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服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观念、模式及实现途径

2017-05-30 03:08刘邦奇
中国电化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智慧教育互联网+

刘邦奇

摘要:“为学习服务”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新的教育观,也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先进教育模式。该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树立教育“为学习服务”理念的客观必然性;其次阐述了互联网环境下教育为学习服务的内涵与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为学习服务的主要途径,包括实行“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打造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心和建立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等;最后,以“智慧教育”模式为例,指出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如何构建和实施“为学习服务”的新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为学习服务;实现途径;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 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学校积极构建和应用信息化教育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与学的活动及过程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了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式,倡导和确立“为学习服务”的教育思想理念。“为学习服务”的提出有其时代必然性,它既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观,也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先进教育模式。实现教育为学习服务,必须准确理解信息化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探索“互联网+”时代为学习服务的教育观念、模式和实现途径。

一、“互联网+”时代树立教育“为学习服务”理念的客观必然性

(一)“为学习服务”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属性

教育和学习是互相包含、互为前提的一对概念。按照教育学的理解,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引导他们主动地学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社会活动。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让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而学习则是学习者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情操,使学习者身心获得发展的一種活动。可见教育和学习是从两个相对的方向共同阐述和说明“人自身的发展”这一历史终极目的的实现途径。教育是站在人类总体(社会)的角度,影响和规定个体(教育对象),帮助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个体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在学习中的自我作用,靠在对象化活动中形成内在本质。教育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对象、适当的活动方法和条件,来帮助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所谓教育,就是为学习提供帮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教育理论。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被界定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而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与他人的合作互助。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基于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自主的意义建构而获得的。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是中心,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促进“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自主的知识意义建构。由此可见,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二)“为学习服务”符合“互联网+”时代国际教育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了未来学习的“四大支柱”,即教育的目的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具体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和“学会生存”,这一思想很快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球各国的认可。该报告认为,21世纪的教育必须围绕着基本学习能力重新设计和重新组织,使未来社会成为学习型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学习将具有全新的内涵,不仅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将大大拓展,而且学习的功能和价值也不同于过去。可见,21世纪教育的目的对于学习的强调将大大超出人们现有观念对其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育来促进和实现学习的功能,突出“为学习服务”的宗旨,符合国际社会未来教育的理念。

教育为学习服务的性质也得到了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可。在WTO的框架内,教育属于服务领域,WTO的服务贸易中的第5类就是教育服务。在“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中,教育、培训等被列入服务业之中。按各国公认的服务产品目录,教育服务在项目上又分为初等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及其他教育服务等类别。据此可以认为学校本质上就是服务组织,教育属于服务性行业,教育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教育服务是一种无形的特殊服务活动,它通过教育服务提供者(学校、教师)和教育服务的顾客(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学校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生则是消费者,无疑应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学校的“上帝”,理应得到满意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服务员”,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执行者,必须把全心全意为学生学习服务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三)“为学习服务”适应“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育的客观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的新发展观念和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基本理念。传统教育是适应工业时代发展的教育,表现为将学校视为“工厂”,学生是学校工厂的“产品”,学校教育将学生“产品”批量化、规模化生产,采取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工业时代教育“产品”生产的基本方式。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模式,催生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教育”。这一“新教育”是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发展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就是信息化教育。学习是“新教育”的核心,学习者是“新教育”的主体。“新教育”要围绕每一个人的学习,采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它的支持、帮助和服务功能。

信息化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育。信息化教育与工业时代的教育的不同点,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习者个体的学习,促进学习者个性的发展。工业时代教育的功能强调自上而下规范学习,规范学习者,使之标准化、模具化,以便批量生产和造就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量人才。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具有学制统一、班级授课、分科学习等特征,专注于对学习者的直接塑造或改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的教育。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教育学校、教师对知识和知识传授的垄断地位,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提倡学制多样化、教育个性化和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因此,信息化教育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以服务为鲜明特征的新教育形态,它是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的教育,是“以学定教”的教育。

二、“互联网+”时代教育“为学习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为学习服务”,就是指教育具有服务的性质,它的主要任务和宗旨是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它的基本途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教育”的新教育环境和教学模式,实现更好地为学习服务。学校教育存在的依据是“培养人才”的使命需要,其根本任务是为学习者服务,其核心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互联网+教育”突出为学习服务职能,基于互联网环境以服务学习为核心,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显示出“互联网+”时代为学习服务的教育模式的显著特征。

(一)为学习服务的教育观念变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育,不再是以知识灌输和传授为主的教育,而是以学生个性发展、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信息化社会对受教育者所需要的是动态的技术,是鲜活的知识,是生生不息的超前的创造力。信息化教育将深刻改变自己的目标与职能,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教育的职能是帮助和促进学习,“提供帮助”是信息化教育功能的实质。信息化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教育将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视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互联网+”时代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聯网技术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指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努力成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利条件。信息化社会人的全面丰富性将得到充分展现,“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教育担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任,也将展现它的全部丰富性。

(二)为学习服务的教育时空开放

“互联网+”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时空”,跃出了物理时空的框架,实现了“时空再造”,构成新的最主要的学习平台、工作平台和生活平台。信息时空的利用让人们能赢得更有效的时间,占据更有利的空间。如时空裂变与再造为打破以“限定学制”和“班级授课”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互联网+”教育时空的开放性,突破了传统教育固定、封闭的时空局限性,为学习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获取学校内外的学习资料、乃至全世界图书馆的资料进行学习,可以方便地与教师、合作伙伴进行异地沟通交流。基于互联网为学习者创建“个人网络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方便的环境,提供开放高效、富有个性的时空条件。

(三)为学习服务的教育内容拓展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内容得到极大的拓展。比如依托专门建设的学科教学资源、校本教学资源,区域、行业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以及互联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大大拓宽知识获取的渠道;教师从原来只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校从原来只教育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关注社会、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帮助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依据,而是围绕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需要来确定,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以学习者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根本依据。

(四)为学习服务的教育方式变革

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利用,为学校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传统学校里的教育方式非常单调,基本上是以书本知识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班级授课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互联网+”教育环境和手段的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使得现代教育方式更加多种多样。例如,基于信息化教育环境开展认知教育、技能教育、审美教育、运动教育、游戏教育、实验教育、社会交往的教育等;利用数字化实验室、学科教室、众创空间等开展虚拟实验、仿真实训、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MOOC(SPOC)开展翻转教学、混合式教学;基于互联网开展各种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互动教学;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展碎片化、移动化、泛在化的学习方式等等。

(五)为学习服务的师生角色转变

在过去的教育中,师生的角色和关系是很明显、很确定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垄断者,是教学的主导者、控制者,这样的角色与工业时代教育的“制造业”性质相适应,教师是教育工厂负责“制造”学生的“工程师”。在为学习服务的“新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教育的“服务业”性质相适应,教师是服务的提供者,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互联网+”时代,教师与学生具有民主的关系,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此外,过去的教育中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现在情况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信息快速膨胀,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有时能比教师更快速地获取新的知识信息,这就打破了固定不变的角色定位,建立了相对的边界不明的教学关系。“为师”只能说是一种行为,而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状态。

(六)为学习服务的教育评价重构

传统教育对学习的评价,适应“班级授课”“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采取课程考试的方式进行,评判的标准主要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数量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中的创新行为、创新能力难以评价。“互联网+”时代,教育时空、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使传统的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互联网+教育”环境的建设与应用,引发教育评价标准、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等全面变革,教育评价将实现体系重构。如基于各类教育信息化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通过网络化教学和学习系统的开发应用,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教学过程、学习行为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对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学习规律进行准确判断和科学把握,可以迅速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给出信息反馈,帮助师生改进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评价的观念和方式。

三、“互联网+”时代教育“为学习服务”的实现途径

体现“为学习服务”理念的教育、教学思想其实早已有之,但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提出、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的特殊国情等原因,片面强调教育的规定性、生产性,逐渐偏离了“为学习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信息化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和学习科学的发展与实践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的技术与应用模式,创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使“为学习服务”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得以真正实现。

(一)实行“以全体学生为中心”

实现教育“为学习服务”,必须树立“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以全体学生为中心”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一层含义是指要以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部分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学校和教师要以学生、学习、学习过程为关注焦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革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发现和构建学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

实行“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关键,突出重点。首先,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直接教授学生,而是创造一种有效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并为学生们提供鼓励和支持。老师在学习环境中不再是统治者,而成了顾问、资源提供者、提问者、解释者、共同学习者。其次,教师的教是受学生的学所制约的,要服从于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要以学生的学决定应该如何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情,备课的重点是备学生,了解学生,依据学情决定如何教。再次,要适应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学校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在“数字化里成长”的一代,这一代青少年被称为“N世代”,他们通常具有自由、个性、监督、正直、娱乐、协作、速度、创新等特征(被称为“N世代的标准”),“互联网+”时代教师必须依据这些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二)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教育理论,强调通过构建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理想学习环境,来帮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能够非常好地满足建构主义对教学环境提出的较高要求。利用当今多种新媒体、新技术和智能设备等,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环境,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立体化沟通交流,有利于开展协作、会话和探究,帮助学习者知识意义的建构,服务和帮助学习者的学习发展。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为实现“为学习服务”的观念与模式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首先要依据学习者知识意义建构的需要,用互联网技术创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包括开展协作、交流、评价、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的目的。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人们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教学方法:一是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通过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进行教学,具体包括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二是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通过建立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三是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通过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进行教学,主要包括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等环节。

(三)打造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心

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心是“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的产物,是实现信息化教育为学习服务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打造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心,就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强大的交互性、极大的自由度和个性化服务等技术优势,对传统学校进行革命性改造,而建立的数字化的“新学校”。“新学校”是基于虚拟网络空间建立的数字化的教育教学服务环境,采取“按需助学”“以学定教”的服务模式,对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和帮助。在这里,学生是接受服务的顾客,教师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顾客的服务员,学校是提供服务环境和条件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机构。

打造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心,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念,按照互联网思维方式,坚持“开放、共享、协作”的观念,建立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和信息化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其次,要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系,包括各类学科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微课资源、电子图书资源、再生学习资源等,为数字化学习提供丰富的内容保障。再次,要建立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基于各类网络教学平台、MOOC(SPOC)、个性化网络空间、网络学习社区等,提供快捷、便利的在线学习服务功能,支持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当然,打造数字化学习服务中心,并不意味着传统学校会消亡,而是要大大加强和转变其功能。“尽管有人认为信息与通讯技术可能会削弱教师的重要性,甚至学校的重要性,但事实正好相反。对于学习者来说,学校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也仍然是学生接触的主要对象。”所不同的是,“新学校”不再是工业时代直接“生产”和“制造”学生的工厂,而是一种信息化“服务型”机构,其职能是基于数字化平台为學习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学习服务。

(四)建立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

“技术支持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利用技术全面支持、帮助和服务于学习的新理念,也是实现教育为学习服务的重要途径。所谓“技术支持学习”,是指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支持学习进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推行“技术支持学习”已成为当前欧美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2010年美国制定并颁布了主题为“改革美国教育:技术支持的学习”的《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2010),提出了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包括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重要方面,成为“互联网+”时代实现教育“为学习服务”的典范。2016年美国又颁布了新一轮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迎接未来学习——重思教育技术”(NETP2016),进一步利用技术变革教与学,迎接未来学习。

建立用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其核心思想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学习”的全过程,使学习的内容、方式及评价均发生根本性变革,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真正体现更好地为学习服务的宗旨。建立和实施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要突出以下重点:一要改进学习目标,“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针对反映新世纪新技术背景下专业知识的新内容,确定新的学习目标,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二要改进学习资源,运用各种新技术新媒体,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如基于云服务可随时随地学习的资源、基于各类新技术的富媒体资源、基于移动终端可碎片化学习的资源等;三要改进学习方式,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开展各种创新学习活动,如基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移动学习,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探索学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计性学习,基于MOOC的学习,基于3D打印技术的学习,游戏化学习,基于机器人学习等形式;四要改进学习评价,利用技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如建立基于技术的学习评价系统,采取“伴随式”学习数据收集,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评价与反馈,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提供信息支持。

四、实现“为学习服务”的新教育模式——智慧教育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互联网+教育”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为学习服务”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不断发展,从服务学习向服务学习全过程、更有效的学习和促进学习者符合个性化特征的智慧发展转变,逐步探索形成“为学习服务”的新教育模式—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应用模式,打造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促进传统教学结构性变革,实现基于证据的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为学习提供智慧、有效的教育服务。

(一)从数字化教育到智慧教育

目前国内外对智慧教育的内涵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典型的有从教育的视角和从信息化的视角两种理解,本文的智慧教育是基于信息化视角研究的。一方面,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教育的早期发展阶段为数字化教育,自上个世纪末“数字地球”的提出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出现了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学习等概念。随着信息技术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IBM在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概念并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最早提出了智慧教育的概念,并认为智慧教育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关注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对教学资源集中管理、实时监测、科学分配,并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对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实现智能化的决策与管理;多样化的互动式、体验式教学;随时随地可方便地共享优质资源。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近年来部分地区和学校探索了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国家教育部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首次正式提出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智慧教育成为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新的形态。另一方面,智慧教育是更好地实现“为学习服务”的新教育模式,为学习提供智慧的教育服务。实施智慧教育的关键,是要以全体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围绕学习者个性化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对传统教育信息系统进行重构,汇聚、整合教育数据资源,形成具有智能感知能力、增进交流互动、有利于协作探究的智慧化教育教学环境,以支持智慧的教和智慧的学,使得每个学习者都能沿着符合个性化特征的路径成长,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

(二)从传统教室到智慧学习环境

实施智慧教育,需要构建和为学生提供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智慧学习环境包括校内外、课内外、线上线下各种类型的有利于学习者知识学习,帮助学习者能力和素质提升,促进学习者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学习场所、平台和环境。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智慧学习环境建设的重点。基于“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教室平台,其后台数据资源存储、处理和服务支撑是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前端应用是利用智能手机、IPAD等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以及APP服务,并通过教室Wifi、互联网等网络,实现“云”“网”“端”的数据传输和交流互通,构成以动态学习数据分析为核心的智慧学习支撑环境。该环境在服务学习上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教学决策数据化,从过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转向依赖于对教学数据的分析,依靠数据精准地掌握学情,实现以学定教;二是评价反馈即时化,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诊断与评价,实现即时、动态的诊断分析和评价信息反馈,有利于学习改进;三是交流互动立体化,通过端工具及其与云服务平台的对接,无障碍地进行全时空的交流互动,促进协作学习;四是资源推送智能化,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智能化地推送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和辅导微課,促进个性化、智慧化学习。

(三)从翻转课堂到教学结构性变革

智慧教育作为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突出标志是实现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其一,教学结构性变革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正如何克抗指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是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最终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关键及主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而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核心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其二,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颠倒传统教学流程改进了课堂教学。传统课堂的教学进程和组织形式是“先教后学”,学生在听取课堂讲授后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实现“知识内化”。翻转课堂基于技术支持实行“先学后教”,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参加课中学习讨论,将“知识内化”提前到课中,通过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改进。其三,“互联网+课堂”促进了教学结构性变革。互联网及各种新技术、新媒体的使用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工具与智能化的支撑环境,教学进程从课前观看视频转变为课前推送富媒体预习资源、并可进行课前预习测评与反馈,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以学定教”,使翻转课堂从“流程颠倒”进入“结构性变革”的2.0阶段,形成“互联网+”时代的新的课堂模式—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实际上是“互联网+课堂”的融合创新,将教师主宰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

(四)从经验性教学到基于证据的教学

“互联网+”时代教育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数据改变教育是教学变革的核心理念。基于教学数据的应用,传统经验性教学向基于证据的教学转变。首先,数据是“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教育的关键要素。利用教学全过程动态数据进行学习测评分析是智慧课堂构建的技术特色,基于数据的教学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认为教学是经验性行为,教学决策是教师依据个人经验的主观决策。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分析使课堂决策成为依据教学数据的科学决策,教学可以是实证性的科学。其次,学习全过程广泛存在各种类型的教学数据。在课堂教学中生成了大量的教学行为数据和过程数据,如学生考试成绩、考试排名、观看微课的次数、微课点赞次数、提交作业数、作业被分享数、错题总数、与学生互批作业数、参与课堂互动的次数与时长、参与讨论次数、回答问题的准确率等等,这些数据来源于课堂互动、测试、学案、即时反馈、学生作业、考试、学习社区访问等数字化学习全过程,是反映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最为重要的指标。再次,通过教学数据挖掘与应用实现基于证据的教学。通过教学数据的“伴随式”采集和汇聚,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进行测评和判断,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基于数据制定教学决策,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机智,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基于证据的教学(Evidence-BasedTeaching,EBT),这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未来教育的理性形态。

(五)从“标准化生产”到个性化教育

智慧教育要破除传统教育“班级授课制”“标准化生产”的弊端,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工业时代的教育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够,对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进行讲授,不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规律。实施个性化教育,要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改变统一化和单一化教学模式,倡导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一是教学内容个性化,基于学生学习档案库历史数据记录,通过发布富媒体预习材料和预习测评反馈,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据此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二是教学方法个性化,基于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分析每一个学生在学业成绩、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三是教学情景个性化,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对教学情景进行个性化设计,运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组织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四是教学组织形式个性化,基于智慧教室、电子书包、移动学习终端等各种学习技术和装备,采用个别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能够与教师和合作伙伴进行个别的、平等的交流,每个人都将享受到真正的个性化的教育,实现个性化學习成长和智慧发展。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智慧教育互联网+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