了生产的高效发展,随着生产加工设备改进和环保污水处理设施的发展,养殖企业实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生猪饲养全过程安全可控,真正实现了饲养生态有机高效。

随着产业向前发展,未来产业态将是大型综合农牧企业和中小型养殖企业共存的局面,生猪养殖产业正快速向规模化、国家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产业更迭,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从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的引进吸收、人才国际化和生产智能化、物联网化等都正在深刻的改变着这个行业,同时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成熟和环保水平的提升,养殖环节的平均利润必将趋于平缓,企业通过资源的整合升级,促使猪场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人工成本下降,单位综合效益提升,生产组织现代化程度更高,而养殖成本高和环保压力大的企业必将逐步被淘汰出局,同时在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在未来可能逐步消失的大背景下,生猪养殖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会转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来,符合市場需求和消费者口感,生产成本低的优质猪肉产品必将获得极大欢迎,最终带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