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糯玉米新组合产量比较研究

2017-05-30 10:48史海萍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0期

史海萍

摘要[目的]高产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展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5个鲜食糯玉米新组合的田间农艺性状、抗性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以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各组合之间的产量,从而选出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组合。[结果]糯15病害严重,应该被淘汰;糯3和糯11的产量不稳定,不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糯7的产量稳定,且抗性好,是优良的组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结论]保持优良抗倒伏性的情况下,选育果穗长、行数多的组合有助于提高产量。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新组合;产量比较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0-0046-03

Abstract[Objective]High yield is an important target of maize breeding.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elect the suitable new high-yielding waxy maize varieties grown in Tianjin.[Method]Through surveying on agronomic traits, resistance traits of 15 fresh waxy corn new combination,cor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effects of agronomic traits on yield were analyzed. The yield of the combinations was compared to select high yield, good agronomic characters combination. [Result]Nuo 15 should be eliminated because of serious diseases .Yield of Nuo 3 and Nuo 11 was understable , we didnt suggest carrying out further regional trials. Nuo 7 was a good combination with stable yield and strong resistance .It could be planted in the next regional trials.[Conclusion]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yield by breeding longer ear and more rows combin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keeping good lodging resistance.

Key wordsFresh waxy corn;New combination;Comparative yield

虽然我国的糯玉米有十分丰富的种质资源[1],但研究利用工作起步较晚,多年来各地只是零星种植一些品种,20世纪末我国玉米种质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引入大批国外种质并大量导入我国近代种质,因而我国玉米种质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国内、国外2类加以区分[2-4]。因此,对我国玉米种质类群划分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广大玉米育种家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从国内外糯玉米育种现状看,由于自交系血缘关系不清楚,没有划分出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和在此基础上构建杂交优势利用模式,致使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量大,并存在一定盲目性,最终表现为糯玉米育种效率低、水平差[5-6]。该研究分别从穗长、穗高位、穗粗、行粒数、秃尖、株高等农艺性状方面分析品种对产量的影响,找出影响产量最重要的性状,从而选育出高产的优良组合。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某糯玉米试验田,以15个组合为试验材料,分别为糯1、糯2、糯3、糯4、糯5、糯6、糯7、糯8、糯9、糯10、糯11、糯12、糯13、糯14、糯15。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15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小区面积12 m2(5 m行长,0.6 m行距,共4行),密度为5.25万株/hm2。 4月27日播种,5月23日间定苗期。播种前施磷酸二铵450 kg/hm2,6月4日施尿素300 kg/hm2。

1.3试验方法

田间试验调查:恒定性状和机会性状的調查[7]。恒定性状主要調查播种日期、植株高度、穗位高等性状。机会性状主要调查大斑病抗性、丝黑穗病株数、粗缩病株数、黑粉病株数、倒伏率等性状。

室内考种:分析不同条件下糯玉米的合理产量结构,研究高产条件下,争取穗大粒多粒重,进一步促进高产再高产。

在收获后,每小区选取代表性穗子20穗,装入尼龙种子袋中,写好标签,包括姓名、作物名称、品种、收获日期。然后带回室内风干。果穗风干后,进行玉米考种。先测定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程度、穗重。然后把所测穗脱粒,称穗粒重。出籽率=穗粒重/穗重。千粒重测定时,把20穗已脱粒玉米种子混合,数100粒称重,一般重复3次,取其较为接近的2次平均,换算成千粒重。测定15个鲜食糯玉米组合的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品种玉米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2.1.1不同品种玉米株高比较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株高最大的是糯4,最小的是糯15,其抗倒伏能力都弱,对逆境的适应能力差,易倒伏,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容易造成减产,因而从这方面考虑建议淘汰。

2.1.2不同品种玉米穗位高、穗长、穗粗的比较分析。

调查表明,玉米穗部性状中秃尖长度品种间波动幅度最大,其次是穗重和穗粒重,玉米穗部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连锁关系;穗粗、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秃尖长度与产量呈负相关;玉米穗部性状中穗粗、穗重、秃尖长度、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值,其中穗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玉米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穗长与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负值。由图2可以看出,穗位高最大的是糯8,最小的是糯15。

穗粗与产量呈正相关,在其他性状稳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穗粗可以抗倒伏,从而可以增加产量。由图4可以

看出,糯3的穗粗最大,这会对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对产量也有一定影响。

2.2不同品种玉米产量比较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糯3、糯6的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7 916.7、17 333.3 kg/hm2;糯11的产量最低,为7 916.7 kg/hm2。大部分组合的产量比较平均,每个小区的产量平均在17.35 kg,折合产量14 458.33 kg/hm2。糯11组合的产量远低于试验的15个品种组合的平均产量,考虑淘汰,不进入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糯3、糯6的产量比较高,应保留做下一步的区试试验。

2.3玉米产量方差分析对不同组合的产量状况,以糯4、糯5为参考标准,对其余组合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糯1、糯3、糯6、糯7、糯10、糯12、糯13、糯14、糯15的P值分别为0.057、0.158、0.068、0.391、0.158、0.133、0.729、0.109、0.687,大于0.05,没有显著性差异。糯2、糯8、糯9、糯11的P值分别为0.028、0.023、0.007、0.006,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

2.4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作物产量性状构成指标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产量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图6可以看出,穗长、行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相关性较高,因此,在引种过程中应选择穗长、行粒数相对高且抗倒的品种,才能协调源和库的关系,保证产量的提高[8]。同时,应加大性状的选择,既要注意各性状的重要作用,又要促进它们的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自身的增产潜力。

玉米产量提高的最佳途径是要求组合各性状之间协调发展,不能片面追求单一性状的提高[8]。玉米组合性状协调的整体功能取决于其性状与特定生产条件的契合程度,在某一生产、生态条件下,每一目标性状都有它特定的度,只孤立地强调某一个性状而不兼顾其他性状,这是不符合产量增长规律的。总之,玉米籽粒产量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选择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衡量,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优良且适宜该地区气候特点的组合,并做到合理密植,这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由表2可以看出,糯1组合丝黑穗发生率为8%,糯4倒伏率为4%,糯10也有5%的倒伏率,糯12黑粉病发生率为2%,糯14有3%的倒折率,而糯15有高达98%的粗缩病,且有4%的倒折率。而剩下的组合无任何病害症状出现,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调查还发现,各品种未发生大斑病、茎腐病,心叶期各品种未出现玉米瞑危害的情况。综上所述,糯15应该淘汰,而其他患有病害的品种,病害出现的概率并不是很高,可能与天气等其他因素有关,可进一步观察决定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

3结论

通过对组合产量进行比较,糯3和糯11小区重复间的波动性较大,可能是由于品种自身不稳定,也可能是由于区试小区的重茬造成肥力下降的原因,或者是由于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而造成的产量偏低,不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区试。糯7、糯10和糯15的产量波动较小,比较稳定,但是糯15的病害严重,黑粉病病株率达98%,还有4%的倒折率,所以应该淘汰,综上所述,糯7的产量稳定,且无任何的病害威胁,是优良的组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剩下的其余组合,无太大的偏差,可以进一步调查研究决定能否进行下面的试验。

参考文献

[1]

粱晓玲,阿布来提,冯国俊,等.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玉米科学,2001,9(1):16-20.

[2] 秦贵文,梅兹君,苏玉杰,等.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的比较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0(5):58-60.

[3] 李德全,赵会杰,高辉远,等.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4] 王树安.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9-40.

[5] 张永科,孙茂,张雪君,等.玉米密植和营养改良之研究.I:密度对玉米产量和营养的效应[J].玉米科学,2005,13(3):87-90.

[6] 李波.北方春玉米區早熟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1):29-31.

[7] 盖均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8] 苏祯禄.夏玉米亩产650~700kg 技术指标[C]//黄淮海玉米高产文集.杨凌:天则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