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

2017-05-31 17:03李冬青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假想情境探究

李冬青

摘要: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沟通学生与教材的重要媒介,是重要而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一个好的问题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起思维的浪花,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提问

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为此,教师要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是指当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不是要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要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在学生努力范围内的情景,旨在使学生达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困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化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化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二、随机应变,抓住随机生成的问题

比如,在讲授课程过程中,有些同学提出,测试酒驾的化学原理,为什么有的人酒量大,有的人酒量小?比如为什么酒驾擦拭到皮肤上会凉快?比如为什么一个人喝酒,明明喝到胃里了,可我们却能闻到酒气熏天?对于此类随机突发问题,我们要利用这些问题的普遍性,抓住时机予以耐心解答,这样,既讲授了酒精的物理、化学性质,又能使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而且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由于这些问题是随机产生的,是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闪现的,故而,这些问题也是有价值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住随机生成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解决之前,学生往往是困惑迷茫的。教师要善于设问点拨,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生有探究问题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思维水平和能力。如,学习“电解质”时,可以提问“:同学们,在医院做心电图时,医生在仪器与皮肤的接触部位擦的是氯化钠溶液而不是酒精溶液,为什么?”有学生说“:因为酒精易挥发。”有学生说“:因为氯化钠溶液可以消毒。”显然此时学生的思维是盲目的,老师引导提问“:做心电图时一定要有什么条件?患者身体上绑的仪器起什么作用?”学生经过老师的点拨,思考讨论后得出“:做心电图时一定要有电流。”从而得出结论:氯化钠是电解质。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一语道破天机”,而是通过启发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获取知识的途径。这样的设问犹如盲人手中的引路棍,海上航船的指南针,能顺利地把学生引上学海之路。

四、问题的难度要适宜,具有思维价值

有效的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接受状况,太浮浅的问题会使学生觉得没兴趣,不以为然,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难度过大的问题又会使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智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地的根据教材精心設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举个例子来说,在学过硫化氢的性质后,如果问“硫化氢和氯气有毒吗?它们具有哪些化学性质?”或“你学过哪些有毒气体?如何使其毒性消失?”问题太简单或难度过高,学生都不知从何答起。所以对一些问题,我们应把握好其难度,不妨做一些处理,例如以上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硫化氢和氯气都有毒,若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后,其毒性就会消失,原因是什么?”对于这种问法,只要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氯气的性质,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这种问题既能巩固新知,又能联系旧知,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因而是有价值的。

五、设计发散式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一做题就发怵。”究其原因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通过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题过程观察发现,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一种假想思维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差等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假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类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如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习题讨论中,增强思维发散与知识交叉,增加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自己深入思考、提炼概念的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韩华秦

猜你喜欢
假想情境探究
假想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别怕,那是孩子的“假想朋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论"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过当的法律适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