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的当代价值

2017-05-30 10:48胡小玉
党政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终极政治经济学关怀

胡小玉

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新的理论和实践环境下对科学发展观的创造性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完善升级后的新型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从整个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来看,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新型发展观,站在新的时代拐点,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关怀;进一步明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价值功能,进一步凸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可以说,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新型发展观,也是全面发展观。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五大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篇章”。不仅如此,五大发展理念还是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关怀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始终不曾脱离宇宙与人生的关系。自古以来,人类实践始终建基于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度把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是对宇宙与人生关系思考和把握程度的评判标准。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实践。也即是说,“三观”在人类思维层面居于主导地位,对人类实践方向和方式的选择起重大导引作用。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改造世界而非解释世界,这是越来越多人所周知的哲理。理论和实践一再表明,改造世界的实质就是改造我们人自身。因此,改造世界必须建基于对狭隘的、片面的、短视的价值观进行纠偏和扶正。“长期以来,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却相对忽视了其价值观与人生观内涵。”人生观的要义是对生命价值进行深度思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是积极关怀生存状态。借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价值观也是分层次的。价值观大体表现为三个层次——物质、精神、终极,并且呈金字塔层级结构。三个层次中,物质关怀最基础,精神关怀建立在物质关怀基础上,终极关怀则建立于物质关怀和精神关怀基础上。终极关怀是对生命价值和人生状态的全新、全面审视,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使命。通俗地讲,如果说物质关怀关注的是人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精神关怀关注的就是人能不能活得更好的问题,那么,终极关怀关注的就是人能不能活得更

“全面”的问题。以“创新”“绿

色”“协调”“开放”“共享”为主题的五大发展理念即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和精神价值基础上的终极价值理念。它以全面审视人的生命价值和人生状态为终极目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科学、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关怀。

五大发展理念已经从传统“物欲主义”的发展观中剥离出来,将发展的视域延展到精神、终极等更高层次领域。从此意义上说,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主题的相互贯通、相互联结的终极价值观体系。“创新”关注的是人能否打破旧思想的禁锢,做一个“有思想”“有活力”之人,一切围绕着人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都应突破狭隘的、短视的、单向度的、封闭的、利己主义的、不可持续的旧思想的束缚。“绿色”关注的是让每一项人类实践活动都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阈限内进行,以最小的原生代价维护最健康的生存方式。“协调”关注的是作为个体和作为整体的人在人际、“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友善地”生存,并确保各个发展领域综合平衡、相互匹配。“开放”关注的是人以及由人构成的社会组织以博大的胸襟对外展示自身,同时欣然接受外来的正义之声,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共享”关注的是人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以无私公正的心向他人、集体和社会分享发展成果。需要指出的是,“共享的实质是以社会主义公正为价值导向而进行的社会各阶层利益调整,是社会共同利益的体现”。必须明确,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从关注个体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转向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的存续状态。换言之,五大发展理念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根本问题: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是否有思想?是否健康?是否友善?是否“大度能容”?是否公正无私?是否在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外,还关注作为人生存发展根基的自然生态?这些在本质上就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如此一来,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关怀。

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明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价值功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有些人视为与西方经济学等同的范畴,故而被视为如同西方经济学一般只有经济上的价值功能,聚焦于资源配置、以物为本、效率至上。殊不知,西方经济学关注更多的是物的因素,而非人的因素,确切地说是手段而非目的。其实,除了也研究资源配置手段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根本不同。特有的聚焦点、价值属性和研究场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本质差别。因此,有学者说西方经济学以生产力为主要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主要关注点,有一定道理。具体而言,资源配置、以物为本、效率至上等手段层面的问题是西方经济学聚焦的地方,而劳动解放抑或索性说人的解放等终极目的层面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判断,人的解放状态就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也就是生态文明摆脱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平行地位的人类文明要素层次位置,代替工业文明而上升为人类文明层次位置的状态。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突出生态价值功能,而且生态上的价值功能是其终极价值功能,也是其根本价值功能。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高境界是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的改进和谐统一,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在机理,也是其未来发展走向。因为,从学科属性来说,“生态科学是科学发展的顶峰,只有生态科学才是真正辩证的科学,与生态科学相比,其他科学被限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因此,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出路就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学改革。”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表达的基本精神来说,它是批判一切“异化”现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极力反对一切与生态科学精神相背离的人类思维与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剩余价值的无情揭露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五大发展理念”恰恰是基于對“肤浅”经济学思维的深刻反思和正确回应。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往往被误解为与西方经济学具有同等价值功能的学科,主要关注经济价值。在他们看来,发展经济就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手段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与此相比,任何目的都是苍白的。没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其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时候,的确肯定过物质财富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地位,确立了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但是,他们也曾深刻而无情地披露无视社会公正、政治民主、文化精神和生态恶化,盲目扩张式地发展生产力的“野

蛮”行径,将资产阶级社会视为魔鬼与万恶之源,并主张建立自由联合体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始至终兼顾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反对一切扭曲的、短视的、不加节制的經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反对人朝着“个

人至上”“物质至上”“人类至上”式的单向度方向发展。如果说在一百六十多年前这种“野蛮”行径之“野蛮”恶果还未充分暴露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当下,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趋于紧张的危急时刻,人类每一次的“任性放纵”和“不加节制”地发展经济都已尝到或正在尝受被报复的苦果。五大发展理念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价值功能,更加深刻地向我们揭示了一条原则:发展经济并非人的终极目的,而仅仅是实现终极目的的手段,而且是手段之一。

三、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凸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产物,充分彰显了发展内涵与发展本质的社会主义属性。“五大发展理念是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原则、要求和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才能真正认识清楚五大发展理念的根本要义。”因此,五大发展理念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最终还要到科学社会主义中去寻找。从根本上说,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实际上,党的十八大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视角,确立了体现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框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的时期,经济建设显然有着优先于其他文明要素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建设可以以牺牲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其它关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要文明要素为代价。这一点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就已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中国从半个世纪的风雨中走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指引下,在一段较长的时期“迷茫于”“经济增长优先论”中难以自拔。其直接后果就是21世纪的华夏大地也凸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风险社会”“生态危机”的明显特征。就连我们一度重点关注的经济发展领域也已经呈现难以应对的新问题。这给我们醍醐灌顶般的思维启迪:我们矢志追求的发展并非片面的发展,我们矢志坚持的社会主义并非目前所呈现的这种状态。“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出的新要求。换言之,“五大发展理念”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发展的目光不再仅仅锁定在过于关注经济发展的狭隘的人身上,而是延展到作为整体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题的“五

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或者说,五大发展理念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在当代的实践写照。早在1890年,恩格斯就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并非一成不变,而应该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理解的创新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的创新,也包括生产关系的创新”。由此可见,科学社会主义自始就蕴含创新发展的理念。在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实现人—社会—自然生态大系统和解的社会。思想自由开放、人际和人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共同享有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进行深度剖析和思考,不难判断,不创新,不更新发展理念就不会有自由,不是被自己束缚就是受他人、社会、自然羁绊,无法摆脱他人、他物的奴役。如此,社会也就不可能是人与自然和解的社会。发展不协调必然导致发展的不全面,物质贫乏,精神空虚,生存环境恶化,总有一大问题缠绕,最终也会导致不自由,阻碍人—人和人—自然的和解。况且“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表现”。与此同时,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也是实现人—社会—自然生态大系统和解所必不可少的。首先,科学社会主义倡导的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将资源环境代价降到最合理的范围。其次,科学社会主义所描绘的“未来社会”是开放、共享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常态”。在世界历史融为一体,处于全球化浪潮的当下和未来,唯有开放、共享方能彰显自由,方能体现公平正义,方能持续发展。这也正是科学社会主义自始至终高扬的价值精神。因此,“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凸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思政部)

(责任编辑 方 卿)

猜你喜欢
终极政治经济学关怀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终极发明师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终极发明师
终极发明师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终极擂台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