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的文化教育功能

2017-05-30 23:14赵璐
大东方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文化传承责任意识

赵璐

摘 要:目前中国的娱乐节目低俗化倾向日益严重,科教频道首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一档文化类参赛节目,以其独特的内涵、直接形象的传播方式,吸引了广大观众。本文从媒介的文化教育功能出发,分析了节目在传承文化、树立受众传播文化的责任意识、以及引导受众重视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传承;教育功能;责任意识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由中央電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在央视一套播出的一档文化类参赛节目。该节目的宣传语是“书写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它所提倡的是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在节目播出六小时后,微博话题就登顶至电视节目排名榜的第一位”,[1]掀起了一股写字热潮,起到了引导人们重视汉字、重视民族文化的热潮。

一、节目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文化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曾说:“……整个电视的环境就特别不利于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出现,尤其是低档庸俗的节目出现,我觉得它们破坏了观众的胃口在制作的过程中逼着我们去媚俗,逼着我们去迎合观众。”[2] 而传播者为了迎合受众,只是片面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官,在节目制作上缺乏创新性以及正确地价值导向。节目低俗化的语言符号使得受众对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逐渐淡化。人们以无法静下心来读读名著或是练练字了,传统文化以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给人们敲响了这一警钟,已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汉字的正确书写,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观众会跟随节目的进程不知不觉的参与其中,从而会重新审视自我的不足,这就有利于提升受众的文化内涵,并丰富其文化精神。将这种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内容注入电视这一主流媒体,不仅创新了传统民族文化,还使其以一个现代的形式成为当代大众的有几组成部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传播知识,解释词义的同时,使受众在学字的同时无形中也了解了各方面的文化(汉字具有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了解了汉字本身就是综合美学的熏陶、静和动、高和矮、宽和窄、快和慢、草和楷、形和意、无不是辩证美学的相机而用,受众通过电视节目的观看,很容易在评委的诠释中了解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就像我读小学五年级的表妹,每次看节目时,都会拿着笔和本子与电视中的选手一起听写,当有不会的字时,就会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记住这个字,并会连带着去记和这个字相关的同音字、形近字,不知不觉就记会了许多字,写错字的概率也越来越小,表妹说细细琢磨这些同音字、形近字是很有趣的,能让人产生很多美丽的联想。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影响下,《天水晚报》也推出了“中国梦,汉字情”的专栏,上面刊登的有“写汉字”、“写成语”、“成语对对碰”和“看图猜成语”等。好多家长把每一期的报纸让孩子进行答写,并进行批阅,就像秦州区城南小学六年级学生任益昕对记者说的:“我最喜欢报纸上的看图猜成语这个题目,虽然有些成语觉得太难,答不上,但通过家人提示后,很快就能记住这些成语,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记住成语的内容、出处。”[3] 与此同时,各学校也开展了听写汉字的热潮,由此可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导受众接受文字的熏陶,让他们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自觉自愿,轻松愉快的掌握了汉字,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

在现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提笔忘字”的现象日益严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推出正是针对了这一现象。它不像其他的娱乐节目,只是一位地追求娱乐效果而缺乏实质内涵,观众通过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观看可以学到实质性的知识,但这并不表示它的内容就完全没有娱乐性。有很多的观众在观看时,也拿出一张纸、一支笔来跟着写甚至还有不少的观众将自己的书写结果晒到网上,就像节目总策划关正文所认为的:“娱乐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按照我们所谓的,有些行业里边说的那样一种固化的,被大家熟知的套路才能产生,而用这种相对的,看上去很简单的竞赛方式,其实也可以产生特别强烈的娱乐效果。”[4]所以大众传播并不是一味的迎合受众,刻意的营造一些笑点才会产生娱乐效果,一个节目也可以凭借它的节目内涵而征服观众。

二、树立受众传播文化的责任意识

现如今,各种娱乐节目充斥着银屏,层出不穷,这些节目在风格定位、传播内容、接收群体方面适应了市场和受众的需求,但同时传播又是一把双刃剑,若传播内容定位恰当不仅会带来经济效益,也会增加节目的品味带来有利的社会效应:若传播内容定位不当,会使大众传播盲目的迎合大众,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一些庸俗低档节目的出现。而娱乐化的信息对人们的影响日益加深,如果媒体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就会使得受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平庸化,可以说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对所传播的内容、信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受众的文化素养,科技水平和道德素质,来满足公民发展的自我需要。实践证明,“提高公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和道德素质,不仅仅是教育、文化部门的事情,媒体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体可以充当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的强大的舆论导向,可以引导和影响大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正是如此,它引导受众去重视汉字的书写,增强了受众保护汉字的意识,和热爱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推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尤其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在电脑、手机上汉字书写程序的简洁方便化,汉字书写面临着日渐式微的窘迫,逐渐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同时在英语教育培训泛滥的当下,中文也面临着文化传承的困惑,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让许多人开始认清这些现状,人们开始思考这一“汉字危机”。通过看节目我们可以发现,“小孩能写出的字,成人正确书写率却低的惊人,有的甚至为0%,像‘癞蛤蟆一词成人书写正确率只有30%。‘间歇一词为40%,‘考妣更是为0%。”[6]其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考察的不仅是我们的书写能力,也是对各类文化知识的一个考核。在我们的汉字背后一般都有着相关的典故和传统文化,在遗忘汉字的同时,也会将中华民族众多的优秀传统与文化知识慢慢遗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带来的正能量引导着我们重视汉字、重视历史、重视传统文化,从而使人们提升文化素养,传承民族符号,正如关正文所说:“这个节目更多的是一年一度,我们如果能形成一个坚持下去的传统,它会是一年一度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些现在的中国人,像汉字致敬的,失去了解汉字文化这样一个活动,一个汉字的狂欢,在这样一个狂欢里面,一定要有一代人对汉字书写能力继承的宽度、高度,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号。” [7] 如此,这个节目对文化的发展和价值导向作用显得极为重要。而我们的节目在传播过程中,不应疏远和放弃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自律意识,要使人们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上都获得积极健康的感情愉悦和文化享受。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承担起了树立受众传播文化的责任意识,它把人们的文化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传播目的,以更直接、形象的方式将民族文化更为全面的传承给下一代,既可以引导人们追求新的物质形态,也可以使人们回顾历史,引发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掌握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也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大众文化传播的平臺,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以更多的形式了解各类的文化知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主流媒体倡导全社会爱汉字、写汉字,可以让更多的人重视汉字文化。“汉字非常好,祖国传家宝”,“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不仅有实用功能,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性。今年82岁高龄的秦州区离休干部刘志和老人,对汉字有着特殊的感情,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它不仅一直看,还说不仅要把汉字学习好、传承好,并要学到老写到老,而且要教育自己的子孙学好中国字、说好中国语,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据调查,好多人通过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都发出这样的感叹,面对手机、电脑的普及,人们认汉字、写汉字、用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有必要进行各种形式的汉字学习、比赛等。让大家在享受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便利是,不要忘记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文化,把汉字写好、传承好。就像“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总顾问江蓝生说:‘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全民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教育润物无声,点滴在心,更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我相信每年一度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必将提升学生书写兴趣,激励广大青少年和成年人更加自觉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推动我国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8]

三、正确引导受众重视传统文化

在娱乐节目铺天盖般出现的当前,一些传播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味的迎合受众的官感官刺激,而忽视了受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及时填补了人们在精神需求层面的缺失,而这个节目之所以能在播出后引起受众的重视,其中一个原因是得益于它的受众群体十分广泛,选手在台上比赛,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会去想这个字怎么写,更不用说他们的家人了。这个栏目调动了大家的热情,有的甚至是从小到老,一家三代在那儿写字,而且主考官不仅是在考这个字词,同时也讲出了他们的意思与典故,加深了印象,也拓展了知识面,有些词和生活实践相关,有些则是出自古代经典,我们在了解字写法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文化,满足了受众的精神寄托,有了民族归属感,受益颇多,而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每个人都从写汉字开始,领会汉字崇高的美感和深广的哲思情理,从而在书本上更深、更细地学好百科知识。“如今,受众最广泛的普遍兴趣是非社会属性的兴趣,如好奇心理,求异心理等,而说到底,无非是快感,猎奇,冲突等有关的本能相关”[9]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处于一个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模仿性很强,思想、行为标新立异,又容易接受新事物,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大众传播对于他们的引导更为显著。随着节目的播出,报刊、学校都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使青少年不仅了解了自己在汉字学习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重视汉字,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了。所以大众传播应发挥它的正能量,从健康、积极的方面来引导受众,传播和弘扬丰富的文化知识、文化内容,以此来提升受众的文化品味文化素养,正确引导受众重视传统文化。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播出时因为反映了当前“提笔忘字”这一当前社会问题,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短短几天,“在网络上就出现了将近二十万的帖子,超越了当时热播的《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多档娱乐节目”,[10]可见其大众的参与度之高,受众之广泛。在各地掀起一股汉字听写热潮,这种反响形成了一种舆论扩散,一种传播,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社会问题。但舆论自身也有利弊,这就需要大众传播的正确引导,“一方面,它对重视文化、传承民族符号、传播正能量和构建绿色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几乎无处不在地填充着日常生活,以尽其所能的方式为所有的人提供‘满足和欲望对象,在这个意义上,他似乎仅仅是看得见的可供选择的视觉符号:一方面,也正是这些貌似‘亲和的符号,‘不为人知的改变和控制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性,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只‘看不见的隐形之手”。[11]大众传播要善于从我们所熟识,很普遍的事物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搜集、分析、整理、记录,并且要以不同的角度、新颖的思路将这一系列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受众启迪与警示。文化的构建需要受众自身的学习,也需要大众传播的影响作用,大众传播所传播的信息有利于受众的身心健康才能提升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才能使受众易于接受,才有利于引导受众关注文化、学习文化。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引起了一股“汉字热”,这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也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但这种“汉字热”会随着节目的结束而减退,我们不能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希望只是寄托在一档节目上,而是应该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把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转变为行动,让汉字学习回到家庭和课堂上,实实在在的去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和文化素养,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得以长久的继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4][6][7]《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官网.http://tingxie.cntv.cn/

[2]刘义明,曹进.《大众传播低俗化现象探析》,《现代视听》,2007年第9期.

[3]闫鹏飞.《天水晚报<阅读周刊>》,《从汉字中汲取营养》 2013年11月26日 第10版.

[5]高文.《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说略》,《天津市工会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8]王宏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文化思考》,《光明日报》,2013年10月19日.

[9]刘义明,曹进.《大众传播低俗化现象探析》,《现代视听》,2007年第9期.

[10]钟新.《字听写类节目的传播价值分析》,《新闻与写作》,2013年10月.

[11]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当代中国的文化生产和文化认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绪论 第2页.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文化传承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