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把画院交给下一个甲子

2017-05-30 03:32李百灵
公关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北京画院画院领导班子

李百灵

当艺术性的创作成为一种运动的时候,因着功利性,它就发生了变异。在任何时候,艺术脱离个体生命与传统结合的独特表达,都会变成一种影子艺术,一种重复性制作。当代的书法创作已经有了走向空洞的一些迹象,出现了重“技”而失“道”的一种趋向,值得警惕。

空洞是指注重外表而没有内质,注重形式而缺乏内容,今年是北京画院建院60周年。1957年5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在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提出“努力创作,加强研究,培养后代”三大任务。1965年北京中国画院更名为“北京画院”。王明明1978年调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历任北京画院艺术室主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画院院长等职。他与北京画院共同成长,带领北京画院人不断前行,通过全方位发展,在创作、研究、展览、教育等多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将北京画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艺术机构。在北京画院成立60周年之际,王明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分享了他在画院管理方面的思考。

厚重历史奠定高起点

问:北京画院今年建院满60周年。一甲子,足以书写一部画院史。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60年来北京画院的历史变迁。

王明明:北京画院起初叫北京中国画院,1965年更名为北京画院,把画种从仅有中国画扩大到了油画、版画、雕塑等全方位发展的态势。北京画院始终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发展地域美术精神为宗旨,先后汇集了北京地区乃至全国最为杰出的180余位艺术家,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标志性的经典佳作;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中国画家,为新中国传统艺术的薪火相传和现代转型道路作出了积极探索。

我1978年进入北京画院时只有26岁。2000年以后我主持画院工作,开始依托画院藏品,作了很多探索,有一些做法是开创性的。包括成立了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国传统绘画研究中心,这两个研究中心也在全国和国际上产生了影响。在此期间,北京画院实践并制定出一整套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使得北京画院始终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艺术创作团队、学术研究团队,以及美术馆建设团队和行政管理团队等,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发展态势。

公益性是立院之本

问:中国的画院对中国的美术事业而言意味着什么?画院的担当是什么?

王明明:画院最初的成立,体现了老一辈领导人对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视。当时很多传统画家没有工作,也无法卖画,更无法承担起书画艺术传承和发展的社会责任。画院的成立,对中国画的创作发展来说起了关键作用。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地相继各地成立了画院,画种也更为齐全。

作为公立画院,必须要坚守公益性,这是画院的担当。没有公益性,画院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公益性包含很多方面,首先,画院画家要承担该地区的美术创作任务,其作品在当地是应该有代表性的;其次,画院画家要担负起面向公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艺术创作对该地区的美术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因此,画院必须是这个地区的人才高地;第三,画院应该承担起国家对当地的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研究的任务和要求,尤其是在培养创作人才方面。总而言之,就是周总理提出的,画院要在创作、研究和教学三大任务方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体现出公益性。

目前社会对画院的存在和发展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说明,有些画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比如,有些画院的画家自己买画、出去走穴,对当地没有任何影响力,对当地的美术发展没有起到有益作用,更谈不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这样的画院偏离了公益性,有人质疑是必然的。

问:艺术创作不能回避市场,画院该如何把握公益性和商业化两者之间的平衡?

王明明:画院不能偏离了公益性。市场能养的画家,画院没有必要养,这是一个方向问题。两者失衡的主要原因出在画院的领导和领导班子上。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首先要求画院的领导必须明确公益性原则和画院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其次,画院领导不能行政化,而应当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或者旗帜人物,这样才能把人才汇聚起来。此外,画院领导要有宽阔的心胸和宽广的视野。没有宽阔的心胸,更好的人才就不可能进画院发挥作用;没有更宽广的视野,就没法明确画院的发展方向。处于不同省市的画院,其传承任务也不同,如果没有全国性乃至国际化的视野,那这个画院不会作出多大的成就,发展也是有限的。

人才队伍须合理梯队化

问:您如何看待60周岁的北京画院在中国画院总体发展态势中的位置?

王明明:北京画院发展到60周年之际,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目前有几个方面达到了目标。首先,建立了一个梯队合理的领导班子,班子里既有“60后”,也有“70后”,可以很好地接续领导责任。第二,画院建立了一个有影响力、具备不同教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年轻画家队伍,专业画家的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第三,画院建立了一个有学术水准、有丰硕研究成果、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和美术馆专业队伍,成员更为年轻化,平均在40岁左右。十多年来,这个团队做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性展览项目、出版了不少学术研究著作,成果显著。第四,北京画院建立了一个年轻的行政管理队伍。可以说,在这四点的基础上,北京画院今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

我26岁进的北京画院,老一代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器重、对年轻人的提拔和帮助,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对人才要不拘一格,敞开大门。

我們虽然人很少,经常加班,但是大家有幸福感。因为知道做完的项目将可能成为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对于北京画院而言,我现在完全可以把北京画院交给下一届领导班子。

问:几十年来,北京画院历经几任院长领导,领导班子也几经更替,这也是每个画院都要面临的问题。您认为,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什么才是领导的担当?

王明明:目前很多画院领导轮换得较快,尤其很多领导上任时已经快退休了,往往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思考如何发展画院。另外,有些画院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也不合理,院长退休了就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了,这不行。因此,要大膽提拔年轻有为的人才进入领导班子,让领导班子年轻化、稳定化,才能有助于画院的长久发展。此外,北京画院在我接管之初,经过了很艰苦的机制改革,才有了现在的面貌。过去画院人浮于事,经过几年的竞聘上岗,真正的人才才得以进入画院,人才队伍建设才达到了现在的水平。画院的运营机制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很重要,这对画院领导班子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做好的。

运营机制是保障

问:画院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齐白石艺术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京派绘画研究……创作与研究并举、艺术培训与公共文化教育并重,北京画院的工作全面开花,成果丰硕。但是北京画院的编制并不多,而且有人说最难管的就是画家,从选人到用人,画院有着一套怎样的机制?

王明明:对于引进的人才,首先要能留得住,其次要让他们明确画院的公益性在哪里,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而不是每年交几张画就行了。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社会活动需要大家去做,画院存在的价值,就是要一代代人传承,就是要产生艺术界的领军人物。如果产生不了艺术界的领军人物,那么画院存在的价值在哪里?

新世纪以来,北京画院一度面临组建艺术人才新团队的重任。在此期间,画院逐渐形成了一套全新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融公开招聘与签约制、业绩考察与竞聘上岗为一体,最大限度保证了北京画院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能够始终拥有一支高质量、全面化、年龄结构合理的艺术家创作团队。

北京画院在艺术家遴选机制中有自己的衡量标准。画院更重视画家的绘画水平和研究方向,注重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发掘与培养,挖掘他们的创作实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活力。历年来,北京画院引进的青年画家中有基本功扎实、创作能力强的科班毕业生,也包括没有高学历背景但具备深厚传统积淀、综合修养高有个性风格的优秀人才,基于这样的人才选拔机制,北京画院的艺术家更为多元化,充满活力。北京画院制定的年初全员竞聘与年终全员考核制度,极大提升了画家们的忧患意识和创作动力以及北京画院艺术创作团队的社会影响力。

问:您对北京画院的发展有什么寄语?

王明明:明年我到画院就满40年了,今年是画院成立60周年,我要把画院交给下一个60年,相信北京画院会发展得更好!

猜你喜欢
北京画院画院领导班子
居幽采真
——北京画院园林主题作品展
延安→北京:北京画院院史研究展之一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2021北京画院迎春画展
花好年丰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精品展
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步骤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春睡画院教师美术作品欣赏
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