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塑造“智慧雷锋”

2017-05-30 10:48顾莉雅姚茵茵
雷锋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技馆学雷锋科普

顾莉雅 姚茵茵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上海科技馆被列为首批示范单位,是一种荣誉,也是一次挑战。

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主要目的是通过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项目和内容,拓展服务方式和渠道,从而切实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整体提升。

上海科技馆从2001年开始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15年来,坚持基地化建设、项目化运作、精细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品牌化培育,先后组织30余万人次投身科普学雷锋志愿活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5900多万名观众提供专业而周到的服务,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建立具有专业素养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

上海科技馆的特点决定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参与者,除了有服务的热情、不变的恒心,还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背景,成为“智慧雷锋”,才能为科普教育提供有效的技能支撑。我们注重队伍的建设,一是确定相应门槛,二是加强对讲解技巧的培训。组建起相对稳定的三支志愿者队伍:一是市民学雷锋志愿者,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100%,中级以上职称占80%,人均服务时数为2400个小时;二是大学生学雷锋志愿者,由来自全市50余所高校的学生组成,是科普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三是党员学雷锋志愿者,由馆内党员和党员干部组成,在大客流期間开展一线支援。

三支队伍以过硬的素质和良好的形象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他们在展区导览岗位上为各地游客进行热情、耐心的引导,辅助操作互动展品,以实际行动展现了科普志愿者的风采,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科学的感染和熏陶。在每次观众满意度调查中,学雷锋志愿者总是名列前茅,许多观众在接受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的同时深受触动,纷纷加入“科技馆学雷锋志愿者大家庭”。

培育具有品牌特色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

注重强化思想引领,让更多的学雷锋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组织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雷锋志愿文化发展论坛”,为发展、弘扬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出版《心中飞出的歌》《科学传播与志愿文化发展文集》,推动先进文化氛围的营造。

注重强化典型引领,营造时时学先进、处处争先进的良好氛围。每年学雷锋日,都会组织评选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如研发“玩科学”系列科普剧的高级工程师、“专家志愿者”原太湖水资源局局长以及微信订阅号“老李说”的上海市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等等。在主流媒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激发奉献热情,不断感召、凝聚更多社会公众投入到科普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来。

创建具有行业特点的科普创新平台

我们以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致力于将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给公众,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活动平台,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行业特色的活动项目:从展区科普讲解到科普导览,再到科学小讲台、临时展览,送科普进社区、学校等等。

我们发挥科普文化场馆的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热点、公众关注焦点,推广“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地震形成原理及自救科普知识”;以“走近科学”为主题参与“上海科普志愿者郊区行”;走出上海,参与苏州园博会水资源保护宣传……一个个适应“科技创新”的科普文化品牌在不断创建,一个个文化场馆学雷锋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社区基层,与社区、街道、居民互动。实践证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科技馆工作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学雷锋志愿者已经成为一支传播科学知识、推动科学普及、助力科创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15年的探索、成长中,我们逐步打造出了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组织有序、堪当重任的“智慧雷锋”队伍。七部门意见的发布,为科技馆学雷锋志愿服务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进一步立足国际视野,创建更开放的公共科普服务平台,让学雷锋志愿服务拥有更多展示平台,以科普学雷锋志愿者的专业化服务,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科技馆学雷锋科普
科技馆一日游
深圳科技馆新馆
科普达人养成记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参观诚毅科技馆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