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钢高温成形性能及组织转变规律研究

2017-05-30 22:51郭宏光李河宗
科技风 2017年21期
关键词:动力学

郭宏光 李河宗

摘要:在结构钢高温成形的过程中,相变发生在变形的过程中,新相的形成第一步是形核,第二部是晶粒再长大,形核越多,形成新相的数量就越多,新相越多晶粒尺寸就会相应的变小。塑韧性的提高主要是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在微观上晶粒发生了相变,奥氏体不断的转化为铁素体,并且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材料的塑韧性增加。

关键词:晶粒细化;动力学;高温成型

在晶粒转变的过程中,奥氏体不是马上转化为铁素体,它是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可以根据形核位置以及形核数量的多少,将相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奥氏体向铁素转变的时期,我们知道相变形核首先发生在晶界处,在这个阶段内,形核主要发生在晶界出,在这个过程,铁素体在晶界处反复形核,形核并不是在所有的晶界处都会发生相变,同时晶界相对来说也不是很多,所以说在第一个阶段,形核只是发生在奥氏体晶界出,形成的新核不会特别多。下图给出了在第一个阶段相变的示意图。

相变第一阶段图

我们知道,在开始进行相变时,相变主要是发生在奥氏体晶界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晶界都会提供形核位置,那么我们必须计算出提供形核位置的晶界,我們称之为有效的晶界,晶界的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原始奥氏体晶粒发生了破碎、变形以及晶粒内部缺陷引起的。我们知道原始奥氏体晶粒在变形过程中在压缩的同时也在被拉伸,这样才能保证体积不会发生改变,晶粒内部缺陷也会引起晶粒面积的增加。这两方面直接影响变形后的晶界面积,我们可以得出等效晶界面积公式:

以上给出了在一定的变形温度下,相变产生的铁素体晶粒的平均尺寸。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计算公式,根据经验,当相变发生0.5s后,铁素体体积分数达到最大。随着科学人员对应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深入研究,也计算出了在连续冷却的条件下的铁素体晶粒尺寸的计算公式,在这里我们不做深入的研究,在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再不断深入的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国栋,刘相华,朱伏先,等.新一代钢铁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J].鞍钢技术,2005(4):1-8.

[2]翁宇庆.超细晶钢理论及技术进展[J].钢铁, 2005, 40(3):1-8.

[3]潘秀兰,王艳红,梁慧智,等.超细晶钢关键技术[J].世界钢铁,2011, 11(4).

[4]唐明华,刘志义,胡双开,等. ZrC/奥氏体相界面形变诱导相变动力学[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1(1):120-124.

[5]赵晓东,刘建生,刘洁,等.变形参数对304不锈钢静态再结晶的影响规律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5(7):28-31.

[6]伍来智,陈军,张鸿冰. 40Cr钢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及晶粒细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 42(5):786-790.

[7]张春玲,杨金凤,孔玉婷,等. Cu-P-Cr-Ni-Mo耐候钢两相区铁素体晶粒细化机理[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4, 35(6):49-54.

作者简介:郭宏光(1991-),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猜你喜欢
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聚酰胺12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多无人机CFF动力学模型浅析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含煤球团直接还原热失重及动力学分析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基于XML的飞行动力学模型设计与实现
自适应网络上的SIV模型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