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7-05-30 20:25王玮王树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

王玮 王树军

摘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山东省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探索建立省级林业投融资平台;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扶持领军型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力度。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0-0212-02

AbstractBased on the thorough investigation, we analyz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Put forward the next step of the work proposal: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guidance, policy support;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vincial forestry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to further deepen the forestry reform; to support leading the new type of business main body;to increa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Key wordsForestry industry;Development;The three industry convergence

近年来,经济发展“以速换质”特征明显,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产业主体[1]。林业产业既是资源限制性产业,又是资源可再生性产业。林业产业纵跨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厂,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2]。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新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2016年3月以来,笔者对山东省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对中央和山东有关政策信息、经验做法的学习思考,分析了当前山东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相应建议。

1山东省林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关情况

2011年7月,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推进林业产业由大省向强省跨越作为“十二五”期间山东林业工作的奋斗目标。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完善政策,出台措施,狠抓落实,林业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业绩。“十二五”期间,林业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不断增加。全省林业总产值从 2011年的 2 95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 345亿元,年均增速22.5%。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林业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45∶53∶2 调整为2015年的36∶57∶7[3]。

1.1依托森林資源优势,发展多元化林业经济

1.1.1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林业复合经营。一是高起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将山东列为国家林下经济试点省。二是指导各地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破解资金制约难题。沂水县实施的林下经济“百村千户示范工程”,每年县财政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专业大户的补助奖励。三是整合资源,注重特色,促进林下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产业,实现了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提高了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为农民就业增收拓展了新空间。

1.1.2努力發展森林旅游业,拓展林业多种功能。一是积极发展观光果园,促进特色林业旅游发展。在全省培育一批以生态观光、赏花采摘、休闲度假、品味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观光果园基地,推动全省休闲观光果业实现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二是盘活森林资源,推动“森林人家”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森林公园,为“森林人家”创建打造广阔平台。积极推动森林公园周边村落发展,进一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省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1.1.3构建林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一是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做好林业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以推动木材加工、制浆造纸、木本油料和经济林产品加工以及林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培育林业生物产业、生物质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加强林业生物产业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二是建立健全现代林业服务体系。着力壮大林业科技、商贸、物流、设计、咨询、研发、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满足林业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一二三产业联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品牌打造和保护力度,不断做大整体产业,壮大整体实力[4]。

1.2健全服务体系,培育新型主体,促进产业融合

1.2.1发挥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山东把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为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的重要手段,积极培育各级示范社,建立示范社名录并进行经验推广。通过发展合作社来引导林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一是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示范县、示范社。曲阜市、蒙阴县成为首批28家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之一,有34家合作社成为国家级示范社。二是开展省级示范社认定工作。出台了《山东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认定管理办法》,评审认定省级示范社439家,举办省级合作组织培训班2期,组织三批合作社考察团赴台湾学习交流。三是指导各市开展市级、县级示范社认定工作。已有10个地市也开展了市级示范社认定工作,共认定市级示范社371个。同时,通过会议、网站、工作简报等多种渠道积极推广示范社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带动效应。

1.2.2鼓励发展股份合作。积极引导发展股份合作模式的合作社,鼓励林农以林权或现金、技术等多种方式结合入股,开展合作经营[5]。目前,股份合作模式已成为山东省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兰陵县会宝山生态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发展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包括资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技术、荒山承包经营权4种入股方式,有效地配置了生产要素,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枣庄市山亭区黄金源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是市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之一,社员全部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发展成员1 800户,从事黄桃种植,实行订单式生产,带动增收明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1.3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林业领域

1.3.1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进政策落实。一是加强金融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或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募集生产经营资金。二是鼓励经营业绩好、资信优良、符合条件的林业种植、林产品加工中小企业按市场原则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6]。三是鼓励各类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提供林业生产发展的融资担保服务。

1.3.2完善服务职能,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协调规范和健全林权抵押登记、评估、流转及林权收储等机制和林权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完善林木采伐制度,扩大森林保险等。二是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林业规划、行业政策、技术标准、建设项目等信息,保障金融、民间资本等各类投资主体及时享有相关信息。三是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建立了全省林业专业合作社基本信息档案,开展了林业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评审认定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社发展质量。四是加强对林权流转的监督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集体林权流转依法、规范、有序开展,初步形成了公开、公正、规范的林权流转交易市场。

1.3.3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一是引导企业投身林业建设,如招远市招金集团、中矿集团等6家企业,每年筹措800万元资金,投入当地生态林建设。二是借鉴国内先进融资模式和经验,推动社会资本融入林业建设和发展。如牟平区沁水河绿化工程,通过政府举债的方式投入资金,高标准建成湿地公园,带动周边地价提升,政府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资金偿债,解决了林业投入不足的难题。

2山东省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发展认识不足,政策滞后山东林业一二三产业尽管融合发展迅速,但是关于林下经济、观光果园、森林旅游等的发展,宏观政策多,财政政策滞后,缺乏扶持与引导。全省观光果园及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观光果园、森林人家的建设投入主要依靠农民、企业和大户,融投资渠道不畅,加之缺乏政策扶持,影响了“森林人家”道路、环保、水电、环境治理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阻碍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难以走高精尖路线。森林旅游建设标准缺失,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创新力不够,仅局限在生态旅游上,基础设施的滞后,导致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远远满足不了游客对田园生活的期望。

2.2股份合作步履维艰山东省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较短,部分合作社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松散等问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有的林业合作社是由几个大户强强联合成立,合作社的事务由几个大户说了算,其他社员的权限很少,没有充分体现出民主性,利润分配难以做到真正公平客观。

2.3林业建设融资困难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同时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品,山东省省级没有基金公司或其他类似的担保平台,而且信贷品种设计与现代林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林业风险分担机制缺失等原因,造成金融机构在支持工商资本投资林业方面明显乏力。此外,现有的林业财政政策补助资金偏少,地方配套及项目主体自筹资金较大,致使很多项目主体不敢贸然享受现有政策。

2.4产业链集聚整合力不强,科技研发创新能力较弱一些林产品加工企业管理能力不足,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人才缺乏,企业竞争力弱,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产业集聚整合力不强,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新技术新设备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高额的投入使得很多林业龙头企业局限在传统的产品市场上,导致林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较弱,发展停滞不前,多数农产品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附加值低,产业链链条较短,品牌、休闲农业等延伸发展不够。

3工作建议

3.1加强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林下经济、观光果园采摘、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扶持力度,提高林业补助资金,通过政府投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林业领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对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投入力度,推进林业三产融合。

3.2探索建立省级林业投融资平台,创新金融支持探索建立林业投资基金或投融资平台,统一为社会资本进入林业领域进行金融担保,鼓励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投资林业。一是创新金融支持。探索利用信托融资、项目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方式和工具,为金融资本投资林业提供投融资平台,拓宽金融资本参与林业建设的途径和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在林业行业的覆盖率和可得性。二是发

行企业债券。鼓励一般生产经营类林业企业和实体化运营林业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发行一般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可续期债券等,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领域政府和金融资本合作模式项目建设。

3.3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稳定林权承包关系,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可自主确定林权流转方式、流转对象和流转价格,对其承包的林地、林木可依法开发利用。鼓励林权依法规范流转。出台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的政策性文件,从流转范围、方式、期限、程序、变更登记、资产评估、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促进全省集体林权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加快推进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规范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林权流转交易市场。鼓励荒山荒地造林和退耕还林地林权依法流转,有效降低流转成本。

3.4扶持领军型的新型经营主体一要继续加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主体间的联动。以产业分工、利益联结为根基,建立健全各类经营主体间、主体与普通农民间的联结机制,促进各类主体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二要发挥领军型林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引领各主导产业种苗、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质检等主体联动融合发展。三要培育有影响的林业品牌。挖掘具有区域特性和优势的林产品,继续鼓励优质林产品创牌,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名特优新产品走出去。四要支持林业产业集群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产业集群正可以借助集聚效应加快市场发育,积极推动资源向优势产区集聚,建设一批集群化林业生产基地,按照产业集群模式打造现有各类林业产业园区,完善林业产业集群上下游链条。

3.5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力度支持新兴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产业融合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发展成为高科技企业,享受相应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和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等新型商业模式在产业融合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林业公益性服务的新机制,加强基层林业站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建龙.林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2] 贾治邦.林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山东省林业厅.山东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

[4] 徐旭初.浅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3):21-22.

[5] 中共山東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Z].2008.

[6] 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产业振兴规划[Z].2009.

猜你喜欢
林业产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