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2017-05-31 21:54徐若天郑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徐若天 郑妍

摘要:在人体综合性的运动素质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人体的协调能力,人体协调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运动素质的高低,通过培养人体的协调素质来提高身体的协調性,可以提高人体体能、人体技能及人的心理能力,以便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和效果。目前,可以通过对人体运动各个方面的分析来提高人体的协调性,通过分析制定出提升运动人员身体协调性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案。

关键词:人体协调能力;运动素质;训练方案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51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169-03

一、分析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的特征

运动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的机体各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运动训练学》中指出“运动素质是人体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它们之间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又有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其中每一个因素的水平,都会影响着体能整体的水平”这一观点。肌肉的活动要通过运动来实现,运动中的战术、技术及运动素质等都要通过肌肉活动来表现,所以力量素质是运动的基础。

在每日的基本训练中,运动者在剧烈的肌肉训练时,通过神经活动也可以调节和控制肌肉活动。我们从外观来看,力量训练是通过肌肉的活动来实现的,但从实际角度出发,在生理学方面来看,身体协调性是人的神经系统在起作用,神经系统接受感受器时由于外部环境或者自身体内的刺激时通过身体内的神经系统传播到大脑皮质区域,从而调节肌肉的张驰与伸缩活动。运动协调能力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智力,在运动中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对大脑的发育是有着积极重要意义的,通过练习掌握运动技能,细化肌肉协调的能力,它反映的是一种精细的感觉,同时反映出的也是一种对外部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分析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遗传因素

运动能力的各种组成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一般来说,不明原因性协调能力差,绝大部分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因素决定了运动者运动能力起点的高低,遗传因素与人体协调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的身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能够完成非常复杂的运动技术动作,这与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功能水平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说人体协调能力与神经系统中的功能水平关系极大,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先天形成的,它很难被外界或者自身体内的因素所影响,所以说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不易受到后天的改变,先天的遗传原因制约着人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

(二)大脑皮质下中枢神经系统

所谓“闻道有先后”,运动技能有些人做起来相对简单,有些人相对难,就像很多人的身体运动协调能力都是先天发育决定的,但是仍然有不少的人经过后天不懈努力的运动训练,提升了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在人体的运动机体内,要想完成较为复杂的运动技术动作,仅仅依靠大脑的皮质或者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不完整也不准确的,这还要取决于皮质运动区域内的抑制与兴奋过程灵活的转换支配身体机能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高难度而又复杂的运动技术动作。如果人体的传导机能和反射机能出现障碍,人体的协调能力就会受到制约。

(三)感官系统机能

感官是指能够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它包括眼、耳、鼻、舌、身等。人身体的各部分都存在有感受器,它们在受到外部环境或者自己身体内的刺激时会通过身体内的神经系统传播到大脑皮质区域,经过大脑皮质区域的综合分析,找到解决方案从而调节身体的机能。人在运动时,感受器也开始了它的工作,时刻准备着接受身体发出的信号,他们之间有很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感受器作为神经系统调节的各个效应器官,为了使身体能够更好的运动提供了桥梁,身体能够更有效、正确地完成运动技术动作。感官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它们能够为人体的肌肉和肝脏器官提供最为重要的支撑。

(四)运动技能的储存数量

一个人如果有丰富的运动技能储备,并且拥有高水平的运动技能,就能够轻松地建立起新的条件反射,也能够更快地接受并且掌握更高难度而又复杂的运动技术动作,与此同时,其身体协调能力也能够很好地得到提升。大脑皮质支配着人体的肌肉活动,也可以这样说,大脑皮质支配着人体的各项运动。人们对身体素质的理解就是人体肌肉活动的能力,一个人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与柔韧性都比较好就说这个人身体素质好,也可以说运动素质好。随着运动素质的发展,人体机能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和扩大。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说明我国的运动机能有很大的提升和创新,并且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也大步提升。人体的运动技能之所以能够改进、发展和提高,这都归功于大脑皮质活动的反应,这基于大脑神经在运动条件反射时做出的建立、巩固和分化。

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归功于条件反射的建立。运动技能的储存数量越多,越能顺利地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掌握新的运动技术动作,人体从而表现出较为良好的运动协调能力,反之,运动技能储蓄数量不足,人体就会表现出较差的运动协调能力。

(五)其他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人体协调能力还受其他运动素质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他运动素质包括柔韧性、灵敏性、力量、耐力、速度、身体平衡力、技术动作纯熟度等。例如柔韧性,它是指人体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发展柔韧性素质,身体柔韧性不好的运动人员,关节活动范围较小,跨过关节的相关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较差,他的柔韧性就制约着身体协调性的发挥。灵敏性,它是指在人体突然运动的条件下,准确、敏捷而又快速地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运动技能综合性表现的运动素质,灵敏性较差的人,运动反应较慢,身体协调性较差,但是通过转身突然跑、倒退跳远、躲闪跑、快速启动、急停练习等灵敏素质的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平衡,如坐位、站立位等在一定范围时间内对身体姿势平衡的维持;另一种是动态平衡,如走、跑、跳等运动中的身体维持,平衡能力不足会导致运动发展迟缓,从而影响人体的运动协调能力。

三、人体运动协调性训练法

不习惯运动技术动作的各种身体练习,反向完成动作,如右手换左手实践。改变已习惯技术动作的速度和节奏,如做多组小跑、慢走、变换跑的练习等。还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完成复杂的运动技术动作,如穿插一些技术动作的慢动作练习。创造性改变完成动作方式练习,可以采用不习惯组合的动作,使用已经掌握的技术动作做一些更加复杂化组合训练。改变技术动作的空间范围,适时用信号或有条件刺激使得运动人员做改变动作各种方式的练习。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多组练习站、练习点的训练,运动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具体训练方法。

一个人的协调能力愈基层,协调性训练法的使用频率愈要高,但是,如果是一米八以上的人,技术动作仍不协调,协调性训练频率也要高。在准备时期,每周的训练频率为二至三次较为合理,动作项目至少十项,每项动作的练习次数至少三次以上才能达到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的效果,在做训练前必须要深刻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是在哪些方面不协调的,要针对自己身体不协调的方面,适时了解和掌握训练方法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杜绝盲目的训练,否则,不但没有锻炼效果反而会伤害到自己的身体,因为每种训练方法所适合的协调感是不同的。在进行协调能力训练的同时也需要发展其他运动素质,从而更有效地改善身体的协调能力。

四、结论

关于一个人运动协调能力的强弱,与人体的竞技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协调并不是单一的力量、速度、柔韧性等运动素质的表现,而是这几种因素的综合表现,并且,一个人拥有高度发達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运动环境。研究表明,制约人们身体协调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遗传的原因,二是大脑皮质下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机能,三是人体感官系统机能的灵敏性,四是运动技能的储存数量,五是其他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等。

体育运动的目的是通过运动来进行人体运动素质的训练,身体协调是体育运动的灵魂,只有身体协调了,人体的肌肉才能依赖大脑神经系统的支配发挥其作用。一个人运动协调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能够大大提升身体的锻炼效果,能够纠正错误的运动技术动作,还能够提升各个技术动作之间的协调性,并且在提升心理素质方面也有非常可观的效果,还能够附带着表现力、注意力、观察力以及自信心等个人能力的提高,从而在运动比赛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