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与测算

2017-05-30 20:25龚春蝶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0期

龚春蝶

摘要扬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理论潜力为依据,从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社会可接受性3个层面进行潜力修正。自然适宜性选取5个指标,对各个乡镇的每个指标划分等别,进行标准化处理,结合权重求得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经济可行性层面选取了3个要素、6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社会可接受性层面选取了2个要素、4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出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和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3个修正系数与理论潜力相乘作为最终的现实潜力。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在0.757 5~0.855 0,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在0.119 0~0.621 2,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在0.267 2~1。然后根据现实潜力进行潜力分区,作为整理时序安排的依据。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修正;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0-0185-05

Abstract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Yangzhou potential correction as per capita construction land standard method wa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potential, from the natural suitability, economic feasibility and social acceptability potential correc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the natural suitability of selected five indicators,such as to individual villages and towns each index partition, standardizing, combined with weight natural suitability correction coefficient was obtained. Selected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level four elements, build six indexes evaluation system, social acceptability has chosen two elements, the four indicators to buil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respectively, to calculate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correction coefficient correction coefficient and social acceptability. Three correction coefficient,potential multiplication theory could help us find the final real potential. Natural suitability correction coefficient is 0.757 5~0.855 0, economic feasibility correction coefficient is 0.119 0~0.621 2, social acceptability correction coefficient is 0.267 2~1. We could carry on the classification to the real potential, and able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orting sequence.

Key wordsRural residential consolidation;Potential correction;Natural suitability;Economic feasibility;Social acceptability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國土资发〔2015〕68号)等相关文件的要求,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而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一方面能够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能够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目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最常用的几种方法是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1-4]、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5]、容积率法[6-9]、城镇体系规划法[10]。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由于简单易行,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测算出来的数值往往偏大,不能反映当地实际能够进行整理的農村居民点潜力[11]。因此,如何进行潜力修正,学术界也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基于Voronoi图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进行分析[12]、“分模式分方法”[13]、郊区农村居民点整治[14]等,但是农村居民点潜力受到各自然限制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影响。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扬州市为例,对理论潜力进行综合修正,同时对潜力分区,建立农村居民点潜力修正的完整体系,以期能够为目前正在开展的“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市西部地形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2015年扬州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达到141.27 m2(按2015年城镇人口计),而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高达387.39 m2(按2015年乡村人口计),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农村“空心村”现象较为普遍,建设用地集约度亟需提高。

1.2数据来源

该研究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扬州市国土资源局及各县(市、区)国土分局所提供的

2011—2015年《扬州统计年鉴》、2015年变更调查数据库、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耕地分等定级成果、遥感影像图、地形图以及实地农户调查结果。

2农村居民点总体估算模型

2.1总体估算模型设计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理论潜力:

Qt=Qo×(1+r)t+ΔQ

St=Qt×B

ΔS=S0-S1

α=ΔSg/S(1)

式中,Qt为目标年农村人口总数;Q0为基期年农村人口总数;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t为规划期;ΔQ为人口机械变动量;St为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B为人均用地标准;ΔS为理论潜力面积;S0为基期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ΔSg为节约用地面积;α为节约用地系数。

以自然限制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计算现实潜力:

M=ΔS×A修×B修×C修 (2)

式中,M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A修、B修、C修分别为自然限制性修正系数、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以及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

2.2现实修正系数测算

2.2.1自然限制性修正系数确定。

按照全面性、有针对性、数据可获取性原则,在2014年耕地分等定级成果基础上,依据扬州耕地质量特征,选取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pH这5项指标,划分指标等级并赋值,构建自然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对自然适宜性基础数据库的图斑进行等级划分,并附以相应等级的分值,然后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数据透视表,对一个乡镇所有图斑的某一个指标的分值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指标的评价指标标准值,然后评价指标标准值乘以权重作为某乡镇的综合得分。

A修=n=5k=1Wk×fk/100(3)

式中,WK为第k个评价指标的权重;fk为第k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值。

2.2.2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确定。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投資也较多,同时预期效益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否能够实现。在考虑了指标的全面性、有代表性和可获取性后,最终确定投资能力、整理成本和经济效益3个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表2)。

从统计年鉴、遥感影像图等资料获取各个乡镇的各个指标的基础数据,然后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正向指标:Y正=(xi-xmin)/(xmax-xmin)

负向指标:Y负=(xmax-xi)/(xmax-xmin)(4)

式中,Y为标准化之后的数值;Xi为评价指标的现值;Xmax为评价指标最大值;Xmin为评价指标最小值。指标标准化以后所有评价指标都为0~1的数值,越接近1,说明整治潜力越大。对于评价指标的最小值,标准化并不取0,而是根据它与其他指标的比例取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化值。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

fi=nj=1Wij·Xij

B修=3i=3Wi·fi(5)

式中,fi为评价指标得分;Wij为评价指标层各指标权重;Xij为评价指标层指标标准化值;Wi为评价要素层各要素权重。

2.3.3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确定。

社会可接受性包括政府的可接受性和农户的可接受性(表3)。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农村居民点整理越多,越能置换出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但同时又要满足耕地占补平衡的条件,所以耕地后备资源以及人均耕地越多,需要复垦出来的耕地越少,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驱动力也就越小。从农户的角度来说,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越多,受教育的程度与对耕地的需求成反比,希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意愿越强烈。

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统计,村民接受教育程度以统计年鉴中劳动年龄内上学人数为标准统计,计算公式与经济可行性修正的计算一致。

3扬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结果与分析

3.1扬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结果

由表4可知,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的计算,扬州市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为31 553.93 hm2,其中,高邮市、江都区和宝应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最大,主要是由于这3个县(市、区)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都超过了1万hm2。理论潜力最小的是邗江区,一方面邗江区位于中心城区范围内,另一方面,邗江区蒋王街道、汊河街道、瓜洲镇、杨庙镇、西湖镇现状农村人口为0,所以不纳入潜力测算的范围。因此理论潜力与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密切相关。

根据建立的扬州市农村居民点潜力修正的模型即公式(2),分别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层面进行逐级修正,可求得每个乡镇不同层面的修正系数(图1)。

从自然适宜性的层面来说,扬州市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在0.757 5~0.855 0, 仪征市、高邮市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偏低,仪征市属于丘陵地貌,高邮市境内有面积较大的高邮湖,都属于西部丘陵、湖泊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所以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越小,整理潜力越小。而修正系数较高的乡镇主要位于宝应县、江都区北部。该地区属于里下河平原综合农业产业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十分适宜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所以对耕地需求量大,修正系数高,整理潜力大。

从经济可行性的层面来说,修正系数在0.119 0~0.621 2,宝应县的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最小,主要是由于宝应县的投资能力较弱,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较其他县市偏低。而且工业用地最低出让金标准为144元/m2,在扬州市属于最低水平。广陵区的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最高,主要是由于广陵区作为扬州城区,不仅投资能力强,而且整理成本低,整理的经济效益高,所以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际潜力大。

从社会可接受性的层面来说,修正系数在0.267 2~1,仪征市的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最低,仪征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人均耕地面积最大,所以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迫切度不强,村民受教育程度也相对不高,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支持力度不够,其中,刘集镇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为0.267 2,是所有乡镇中最低的,它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也是所有乡镇中最高的。而广陵区、高邮市修正系数较高,广陵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较小,整理的迫切性大,而且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高,村民受教育的程度也高。而高邮市主要是由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高,所以修正系数相对较高,整理潜力相对较大。

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系数的确定以乡镇为单位,依据已经开展过农用地整理的典型项目确定。根据现实潜力规模和新增耕地系数就可得到每个乡镇的新增耕地面积,汇总得到每个县(市、区)的新增耕地面积。

3.2扬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

3.2.1分区标准。

依据扬州市农村居民点可实现潜力测算结果(表5),以乡镇为单元划分潜力级。而不同的潜力等级区也能够为整理时序的安排提供依据。根据各县(市、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将扬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划分为4个等级:现实潜力≥120 hm2为一级;现实潜力在80~<120 hm2为二级;现实潜力在50~<80 hm2为三级;现实潜力为0~<50 hm2为四级。

3.2.2分区结果。由图2可知,扬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

一级潜力区有11个乡镇,其整理潜力规模为2 789.12 hm2,可补充耕地面积为2 676.81 hm2;二级潜力区有14个乡镇,其整理潜力规模为1 289.72 hm2,可补充耕地面积为1 222.64 hm2;三级潜力区有13个乡镇,其整理潜力规模为851.02 hm2,可补充耕地面积为820.02 hm2;四级潜力区有16个乡镇,其整理潜力规模为479.99 hm2,可补充耕地面积为458.93 hm2。

4结论与讨论

扬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经济可行性修正系数以及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在区域上都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在0.757 5~0.855 0,經济可行性修正系数在0.119 0~0.621 2,社会可接受性修正系数在0.267 2~1。扬州市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气候条件优越,适合农作物生长,所以总体来说自然适宜性较高,且各乡镇差距不大。而经济可行性方面,广陵区、邗江区位于城区,所以投资能力、经济效益较高,优势明显。而社会可接受性方面,仪征市、宝应县耕地后备资源较多,所以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迫切性不高,而城区则恰恰相反。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序可以以现实潜力分区结果为依据,一级、二级潜力区要优先整理,可以从广陵区的沙头镇、李典镇,江都区的仙女镇、大桥镇,宝应县的安宜镇,高邮市的送桥镇等乡镇入手,而二级、三级潜力区,如邗江区的公道镇,江都区的武坚镇,仪征市的新集镇,宝应县的柳堡镇、射阳湖镇、广洋湖镇、鲁垛镇,高邮市的甘垛镇等乡镇可以在远期实施重点挖潜。

该研究根据各县(市、区)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人均居民点标准都定在150 m2以下,但是实际上真正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可能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过渡期,因此,该研究测算的现实潜力可能偏大。

选取了自然、经济、社会3个层面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扬州市农村居民点的现实潜力进行修正,而生态安全性方面、规划限制性方面都可能会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产生影响,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构建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测算的现实潜力也会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

陈荣清,张凤荣,孟媛,等.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216-221.

[2] 李宪文,张军连,郑伟元,等.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4):276-279.

[3] 丁学智,赵亚伟.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11(1):5-6.

[4] 罗士军.农村居民地整理潜力估算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3):31-33.

[5] 胡道儒.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力保障[J].国土经济,1999(4):34-35.

[6] 李衡,刘晓光,苏安玉.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与潜力测算[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2):47-48.

[7] 高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模式及政策选择[D].杭州:浙江大学,2004.

[8] 黄艳丽.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偃师市为例[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4.

[9] 闫东浩.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10] 刘筱非,杨庆媛,廖和平,等.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探讨: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1-14.

[11] 邹亚锋,刘耀林,孔雪松,等.广西平南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28(6):16-21.

[12] 刘善开,韦素琼,陈松林,等.基于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整理潜力评价:以福建省德化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1):2282-2290.

[13] 宋伟,张凤荣,孔祥斌,等.自然经济限制性下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888-899.

[14] 张正峰,王晓莉,郭碧云,等.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效应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11):18-25.

[15] 曲衍波,张凤荣,宋伟,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与测算: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2,67(4):4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