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能量占领最基层的文化阵地

2017-05-30 12:17黄燕熙
歌海 2017年1期
关键词:圩镇文化展活动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要建设新农村,文化必须先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让正能量占领最基层的文化阵地。

针对当前广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轰轰烈烈,但管理利用较为薄弱,特别是屯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利用率不太高、文化活动无法充分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等现实问题,笔者通过回到家乡马山县林圩镇东七村塘七屯参与策划“首届塘七文化展”活动,探索了一些能够加强和改善屯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塘七屯基本概况

(一)塘七屯自然条件

塘七屯位于林圩镇东部,属于东七村辖区,东南西北分别与东庄村、上燕屯、塘闷屯、王贵屯、塘兵屯、王相屯为邻。兰海高速像一条巨龙,由南向北从屯前穿境而过,兴隆至东七到合理的水泥公路穿屯而过,交通便利。塘七屯背靠岜王山,西北面是林圩镇第三大高峰——雷山,北面是与民房相连的东七村小学。

塘七屯盛产水稻、玉米、木薯。耕地面积368亩,旱地80亩,山林约800亩,森林覆盖率85%,水源林居多,全屯人口688人,壮族,均为黄姓。目前,在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91人(不含嫁入塘七的女性),在校大中专14人。

(二)塘七屯历史沿革

康熙年间,黄世耀、黄世辉两兄弟从东兰迁居光明山林场禄芝屯,后黄世辉迁居塘七,成为禄北分支的始迁祖。三百年来,黄世辉的子孙从塘七分居塘闷屯、兴隆街、扶远屯、谋屯等地。

根据本地俗称,塘七屯原先分为上村、下村、新村、外村。如今,四个村已经连成一片。在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塘七屯分为塘七生产一队、生产二队,1980年后,实行分田到户,生产队自行取消。

塘七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清朝时期,曾经出过文武名人(壮语吞顶),为后人树立了奋发上进的榜样!抗日战争时期,曾有多人英勇抗敌,血溅疆场,尸骨无还,唯有英魂佑庇故里!1979年,为了国家领土安全,黄树昌、黄树乐义无反顾地奔赴自卫还击战场,荣获三等功称号。随后一批年轻人光荣参军,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锻炼自己,提升自我。

(三)塘七屯文化之风盛行

文化大革命时期,塘七屯的文艺活动闻名乡里,吹笛子、拉二胡、唱歌、跳舞,是东庄大队(现分为东庄、东七两个村委会)的主力。

改革开放之后,读书之风盛行,奋进之心可鉴,600多人口,有中专以上读书人100多人,6个人中就有1个读书人。“笔尖”是外村人对塘七的高度赞誉。

塘七屯民风淳朴,崇尚正能量!每年,塘七村均派人到禄芝祭扫世辉公。每年农历三月初二,从塘七分居外村的世辉公的子孙以及禄芝世耀公的子孙代表集聚禄北,祭扫始迁祖,共话桑麻,同谋发展,增进兄弟姐妹情谊。

塘七屯中央有一个水塘,塘边有“美丽塘七”四个霓虹大字。塘边有一片风水林,有一棵大榕树,建有一个东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养老院翻修后的一栋二层小楼,一个戏台,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宣传栏)。

平时,红白喜事,全村上阵;东家有事,西家出力!团结,协作,互助,互相关心,互相关怀,是塘七人的优秀传统。事关全村建设大事,共同参与,同心协力:饮水工程、养老院建设、篮球场戏台建设、水塘美化、道路建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如今,600多人口中,70岁以上的寿星竟有41人。这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民风民俗的最高境界!

二、文化阵地基本形成,文化活动凝聚人心

(一)建成文化活动中心为文化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2012年,马山县文化体育局利用原有的养老院,装修整合为上下两层共有5个房间的“东七村公共服务中心”,前面是一个标准的灯光篮球场,右侧是一个戏台。县文体局、计生局配备了音响、乐器以及书籍一批。文化活动硬件基本齐全。“东七村公共服务中心”成为塘七屯一年四季大型活动的中心。

“东七村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杂技团文艺下乡演出队入村演出,激起了周边群众的极大热情。随后,林圩镇又在此举行文艺演出,春节期间塘七屯自行组织周边青年举办篮球赛,平时塘七经济联合社在此召集群众,开展各类政策宣传活动,提高了“东七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利用率。

(二)舉办首届塘七文化展览活动,激发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

2017年1月20日,首届塘七文化展览活动在“东七村公共服务中心”如期举行,活动内容有塘七屯篮球队与林圩镇政府篮球队友谊赛,有文艺表演,有书法美术摄影展示,有民国时期抄写的家谱展示,有现场对联书写,全屯600多人全部参与,周边5个村群众前来观摩,马山县政府主管文化的副县长、林圩镇三大班子、县文体局及文化馆领导亲临指导,县电视台也前来拍摄资料。“首届塘七文化展”活动在当地引起了不小轰动。

1. 活动缘起

2016年8月,东七村小学校长黄雅熙向回乡省亲的黄燕熙(曾任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建议,举办一次本屯人员的书法展,马上得到在场叔伯兄弟的赞成。因为塘七屯具有较好的书法基础:曾任林圩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后任林圩镇党办秘书的黄树仪,在马山县书法比赛中获奖;现任大化县稽查大队长的黄培初在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时其书法曾经获得中南地区一等奖;黄燕熙曾在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担任书法教师,黄京熙、黄雅熙等人现为马山县书法协会会员;还有一批活跃在马山县教育战线的教师、干部以及退休教师、专务农事的一批书法爱好者。大家认为,举办一次书法展示活动,塘七屯具有雄厚的基础和条件,既可展示塘七人的文化风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后辈们的学习动机,引导孩子们向上向善的学习精神。

2. 成立活动筹备机构

蛇无头不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筹备机构,展览活动永远是水中月、镜中花。塘七屯成立了以屯长黄汝珍为指挥长,东七村小学校长黄雅熙、东七村委书记黄旭熙为副指挥长的指挥部,依靠他们在塘七屯的威望凝聚人心。同时成立了由曾任林圩镇党办秘书退休在家的黄树仪为组长的顾问组,大家出谋划策,鼎力支持。同时,成立了黄树灵为组长的联络组,黄京熙为组长的书法摄影美术组,黄高熙为组长的装裱印制组。拟定了工作方案,确定了任务,落实了人员,排出了时间表。在筹备过程中,逐渐增加了美术、摄影、篮球赛、文艺演出等内容。

3. 多方式多渠道推进活动落实

一是建立“文化塘七 我们在行动”微信群,加入微信群的人员从刚开始的5人,发展到145人,经常发布各种信息和要求,发布筹备工作进展情况。由于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工作,有在林圩镇的,有在马山县城的,有在武鸣县的,有在南宁的,甚至有远在广东的,指挥部建立了微信群,既沟通了感情,又不断地强化任务的落实。二是联络组、顾问组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逐一电话、短信联系,逐一落实工作任务。三是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张贴倡议书等,及时公布进展情况。微信里的情况通报,电话短信的督促,各种信息在公众场合的公布,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压力,大家从中取得了支持文化展示活动的动力。四是指挥部、顾问组、联络组每月集中研究工作进展1-2次,针对各种问题制定各种措施。

4. 全员参与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笔者认为,全员参与才是塘七文化展成功的根本保证。从书法美术摄影作品的收集,展品的布置,全屯环境卫生的整治,经费的筹集,都需要全屯各家各户的参与和支持。首先,活动得到了屯里长辈的认可。活动的提出到方案的形成,到人员的发动等等,指挥部均在长辈在场的环境中形成,长辈们充分了解活动的意义、可行性以及各个阶段的进展。长辈们的充分认可最后形成了全屯各家各户的支持。二是文化活动内容的设计具有全面性。全屯六分之一的人口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中专以上的读书人,就算有些家庭目前没有,他的兄弟姐妹也有这样中专以上的读书人,所以把“英才录”范围确定在中专以上学历,具有全面性。全屯600多人口,70岁以上的寿星有41人,基本上每一个小宗族都有,这两项内容基本包括了所有家庭。三是活动期间彩灯彩旗的布置、环境卫生的整治、车辆的摆放需要全民参与,人人有责。

5. 活动成功的经验

塘七屯作为马山县林圩镇东七村辖区一个不到700人的自然村,举办一个自己写,写自己,自己画,画自己,自己拍,拍自己,自己筹资,全民参与,全民投入的文化展示活动,这是一种正能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起到了一定引领作用。就像林圩镇党委书记韦才煌所号召的,塘七屯在自办文化活动方面,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和利用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林圩镇各个村屯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向塘七屯看齐。

(1)在外工作的干部回乡发起、策划、发动和推进,是活动得以顺利推进和保证较高水平的前提。在村里长大,通过刻苦读书,在党政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干部,在当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经验和工作阅历,这是塘七屯文化展示活动总体策划、整体推进、把握各个环节的坚实基础。

(2)家族长辈的认可和支持,是活动得以全面推进的内在基础。塘七屯均为黄姓,同一个始迁祖。屯里的婚丧嫁娶等大事,当事人都请来老人们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塘七屯文化展示活动的倡议,得到长辈们的认可和支持,是推动全民参与的重要因素。

(3)乡镇领导、县文化馆专业人员的支持,是激起全民参与的外在动力。塘七文化展推进过程中,在职干部和屯长适时向林圩镇书记、镇长通报“塘七文化展”活动信息,征求意见,并邀请他们届时到场指导。这些信息,极大地鼓舞了塘七人的斗志,“不要在领导面前丢脸”“不要丢塘七人的脸”成为全屯群众的共识。同时,邀请马山县文化馆、林圩镇文化站的业务人员前来指导布展、文艺锣鼓队排练,极大地推动了整体工作的进展。

(4)活动内容的科学设计,激起了全民参与和全民支持的热情。2012年,东七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曾经举办了文艺演出、篮球赛等单一的文化活动,组织者、参与者均为少数的骨干分子。这次塘七文化展活动,增加了41位70岁以上老人的“幸福笑脸”的照片、100多位中专以上的人员介绍,几乎包括了全屯66户人家。“户户有份”的内容涉及,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活动格局。

(5)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等现代通信工具,是全面动员、任务落实到人、迅速激起全民参与激情的手段。

三、塘七屯文化建设的反思

塘七屯600多人口,20世纪80年代人均半亩水田,旱涝保收,温饱不是问题,但是富裕绝对不可能,油盐等日常生活费用、上学费用、医疗费用,单一地依靠养猪、养鸡或卖米卖木薯的收入。1980年,分田到户以后,各自耕种,各自经营,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着广东经济的大发展,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挣钱。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在家里。2010年以后,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主要流向广东和南宁,有些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主要在南宁打工,有些甚至在南宁租房,把孩子带到南宁读书,有些还分期付款买了房子或小轿车。

塘七屯建屯历史300多年,自有吟诗作对、自写春联和婚丧帖子的传统。20世纪60年代末,建起塘七小学,塘七屯適龄男女儿童均能上学,塘七屯部分有些文化的农民比如黄汝汪、黄树仁担任教师,后来又有高中毕业、马山县师范毕业的塘七籍或外籍教师,塘七小学就是现在东七村小学(东七村8个自然屯的适龄儿童都在此校上学)的前身。学校设在塘七屯,并由塘七屯人任教,最终形成塘七人崇尚读书的风气。1980年,黄燕熙考上广西师范学院(后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在整个塘七屯起到了引领作用,随后便有一批读书人,30多年来先后有中专以上的读书人104人。

塘七屯自古民风淳朴,上忠下孝,团结互助。外出读书的大中专学生,在外创业打工的人,每次回家,路上遇见叔伯兄弟都要敬烟问候。平时哪一家杀猪或办些小庆贺活动,都要请屯里长辈到场。外出工作的干部,年节回家,都要抽空去看望屯里长辈,并以此为荣。哪一家有人生大病或住院,大家都自觉去探望。这些向上向善的富于正能量的礼数,今日依然盛行。

经济结构的改变,经济收入的增加,读书之风的盛行,优秀传统民风的延续,为塘七文化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内容基础。首届塘七文化展活动,做了一次屯级自办文化活动的积极尝试。

为进一步提高塘七屯的文化活动水平,为使得塘七屯文化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需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在塘七屯自身层面

1. 组织方面的反思

首先,得到塘七籍干部团的全力推动。塘七屯干部团,他们是塘七屯的佼佼者,是向上向善的榜样。他们具有举办文化活动的经验,具有活动策划、推进的阅历,也具备有前期推动需要的一些日常经费,如茶水费、电话费、资料打印费等等。首届塘七文化展活动,从2016年8月份开始筹备,历时6个多月,干部团每个月集中1-2次商量、推进,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无私奉献,成为各家各户看齐的标杆,感染了持观望态度的人,点燃了全屯村民的热情。

其次,得到塘七屯屯长黄汝珍和塘七屯长老团的支持。塘七屯均为黄姓,有着一个共同的始迁祖。2016年,塘七屯健在的长辈,以汝字辈为最大。黄汝珍是汝字辈中年龄最小的,2016年67岁,已任塘七屯屯长5年,期间,组织支持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美化活动中心周边环境,不论是辈分还是屯长身份,他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他的背后,还有1个70岁以上的长老团体,他们从怀疑到支持,最后到积极参与,代表着全体村民从怀疑到参与的态度的转变。黄汝珍的亲力亲为和强力推动,得到了长老团的支持,从书法作品的创作,到诗词楹联的创作,到经费的筹集和全屯的卫生环境整治,长老团的态度变成了全体村民的实际行动。

2. 活动内容的反思

塘七首届文化展筹备时间7个月,集中活动时间是1天,参加活动人员除了塘七籍人员,还有周边村屯代表。文化活动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篮球友谊赛,二是文艺节目展演,三是室内展示,包括前言、70岁以上寿星照片展、书法美术摄影展、塘七籍英才录,四是以文化活动中心为重点的村头村尾的文化装饰。在春节前后,整个塘七屯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外嫁他乡春节回家省亲的姐妹感叹说,我的家乡真美!

活动内容的设计,是能否体现塘七屯最高文化水平、能否得到全民支持的关键。塘七首届文化展,尚有几个方面需要填补空白和完善。一是文艺节目需要体现塘七屯的最高水平,二是锣鼓队要发挥更大作用,三是诗词楹联作品创作仍需加强,四是摄影和美术作品作者较少,五是少儿作品仍是空白。

(二)在政府层面

1. 树立标杆,将“典范”变成塘七屯文化活动自行发展的压力和动力

首届塘七文化展活动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得到了林圩镇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屯级自办的综合性的文化活动,首届塘七文化展,在林圩镇是首创;自己策划,自己创作,自己筹资,以本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文化展示活动,在全区各屯,恐怕为数也不多。作为政府,应鼓励表扬此类具有文化基础和积极性的村屯社区,树立榜样,给予一些荣誉,鞭策这些村屯继续努力,力避“第一年热热闹闹,第二年冷冷清清”的现象,鼓励、指导他们继续筹办第二届、第三届文化展活动。引导他们把荣誉当成压力,把“绝不给塘七丢脸”的理念变成继续自办文化而且更好地自办文化的动力。

2. 完善提升,进一步提高塘七屯文化硬件水平的层次

2009年以来,广西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广西基层农村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形式创新少、活动吸引力低“三少三低”状况,构建了区市县乡村五级文化网络体系。然而在最基层的自然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农村群众生活单调、精神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文化专业人才匮乏、人才断层情况仍然存在,屯级文化建设纳入文化网络体系构建总体上还没有形成。像塘七屯这一类有硬件基础、村民有文化基础的自然屯,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继续给予倾斜和照顾,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其硬件设施。

3. 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塘七屯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首届塘七文化活动展,源于塘七籍在外工作干部的推动和全体村民的一股热情,要做到活动常态化和水平上台阶,必须得到林圩镇文化站或马山县文化馆在业务上的支持和指导。

一是活动组织机构上的指导。首届塘七文化活动展成立了指挥部、活动组、后勤组、保安组等机构,活动一结束就不再履行职责,塘七屯文化活动又陷入了无组织、无计划状态。需要林圩镇文化站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指导村民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负责塘七屯日常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二是活动策划上的指导。基层文化活动,从时间上可以分为日常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文化活动,从活动的规模上可以分为重大文化活动和一般文化活动。塘七村民由于阅历和能力的局限,需要林圩镇文化站在各种活动的策划上给予指导,制定一年的活动计划,指导一年重大活动和一般性活动的开展,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真正用起来,经常用起来。

三是提升活动水平上的指导。塘七屯现有的篮球队、舞蹈队和锣鼓队基本成型,但其水平还是属于初级阶段,需要有组织的培训和训练,需要林圩镇文化站给予指导,保持他們现有的一股热情,使他们的训练排练常态化,进一步提升文化活动水平。

(三)塘七屯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树立榜样,打造文化活动示范屯

建议在首届塘七文化活动展的基础上,林圩镇政府将塘七屯文化活动中心纳入管理范围,在文化项目、文化活动上给予倾斜和支持,作为屯级文化建设进行重点打造。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自行管理、自我运行的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典范。

(1)将塘七文化活动中心纳入管理范围,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一样,在文化活动上纳入各类建设项目和范围。比如,建设一个村史室、增设一个宣传栏等。

(2)树立榜样,号召林圩镇各村屯向塘七屯学习,学习自办文化的精神,推广塘七首届文化展的做法和经验。

(3)在全镇开展“文化林圩”建设活动。通过几年的重点培养,扶持、引导一批文化活动试点屯,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用成功经验逐步辐射带动,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农民求知的学堂、求艺的乐园、求富的平台。

2. 建立“分站制”,林圩镇文化站将塘七屯文化中心作为自己的分站进行管理和指导

村屯(社区)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最前沿阵地,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村(社区)文化室的有力后盾。笔者建议参照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站)模式,由林圩镇文化站将塘七屯文化中心作为分站进行管理和指导。

(1)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将文化站的部分活动放在塘七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在提高活动场地利用率,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的同时,让更多的群众参观首届塘七文化展成果。

(2)进一步完善软件建设。塘七屯现有广播设备、音响设备、健身设备等硬件基本齐全,但图书基本无人问津。若能订上几份杂志和报纸,经常更新,图书室的利用率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3)创建失地农民培训学校。结合塘七屯及村屯失地农民多、外出务工多的实际以及农民自身、劳动力市场用工企业的需求,对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学文化知识、学政策法律、学农业技术、学务工技能、学民间手艺、学经营本领等“六学”活动,引导农民“洗脚上岗”、“洗脑进城”。

(4)指导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塘七屯文化建设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确保阵地的持续利用。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从组织机构到活动策划,从活动内容到活动管理等,形成一套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才能摆脱“一年轰轰烈烈,两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灭”的窘境。

(5)指导建设几支队伍。塘七屯现有舞蹈队、锣鼓队、篮球队,还可以成立由老教师、老干部、老艺人组成的老年协会、读书协会、书画协会以及中小学生为主的手机摄影协会,这些活动对村民及中小学生具有巨大的召唤力和吸引力。

塘七屯的文化活动中心已经建好,活动设备基本齐全,文化底蕴丰厚,拥有一批书法、绘画、乐器、吟诗作对的爱好者,而且具有了首届塘七文化展的活动经历和经验,全村的文化建设热情已经调动起来。若是加强引导和管理,常态化地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摄影展、文艺表演、篮球赛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让正能量占领最基层的文化阵地,让农民热爱文化之情越烧越旺,必能带动周边村屯乡镇的文化建设。

四、结语

笔者从事文化工作十多年,深知文化建设,农村是难点。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快速变动的农村社会格局中,如何将“大水漫灌”转化为“涓滴效应”,将宏大的文化理念落小落细落实,是一项亟待破解的文化难题。基于这一点考虑,笔者在参与策划首届塘七文化展后,拙笔此文。

笔者认为,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内生的,来自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沉淀。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满眼仰望城市的琳琅,而要反躬寻觅乡土的根脉。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不能簡单把城市文化当作农村文化建设的标杆,不能把现成的城市文化产品简单投入农村地区,而应该认真考虑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认真对待农民群众的接受能力,用农民群众自己的笔触、自己的镜头、自己的演绎,讲述好农民群众自己的故事,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地生根之道。

猜你喜欢
圩镇文化展活动
广东:谋划开展美丽圩镇建设项目6327个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研究
——以广东省罗定市圩镇建设为例*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近代广西左右江流域圩镇变迁动因探析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喜迎十九大
——漳州市石文化展金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