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创新实践

2017-05-30 06:44遥评
公民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张德江委员长防治法

遥评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执法检查摆在突出位置,完善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推进执法检查实践创新。委员长参加执法检查、作执法检查报告,提出执法检查四项原则、“六步曲”完整链条,以及执法检查“回头看”等创新实践,颇具看点意义。

四个“自选动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对新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提出新要求:人大监督要选择好角度、掌握好尺度、把握好力度。

按照监督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着力加强对经济工作和重大民生工作的监督。2013年,对再生能源法、气象法、行政复议法、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开展了4次执法检查。行政复议法执法检查,开展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网上征民意、信访渠道了解法律实施四个“自选动作”,全面客观把握情况,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面对“雾霾”笼罩美丽中国,极端天气和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委员长对开展再生能源法、气象法执法检查作出重要批示,厚重的执法检查报告承载着人大监督对民生的关切。

委员长首次作

执法检查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13年、2014年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2015年对水污染防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业法等6部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执法检查数量比上年增加,机制更趋完善。

2015年4月至5月,張德江委员长率执法检查组在河南省、重庆市检查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在6月29日举行的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他代表执法检查组作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次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就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

2017年8月14日至16日,张德江委员长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湖南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

委员长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并做执法检查报告,都是人大历史上的第一次。其以务实行动作了示范,引领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更直接地参与执法检查和监督工作。

笔者统计发现,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后开展的五次执法检查,规格高、阵容强。每次执法检查由三、四名副委员长带队,行程涉及7至10个省(市区),并委托其他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自查,提供执法检查报告,以全面了解法律情况及完善法律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此间,多省市呼应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和专题询问作为监督“重头戏”,并在省、市、县级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监督工作,守护人们“水杯子”安全。

四项原则

2015年,委员长首次提出执法检查“四项原则”,传递出人大监督新理念。

当年,委员长在河南省开展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时强调,“要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执法检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让法律规定得到全面落实”,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行使职权、坚持问题导向、监督与支持相统一四项原则。

201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审议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率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场应询。“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此还很不满意。”面对“下一步国务院加快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措施和安排”的询问,汪洋表示,推进水污染防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做好抓源头、抓治理、抓改革、抓保障、抓落实五个方面工作。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审议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以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报告,举行了三场专题询问,数量与前两年持平,但呈现“规范化和机制化”新亮点,问出了人大担当,答明了政府责任。

六个环节

执法检查是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法定形式和重要途径。2015年,张德江委员长总结近年来完善执法检查机制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切实把握好“六个环节”:选好执法检查题目,重视执法检查组织工作,全面准确报告执法检查情况,认真进行审议,加强改进实际工作向常委会报告落实情况。

2016年3月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引述张德江委员长关于执法检查“六个环节”的要求。傅莹说,2015年执法检查有很多创新,形成选题、检查、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题询问、解决问题、听反馈报告“六步曲”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链条。

当年4月,张德江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说,近年来,我们在总结经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执法检查工作体系,主要包括环环相扣的六个环节。

“把加强执法检查摆在突出位置。”2017年3月,张德江委员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在实践中,常委会不断深化对执法检查工作规律的认识,探索形成了六个环节的执法检查工作流程。

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委员长系统、完整地阐释了执法检查“六个环节”:一是选好执法检查题目,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检查相关法律的实施情况。二是搞好执法检查组织工作,由委员长、副委员长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带队赴地方开展检查;坚持常委会直接检查与委托地方人大开展检查相结合,扩大执法检查的覆盖面;注重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把问题找准、把症结查清。三是全面报告执法检查情况,提出务实有效的建议,使执法检查报告成为解决问题、完善制度的重要依据。四是认真进行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同时选择部分执法检查项目,结合审议开展专题询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五是推动改进实际工作,督促“一府两院”认真研究处理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切实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跟踪监督。六是要求“一府两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常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行审议。

张德江强调,这六个环节形成对法律实施情况的“全链条”监督工作流程,切实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回头看”

大气污染防治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上一年大气污染防治法检查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处理情况,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的反馈报告。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完善监督工作方式、增强监督实效的一次新尝试。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

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把立法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从强化政府、企业、社会防治责任,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健全重点区域联防联控、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等方面,对大气污染防治作了全面的修改完善。条文由原来的66 条增加到129 条,法律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执行性明显增强。

2016 年5 月至7 月,全国人大内司委负责人赴有关部委和地方调研,了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落实情况。8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国务院研究处理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

12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反馈报告》。

沈跃跃副委员长在审议时评价,反馈报告从12 个方面系统地、全面地介绍了整改落实情况,可以看到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整改,而常委会听取反馈报告,“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抓监督工作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和务实作风”。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交办半年内,听取和审议反馈报告的做法,既吸收了地方人大的监督经验,又有持续发力的新机制。在不少地方,尤其是省级人大常委会对执法检查报告及其审议意见在交由“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后,整改落实情况仅限于书面反馈,有的甚至没有“下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反馈报告机制无疑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编辑 吴婷婷 wuting24@163.com)

猜你喜欢
张德江委员长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9月1日起实行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栗战书简历
金正恩访华
试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之遴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张德江:“一带一路”鼓励百花齐放
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议案
以法斗霾——聚焦自1月1日起实施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
张德江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加强乡镇人大建设 发挥乡镇人大作用
张德江一行参观太空家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