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31 23:08沈蓉
关键词:软木寿山石鱼丸

【摘要】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第一学段是小学生的数学启蒙教育阶段,对于这一学段的数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首要的教学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和总结了地方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技能和培养数学素养的心得体会,以供同行参考,共同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标 地方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52-02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更是贯穿人的一生之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工具,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技巧与效率,积极主动地掌握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永恒的难题。对于义务教育第一学段(1-3年级)(以下简称“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师来说,他们不仅承担着小学生数学启蒙教育之重担,同时也承载着培育小学生基础数学素养之重任。笔者作为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师,时常感到重担在肩,无时不在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积极探索地方特色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以笔者单位所在地--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以福州人民日常生产和生活随处可见、富有特色的鱼丸、寿山石、软木画为例,以第一学段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地方特色文化如何融合、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与广大同行和方家共同探讨。

一、福州鱼丸、寿山石、软木画简介

福州鱼丸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汉族小吃之一。福州鱼丸是用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2008年,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被认定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寿山石,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因出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寿山及其附近村落而得名。南朝时期,寿山石始用于雕刻艺术品,历经1500多年的发展,融汇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以自己独特的意蕴,构成“寿山石文化”,从而名闻遐迩。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当代寿山石文化具备了丰富的内涵,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宗教、哲学、伦理、史学、文艺、心理学乃至矿业、工业、商业等诸多领域。寿山石印章有四方章、立字章、扁方章、引首章、椭圆章(“鸭蛋章”)、圆形章和随形章(天然章或自然章)等,其中以四方章最为常见和应用广泛。寿山石雕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问世于20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是一种“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内容大多反映山光水色、名胜古迹和花草虫鱼,有200多个规格、400多个花色品种。其原料主要是产自欧洲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等地的栓皮栎树,经过选材、雕刻、拼接、装框等工序,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鹤、孔雀、糜鹿等鸟兽,根据画面设计,粘在衬纸上,配制成立体、半立体的木画,装在玻璃框里,就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软木画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寓数学知识技能教学于地方文化产品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是孩子接受系统数学教育的开始,而数學老师是孩子的数学教育的启蒙老师,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孩子基本的数学素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思维习惯,是所有小学数学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相对显得枯燥单调,长期的教学经验证明,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地把课本上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灌输给学生,不但会降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而且会容易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尝试着把福州遍地可见的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生产文化中学习数学。如在图形的教学中,笔者借用寿山石印章的作为辅助媒介,将寿山石印章中的四方章、立字章、扁方章、引首章、椭圆章(“鸭蛋章”)、圆形章和随形章(天然章或自然章)等一一分解对应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直角等基本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从而让教学显得直观易懂、通俗明了,同时叮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观察比较不同的图形,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如借用鱼丸的售价和保质期,让学生认识了解元、角、分和年、月、日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再如,引用寿山石的“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谚语,讲解中国古代十六制斤两和现代十进制斤两的计量区别和换算,并引伸到现在的两、斤和克、千克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地方特色文化产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借地方文化产品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数学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工具,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中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借用鱼丸、寿山石、软木画为道具,模拟现实的生活交易场景进行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先给道具定价,如鱼丸每斤5元,寿山石每个10元,软木画每幅15元;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3组,命名为A、B、C组,给A组6斤鱼丸,给B组5个寿山石,给C组4幅软木画;接着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逐步设计问题开展教学。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同学们运用四则运算计算出手中道具的总价值,第二个问题是要求A组利用手中的鱼丸准确地等价地向B、C组同学手中各换取一件道具,第三个问题是要求B组利用手中的鱼丸和寿山石等价换取C组的一幅软木画,第四个问题是要求A、B两组团结协作,利用手中的道具,共同向C组准确地换取等价值的2幅软木画。通过这种设计问题难度渐进式的模拟现实生活的教学,不仅让同学们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初步运用数学基本技能思考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协作式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同学们懂得团队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

四、融地方文化的人文素养于数学素养培育

“一流老师教思想,二流老师教方法,三流老师教知识。”这句话已成为教育界里耳熟能详、共同认可的观点。同行和专家对“思想”的理解各式各样,在笔者看来,这种思想应该是一种学科素养的培养。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人的综合性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笔者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把地方文化中的人文科学知识注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希望以此达到人文素养和数学素养相辅相成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如笔者在讲解寿山石身上的数学符号的同时,有意着重介绍寿山石的发展渊源和其所沉淀的宗教、哲学、伦理、史学、文艺、心理学等文化内涵,尤其是寿山石背后所蕴涵的修身养性、洁身自好、忧国忧民的古代士子精神,借此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爱国爱乡的品德;又如在借软木画传授数学中的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模型思想的同时,详细介绍福州软木画的发展历程和制作工艺,突出软木画发展背后的开放进取、不断探索、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与团结交流、实事求是、不畏艰难的数学精神是相通的,并鼓动同学们以此精神作为以后人生发展道路的信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福建省文化厅.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3.

[3]苏文磊.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2015,4.

作者简介:

沈蓉(1968-)女,福建省福州市西园中心小学,小学高教,主要从事小学教学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软木寿山石鱼丸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小鱼丸
寿山石的自动化拖拽抛光研究*
鱼丸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小鱼丸
软木小马
葡萄牙软木培训活动在华遍地开花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做鱼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