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宜发挥情感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2017-05-31 16:37李海滨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发挥中小学提高

李海滨

摘要:教学过程是由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信息传输和接受过程。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的感染、迁移、调节等功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发挥;情感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教学活动的双方是处于教育主导地位的教师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所以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是由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个经纬线交织而成的信息传输和接收过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性信息交流,而忽视师生之间及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注意发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致限制了教学潜能的发掘,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还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力求知情合一,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其性质与特殊功能决定了语文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师,如何运用情感功能,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努力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作用,以情促教

教师工作是一个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无私献身精神的工作,语文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户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敬、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激昂高涨的情绪,决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教师应做到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爱自己的学生。只有热爱教学工作,心中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欢欣;只有真正爱学生,对学生才会有说不清的亲切和甜蜜的感受;只有热爱所教学科,在讲授过程中才会充满愉悦。若要有效地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教师必须通过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学生,在对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将自己对本学科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带给他们,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辅助手段。

二、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境生情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可充分调动学生感情,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为作品中的形象、意境、乃至情节、结构、词句打动,所感染,诱发其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1.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往往既能紧扣课文内容,又能把学生诱导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之中去。如在教六年级语文《歌詞两首》时,先播放《我的中国心》中赞美长江、黄河的歌曲片断,然后深情地说:“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几千年来,有无数名人志士纵情地赞美过她。今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赞美之词,来感受长江、黄河的伟大壮美。”从而初步激发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教《西湖的绿》时,先朗诵几首前人咏赞西湖的诗词,并简析其写作的角度与景物特点,然后提问:本文又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既感受到了西湖之美,又激起了阅读兴趣。

2.借助音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多种手段,适度渲染课堂气氛,创造浓郁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例如,在讲授六年级《长征》一课时,首先介绍这首诗的有关知识、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运用《长征》的歌曲为背景音乐,以营造与诗词相同的磅礴壮美的气氛。再如讲解三国演义的片段时,可先用多媒体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随着刘欢那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很快唤起学生对电视剧《三国演义》有关情节、场面的回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奠定鉴赏的基调。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采用“月夜思故乡”的多媒体镜头并配以节奏舒缓、音调低沉的乐曲来诱发学生对思乡情的体验。在教九年级《沁园春?雪》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借助声、光、影等手段,将词句融进课件之中。使学生对词句中的英雄豪情领悟得更深、更透,让教材提供的审美客体成为声、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辉映的动态世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通往深层的生命结构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完成从教学关系向审美关系的转化和升华,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三、通过饱含深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当教师或录音磁带中进入角色的朗读课文时,那抑扬顿挫的节奏、富有魅力,既能使学生“郁郁乎情生”、又能帮助学生引发兴趣、理解课文内容。另外,许多课文中的情感是通过文中的重点词语表现出来的,教师通过深情的朗读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例如,讲授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朗读前,首先酝酿好思想感情,尽量用低沉缓慢的基调范读;当读到小女孩见到种种幻想充满希望,表现喜悦、惊奇,语调稍快,进入童话角色。然后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贫富悬殊的旧社会的强烈不满。再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将学生带进了令人悲痛的氛围里,学生对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在这种情感下让学生去审视这一具有崇高形象的一代伟人,学生的审美快感随着情感的激发而产生,学生的审美体验也随着对总理的爱戴怀思之情而升腾。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千万不可以滔滔不绝的讲解代替必要的朗读。另外,在中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如《沁园春·雪》、《春》、《最后一课》、《最后一次讲演》等都很适宜朗读。

四、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

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情感世界。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充满激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为了达到以情促知、知情并茂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的共鸣。如在教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通过投影圆明园的全景图,再配以优美的乐曲,学生的情感就被牵动起来了,随即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边听录音朗读,边思考问题。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的情感已经完全融合在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了,有如身临其境。在抓住时机问学生喜不喜欢圆明园,为什么?让学生结合图来组织讨论。学生此刻已经产生对圆明园景致的向往和对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才能的热爱。然后,介绍圆明园遭八国联军的毁灭性的破坏,又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又如上《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时,在学生理解了电脑的多种功能及说明方法后,因势利导,插入了一段简短的谈话:电脑虽好,但要靠人脑创造。因此希望大家从小要爱科学、学科学,争取创造出具有更多功能的电脑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材料,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有些课文,因学生未曾感受到当时的情景,需要教师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作者当时的写作情感。如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最先与最后》,若不讲清写作背景,学生就不能感受作者针对时弊,反对中庸,提倡改革、创新和韧性战斗,争当“中国将来的脊梁”的精神。另外,也可鼓励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或图片材料。如上《扶摇直上九天》时,让学生通过网上查找,了解和收集我國火箭与卫星发射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体现、挖掘、创设情感,发挥情感的特殊功能,能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的目的,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娣.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 成功,2010,(02)

[2]宋军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7)

[3]刘墨.欧阳芬.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猜你喜欢
发挥中小学提高
浅谈如何发挥好办公室的职能作用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如何发挥离退休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新形势下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