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2017-05-30 10:48娄洁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7期
关键词:秋林管理层

娄洁

【摘 要】内部控制可以使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和科学、合理地实现经营方针和管理目标。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和管理活动有序运作的基础上,内部控制能促使企业形成自己内部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其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公司员工意识不强、公司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控制弱化及实施过程中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等。文章以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该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五要素;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7-0144-03

早在2012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2号的通知》,为解决内部控制的建立和监督、实施的核心与关键点、人才的创新培养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这表明了在国际一体化和信息现代化的新经济背景下,要不断推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进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财政部在近5年内又相继推出了《关于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的规则》《石油石化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电力行业内部控制的操作指南》,2015年又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在不久的将来要逐步推进各个体系下的内部控制的全方面改革。

为了更好地说明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本文选取的是2016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秋林集团),以此为例,对其出现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1 秋林集团简介

秋林集团历史悠久,是黑龙江省仅此一家上市的商业企业。公司成立于1900年,1953年才正式有偿移交我国进行经营管理。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秋林集团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曾进行多次扩建和改造,目前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特色,在行业中属于佼佼者,现已發展成为现代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旗下还有秋林金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子公司。

公司董事会根据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建设公司内部控制的通知》,于2012年3月21日召开的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案,同时报送黑龙江证监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这标志着秋林集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开端。

2 秋林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7年4月26日,秋林集团2016年度内部控制报告基于未披露一些必要的事项,对子公司未能实现有效控制,大额货款未及时收回等一系列事项被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秋林集团在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可能也在我国其他上市公司内部存在。下面就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框架,从5个角度来阐述秋林集团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环境层面

(1)未设置内控相关岗位。秋林集团并未按照其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所说的那样设立负责内部控制的稽核部,在官方网站上披露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图未能找到。岗位设置不健全,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大漏洞,容易给公司内部人员可趁之机,不利于公司的治理和管理,增大了产生财务舞弊和贪污行为的可能性。

(2)管理层人员更换频繁。秋林集团在2015年2月10日变更了负责人,又在2016年7月11日变更了高级管理人员,短短一年时间,管理层相继变更,公司难以保持原有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层经营理念和以往经验的影响,不同的管理层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角度会存在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频繁更换管理层会打断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连续性,管理效率自然也会大打折扣,这样既不利于管理层之间的配合,也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部门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公司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管理型人才、各部门的专业创新型人才需求量较大,但目前的人才储备尚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根据公司2016年的年报披露,公司以往招聘的员工多是中专及以下水平,本科及以上的高素质员工不足十分之一,虽然对于零售业公司来说,不需要太多精英人才,对学历要求也不高,但整体反映出公司的员工整体教育程度偏低,这限制了公司的发展,无法快速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法来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2.2 控制活动层面

(1)对子公司的治理情况一无所知。公司于2015年设立全资子公司秋林金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2月转让给颐和黄金公司,秋林集团表示对于该子公司在2015—2016年期间公司治理的情况不是很明确,而且未在2015年的年报中披露该子公司的任何相关信息。公司下设子公司等分支机构众多且地域分布广泛,在一定程度上给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沟通造成了障碍。子公司内部各分支机构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内部控制能力薄弱,高风险岗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发生营私舞弊谋取私利的现象。这些情况对公司的治理产生了负面影响,从内部破坏公司的管理控制体系,应引起公司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2)未正确界定关联交易并披露。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2015年内控审计报告中认定2015年秋林(天津)珠宝公司与皇嘉贵金属公司关于23 634 464.43元的交易为日常关联交易事项,认为公司没有履行关联交易决策和披露程序,但公司认为该交易并不存在关联关系,没有错误行为。经过公司与事务所的多次沟通并商定,于2016年12月5日公司才追认上述事实,通过董事会审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关联方为皇嘉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赵宏军。关联关系为黄承伟既是皇嘉贵金属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是山东栖霞鲁地矿业公司的原法定代表人(2016年3月法定代表人已改为刘祥)。山东栖霞鲁地矿业公司现为北京和谐天下金银制品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公司实际控制人平贵杰为北京和谐天下金银制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因此,证明公司与皇嘉贵金属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公司在界定相关概念上存在差错和误区,说到底还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不透彻,意识不到关联交易的重要性,对发生的业务处理得不够透明。

2.3 风险评估层面

2016年12月23日,秋林集团与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信托合同并购买信托产品12亿元,期限为1年,预期收益率为6.3%,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举很快惊动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16年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针对此份理财合同连续发了2封问询函,原因是秋林集团的季报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35.27亿元,净利润为1.99亿元,2016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余额仅为1.26亿元。公司称此次投资的理财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销售回款,未动用公司的原有资产。

而这笔12亿元信托理财资金的受托人新华信托公司,不仅是一个没名气的小公司,更是在2015年被曝出有多起产品违约事件,其声誉受损严重。对于一次性向一个不知名并且劣迹斑斑的无名公司借出12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此举表示不能理解。

虽然事后秋林集团于2017年2月15日收回该产品的资金,未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实际损失。但是对于重大资金的投放及收回,公司管理者没有遵守公司内部控制的规定,缺少全面的安排及事前细致的调查。由此可见,公司的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尚不全面,风险防控制度还存在漏洞,因此有效预防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太弱。

2.4 信息与沟通层面

秋林集团现任副董事长平贵杰于2015年、2016年2年间担任顺泽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等职务的情况未在2015年、2016年年度报告中根据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如实披露。披露信息不够全面,容易给投资者带来误导。

2.5 内部监督层面

秋林集团虽然建立了许多内部监督制度,还授权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力,但是监督往往只停留在制度上,成为一句空话。例如,未披露关于子公司的公司管理情况,多款大额货款未能及时到账,秋林集团子公司被人冒用并进行违法勾当导致染上官司等一系列的问题从发生到被事务所查出来,秋林集团在此期间竟无人发觉。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公司尚未将审计监督体系整合起来,相应的职责、权限尚未明确,公司的监督力量较分散,很容易产生管理缺失,且无论是人力还是执行力都不足,公司的内部监督控制不到位。

3 秋林集团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1)提高公司管理层的内控意识。首先要提高公司管理层的会计观念,这是建设内部控制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要提高公司管理层的管理观念,如果一开始从根本上就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内部控制体系肯定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2)保持公司管理层的稳定性。为了保持内部控制的连续性和完善性,避免后续出现短时间内频繁更换管理层的现象,保持管理层的稳定和有序,有利于管理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同时,应引入外部第三方机构,它不受约束,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一是提高外部第三方在企业管理中的参与度,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枢纽作用;二是加强监事会的监督权,形成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向监事会汇报发现的问题等,在他们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的同时使得管理层之间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沟通,保障了信息的高效传递,也能够相对缓解管理层之间的矛盾。

(3)完善公司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聘请中介机构中能力强、经验丰富、可靠的专业人员来制订风险评估的方案,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规章,明确机构的职责分工、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设立风险管理部作为风险评估的主办部门,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风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拟定防范风险的相关措施,为控制风险发生做准备。

(4)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缺乏内部沟通与交流,是制度难以被员工充分理解并落实的主要原因。因此,母公司应及时将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信息传达给子公司内部各管理层,定期派相关人员去子公司监督治理情况的进度和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5)完善公司内部的监督。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公司的治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管理层是内部控制的主要责任人,首先从公司内部做起,对执行进度情况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内部监督机制的执行效率。其次,还应积极借助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媒体、群众等社会的外部力量。目前,内部控制的问题均由外部机构审计人员发现,可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公司应当充分发挥外部审计人员的作用,保证公司内部控制的良好运行。最后,在合理范围内,公司要保证内控信息更加透明化,避免内部审计部门或是第三方服务机构在工作中出现舞弊行为,防止内部监督流于形式,使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黄娟.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绩效[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2):1-10.

[2]王继军.浅析内部控制环境建设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J].2011(4):167-168.

[3]吴秋生,李晓燕.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管理层凌驾问题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4):59-61.

[4]袁敏.关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问题与披露改进——以上海家化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4(8):22-24.

[5]梁珣,陈亚男,单怡宁.“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改进建议[J].经济师,2015(1):116-119.

[6]王卓.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0(1):54-55.

[7]金忍冬.信息与沟通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2013(4):81-83.

[責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秋林管理层
百年老字号秋林集团盲目扩张终退市
如意算盘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百年秋林之败,转型已入“死胡同”
秋雨感怀
帮 工
陆俨少山水画谱(十一)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
公司自治与政府管制——管理层收购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