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中国水耕农业的领跑者

2017-05-31 08:20张志国
绿色中国·B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峰蔬菜绿色

张志国

在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中国农科院环发所顺义基地内,有4座神奇的塑料日光温室大棚。说它神奇是因为这里种植的蔬菜不是人们常见的在土里生长的蔬菜,而是在水里生长的水耕蔬菜。普通大棚里叶菜一年能产四季,最多也就产8季,可这里的蔬菜大棚利用水培技术一年却能产12季(茬)。来自苏州的小伙子高峰就是“神奇大棚”的主人,北京逸心绿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峰,一个从计算机行业转入水耕蔬菜种植行业的门外汉,利用7年的时间,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低成本量产型水耕蔬菜种植模式,创立了水耕活菜的全新商业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高峰的水耕蔬菜如今已有了大批忠实顾客。

为什么要采用水耕的这种方式?高峰有话要说:“我们在一个可控的最适合蔬菜生长环境中生产各类蔬菜!我们脱离土壤种植,杜绝土壤重金属污染!我们使用纯净水生产蔬菜,杜绝水污染!我们不使用农药,彻底杜绝农药污染!我们全程活体冷链运输,杜绝运输中的二次污染!”

为何学计算机的高峰如今却迷上了种植水耕蔬菜?很多读者对会对高峰的故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前,本刊记者来到了北京逸心绿色科技有限公司的顺义基地,在大棚内,记者对高峰进行了独家专访。面对记者,高峰侃侃而谈。个子不高的高峰说要在水耕蔬菜的种植上勇攀高峰,不断前行,逸心绿色,做中国水耕农业的领跑者。他说:“我们生产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健康!”

自主创业梦

高峰,1978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高峰的爷爷、爸爸,都是做企业的,据高峰透露,爷爷当年是在集体企业当厂长,1991年退休,爸爸是自己开的化工企业。在70年代,区政府给他爷爷82.5元,创办建材企业,也就是砖瓦厂,到我爷爷退休的时候,扩展成三家厂,分别是砖瓦厂、采石厂和石灰厂,工人总数超2000人。他的爸爸是私营企业,从事化工行业,在他们当地也小有名气。

高峰说,从小到大,他的爷爷和爸爸,给他灌输的就是要做到一代胜过一代,不能一代不如一代。所以高峰从初中开始,就有了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想法,读书时最喜欢看的书就是美国、欧洲、日本那些大企业的创始人的自传。

1997年,高峰考入了家乡的苏州大学计算机系,2001年,高峰从苏州大学毕业, 进入一家在日本东京大学留学的符立伟博士回国创办的软件公司工作。

那时高峰的收入每月只有2500元,他爸爸就经常打电话让高峰回去在他厂里上班,接他的班,每月给高峰5000元,但他根本没有回家工作的概念。

在这期间,高峰和他公司老板符立伟博士提到过自己也要创业的想法,符立伟也非常支持高峰。就这样,一直到2003年8月,符博士有一天找到高峰,说有一个长期的日本的导航软件开发和数据加工业务,问他有没有兴趣组个团队来做这个业务。高峰用两天的时间作出决定,找来一个自己的大学同学。同时,日方给他们的一个测试小业务,两个人没日没夜连续干了一个星期,累了就在电脑旁的小床上休息一下,醒来后继续干。一个星期后,按期完成,传给日方检验,日方对他们的能力非常认同,马上发过来第一个业务订单,750万日币,约合人民币60万元,高峰马上寻找办公场地,购买桌椅、电脑,组建30人团队,就这样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互联网软件公司。到了2007年,公司团队已经发展到了200人,年营业额到了3000万元人民币。那时,高峰也有了一点成功的感觉,在同学聚会、朋友聚会的时候也很有面子,人也有点飘飘然的感觉。但是没想到,公司马上就遇到了麻烦。

找到水耕蔬菜路

到了2008年,國际金融危机来了,高峰公司的业务呈断崖式下跌,2009年初开始,每月只有十几万人民币的业务,根本处于亏损状态。2009年5月,高峰去了趟日本,本来是想去了解下日本的外包业务还会不会增加,自己的公司还要不要坚持下去。但是,到了日本,得到的消息是业务短时间内不可能增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增加还没有明确的消息。高峰当时心情很差,去日本的第三天,晚上出去散心,到了东京一家JUSCO的超市,逛到蔬菜区,看到蔬菜价格非常高,最明显的就是三棵香菜捆在一起,售价高达375日元,折合人民币30元左右。高峰当时就想,在中国的菜市场里,买菜的时候,都是送几棵香菜,一般都不收钱。而看到JUSCO超市普通的冻猪肉,价格不过每500g才300多日元,折合人民币24元多。蔬菜的价格比普通的肉类价格要高。这让高峰很惊讶。

第二天,高峰找到日本朋友山中问了日本蔬菜怎么比肉还贵?正好他有一个朋友在做农业这一块,他们马上去了山中朋友公司拜访,原来他那朋友是做阳台水耕种植设备的,把种植设备摆在家庭阳台上,通上电,蔬菜就能长出来。当时高峰就觉得这个不错,让家庭吃上自己种植的安全蔬菜,而且还能让城市里的孩子了解到植物生长的过程,

回国之后,高峰就开始着手考察国内家庭种菜的市场,并做了一个市场调研,被调研者大部分都觉得愿意尝试这个产品。2010年6月,高峰就上马了这个项目。先做产品设计、然后做模具开发、批量试生产,一切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2010年底产品量产出来后,市场的销售情况不好,主要的问题,第一是中国大部分家庭的阳台都是用来晒衣服和摆放杂物的,并没有太大的富余空间。第二是中国有些家庭的阳台光照不足。当时高峰就在想,阳台种植不行,室内种植应该可行,但是室内没有阳光,所以2011年底,高峰就开始研究人工补光。当时的LED植物生长灯在大陆市场很少,价格很高,高峰就研究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光谱,然后找LED灯生产厂家来进行生产,2012年底,植物生长灯研究出来了,用这个灯在室内种植效果不错,蔬菜长势很好,高峰就又开始做LED人工光种植设备的设计、模具开发,直至批量生产,进入市场后,消费者都觉得很好,但是售价达到1000元,大家又觉得太贵,所以市场销售情况也是不温不火。

在2014年开始,互联网上爆出很多关于蔬菜安全的问题,高峰调研了一下,蔬菜品质主要是农药、重金属、以及亚硝酸盐的问题,农药问题是由于病虫害导致的农药滥用,重金属问题是土壤和灌溉水含有重金属,导致蔬菜重金属含量超标,亚硝酸盐的问题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国外运送蔬菜是全程冷链,而国内都是敞开式的大卡车运输,在常温运输过程中,蔬菜中的硝酸盐在还原酶的作用下转换成了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在此过程中,高峰又了解到,中国还存在一个现象,中国的土壤和水已经大面积的被污染了,种植过程只追求产量,不追求质量,种菜的不吃自己种的菜,整个社会存在严重的蔬菜安全问题。

在2014年初,高峰碰到一个农业专家,那个农业专家来到他的公司考察后对高峰说,你们的这个产品不错,但是你们只做了一个小众市场,真正农业的大市场来自于蔬菜的消费,蔬菜是真正的快消品,蔬菜的消费市场容量足够大,如果你们用现有的水耕技术大面积种植蔬菜,种植出安全的蔬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蔬菜的需求,你们公司才能做大做强。最后,他还和高峰说了一句至今都对高峰影响很大的话,种植蔬菜需要有產量,必须用技术来提高产量和质量,搞蔬菜种植没有产量和质量就是耍流氓。

这个农业专家的话,对高峰的影响非常大。2014年5月,高峰开始调研全国的水耕蔬菜种植和市场情况,跑了山东、广东、北京、上海等地,考察下来的结果让高峰非常失望,水耕蔬菜在中国市场基本没有销售,大部分的现代农业园里的种植都是没有产量,都是以观光为主。而且中国的水耕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建设成本和生产成本非常高,导致大面积水耕种植蔬菜的公司全国基本没有。

经过了解到的这些问题,高峰觉得在中国,水耕技术大有可为,可以为大众提供健康的、安全的蔬菜。2014年8月,高峰决定开始转向水耕蔬菜种植。一开始,他就给他们公司水耕蔬菜的种植下了两个要求,一必须是低成本种植,二必须是规模化、量产化的种植。所以,高峰就给他们的项目就定义为低成本量产型水耕蔬菜种植项目。

2014年10月,高峰出差来到北京,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教授们探讨低成本量产型水耕蔬菜项目,这些教授们都鼓励高峰说,水耕蔬菜大有可为,现在制约水耕蔬菜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次性设施投入高,生产成本高,如果你们能做到低成本,那么将改变我们中国蔬菜的安全现状,市场将非常大。听了这些教授们的话,高峰很激动,而让高峰更激动的是,如果在研发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这些教授们愿意无条件支持他们。

就这样,他来到了北京创业,2015年1月13日,北京逸心绿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正式开始转向水耕蔬菜种植。

做大做强水耕蔬菜产业

高峰对记者说,公司本来取名叫北京一心绿色科技有限公司,由于“一心”两字在工商注册的时候没有通过名称核准,所以改了个同音字“逸心”, 公司注册“逸心绿色”,也可以理解为“一心绿色”和“e心绿色”,即一心一意做绿色产业和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方式来做绿色产业,同时,也说明了北京逸心绿色科技有限公司的使命,专心致志的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方式一心一意把绿色无公害水耕蔬菜的产业做大做强。

要做低成本量产型水耕蔬菜产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太不容易了。光靠高峰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实现,于是,高峰找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个是黄渊军老师,从事蔬菜种植30多年,从事水耕蔬菜种植10年,具有丰富的蔬菜种植技术和经验。另外3个是具有丰富互联网经验的谢春新和黄卿以及高峰第一份工作的老板符立伟博士,他们组成了5人团队,开始了种植低成本量产型水耕蔬菜的漫漫征程。

水耕蔬菜的主要成本分设施成本和生产成本,这两个成本都降低才能把水耕蔬菜的成本彻底降下来。

高峰说:“水耕栽培设施主要分温室和栽培床两大块。水耕设施温室选择这一块,我们以不追求高大上,讲究实用化的原则去了解各种设施的优缺点,为此,他们跑遍了北京、河北、山东,开车总里程超过了2万5千公里,考察了20家温室建设厂家。在比较了玻璃温室、阳光板温室、塑料日光温室的优缺点后,我们摒弃了国外的玻璃日光温室,率先在国内采用了塑料日光温室作为水耕生产的温室。塑料日光温室的建设成本也只有玻璃日光温室的50%,温室建设成本实现了低成本。塑料日光温室相比较玻璃日光温室来说,冬天采暖成本、夏季降温成本都比较低,一年四季都能生产水耕蔬菜,从能源使用成本来说,也就实现了低成本。”

高峰透露,目前国内的塑料日光温室,主要的种植方式还是土培,把它用来种植水耕蔬菜,还要进行改造,于是他们从温室高度、温室后窗户位置、塑料膜的选择、温室后墙保温材料等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以满足水耕蔬菜的种植环境要求。

栽培设施水耕栽培床,他们也必须要低成本,为此,他们直接把栽培床放在地上,比国外普遍使用的用架子支起来的方式成本降低了80%,并且还能用地温保持营养液的温度,从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实现了低成本。为了更大限度得利用温室内的面积,他们选择了漂浮培的种植方式,水耕栽培床的面积占温室总面积的77%,大大提高整个温室的蔬菜产量。

水耕蔬菜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能源消耗、营养液三大方面,从水耕设施方面他们已经实现了能源消耗的低成本,营养液他们研发了自己的营养液配方,从营养液方面也实现了低成本,人工方面,他们简化了种植流程,大大减少人工费用。所以他们的生产成本也实现了低成本。

经过详细周密的准备,在2016年初,高峰建成了低成本量产型水耕蔬菜试验基地。试验基地的蔬菜产量、蔬菜品质、生产成本都达到了预期目的。2016年7月,高峰在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顺义基地开始了低成本量产型水耕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2016年10月建成。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的领导和专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些领导和专家一致评价高峰的低成本量产型水耕设施,是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在中国大面积推广的水耕蔬菜种植的整体解决方案。

要让水耕蔬菜进入千家万户

水耕蔬菜的销售,一直是高峰考虑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国内的大众对于水耕蔬菜的认识不足,他们要在中国大面积推广水耕蔬菜,就必须有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高峰和他的团队对比了水耕蔬菜和传统土培蔬菜的不同的地方,除了品质的不同外,水耕蔬菜可以带根销售,而土培蔬菜则做不到这点,这在产品形态上就有了很大的差别。经过团队的认真讨论,他们觉得这一点是水耕蔬菜的销售亮点,确定了这一点,那就要起一个贴合的蔬菜名字,他们当时起了好多名字,比如“带根的菜”、“完整的菜”等,都觉得太拗口了。在考虑名字的过程中,有一位中科院的退休教授到高峰的基地去参观,他们在探讨这个菜的品质的时候,说到他们的蔬菜可以带根销售,这位退休教授就说,“这个菜带根就是活的,那就是活菜,我们吃鸡要吃活鸡,吃鱼要吃活鱼,那我们吃菜也要吃活菜啊!”听到这里,高峰茅塞顿开,“活菜”,贴切又通俗。有了好的名字,那就必须有创新的展示方式和销售方式,他们又研发了活菜展示架。把活菜放在展示架上现摘现吃,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形成了。目前,高峰他们通过自己的微信商城、大型的线上生鲜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线下他们主要在高档超市、酒店、社区等场所进行销售,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品尝了我们的水耕蔬菜后,销售量直线上升,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高峰他们的水耕蔬菜,并成为水耕蔬菜的忠实粉丝。

高峰对记者说,北京逸心绿色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及技术开发。以解决食品安全为己任,为城市人群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态产品。目前,高峰的公司在国内的水耕蔬菜方面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找高峰公司合作的人越来越多,比如内蒙呼伦贝尔、浙江衢州、山东济南、寿光、广东广州、深圳,新疆乌鲁木齐、黑龙江哈尔滨等地的客人,他们来到高峰的基地考察后,基本都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内蒙呼伦贝尔、浙江衢州已经进入实际运作中。将来,高峰说要把水耕蔬菜推广到全国。

在从计算机行业跨行转入农业的这7年中,高峰始终用一个外行人的角度来看待蔬菜种植这个行业,目前蔬菜行业有什么问题,那就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问题解决得越多,存在的问题就越来越少,这个行业就能更快得往前发展。身边好多人从不赞同高峰进入蔬菜种植这个行业,到慢慢觉得蔬菜种植这个行业大有可为,并加入他们的团队一起干。高峰的信心也越来越足,高峰坚信,水耕蔬菜种植行业必将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从计算机转到种植蔬菜,高峰觉得跨行太累了,他说这辈子就干这件事了 他觉得农业是有大有发展潜力的。现在他们生产的水耕有机蔬菜主要供应有生活品质有需求的人。在北京,他说还要建10万平米水耕蔬菜产业园。

高峰说:“2017年上半年,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生产流程标准化,生产过程智能化,扩大我们在北京的基地,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商业模式,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将在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建立自己的基地,坚持本地生产、本地消费,占领一线城市的水耕蔬菜市场。”

展望未来,高峰坦言,在未来的5年内,逸心公司将在所有的一线、二线城市建立水耕蔬菜基地,通過规模化、产业化种植,让更多的人吃上绿色、安全、健康、营养的水耕蔬菜,让逸心水耕蔬菜进入千家万户。

本期封面人物小档案

高峰,北京逸心绿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78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2001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计算机系。2003年,高峰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互联网软件公司。

2015年,高峰从家乡来到北京,开始创立北京逸心绿色科技有限公司,专心致志地用互联网、物联网的方式把绿色无公害水耕蔬菜的产业做大做强。高峰的目标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吃上绿色、安全、健康、营养的水耕蔬菜,让逸心水耕蔬菜进入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高峰蔬菜绿色
绿色低碳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奇怪的蔬菜
石庆云
蔬菜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雨天早高峰,自在从容时。
蔬菜也“疯狂”
“我将不断进取,向艺术的高峰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