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7-05-31 17:37蔡建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高中历史历史

蔡建森

摘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兴趣

阅读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学会阅读并提高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本身具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动人的画面最后变成对几个人、几件事的简单叙述,枯燥乏味的课本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阅读课本能够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人物及相互关系,探求真相之后真正展现一个别样的历史舞台,从而培养稳定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发展 阅读能力不强会导致学生运用知识时发生障碍,由于很多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好,看着题目似曾相识可就是答不到点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准确提取知识。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题目的水平。通过多阅读能准确把握题意,并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借助阅读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前,先向学生介绍天京保卫战,湘军攻入天京城内,忠王李秀成写出了自供状,其突围后因势单力薄,最后被俘。他在狱中看到李秀成的自供状后逐条批驳。通过这样讲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历史想象的空間,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多阅读让学生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

历史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在阅读学习中没有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特征,就无法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和运用都有困难,影响学习兴趣和成绩,因此,培养历史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结构基本特征抓起。历史知识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五要素”(由“时、地、人、事、义”五要素构成)、“三部曲”(由原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组成)、“多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问题、对外关系)。阅读活动中,应该把握“三部曲”和“多方面”的基本点,进行归纳、概括、分析,从中取得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认识,奠定理解和运用的基础。

三、丰富课堂阅读环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要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首先要合理设计历史课堂,创造让学生乐于阅读的环境,其次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增加阅读量,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进步和变化制定更加适合学生教学计划,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而努力。第一,创造阅读环境,促进多样阅读方式并行的高中历史课堂。传统的历史课堂场地只是局限在教室内,学生面对有限的资料和教材内容无法实现拓展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场地定期换成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机房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查阅资料、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发展。阅读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实现高效阅读的基本内容,多样阅读的方式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改变以往的老旧、固定式的传统课堂是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重视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第二,组织小组合作阅读,实现互相阅读交流,促进学生阅读思想的多样化。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深入到高中课堂,教师可以将这种学习方式引进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堂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阅读的方式互相交流阅读的心得,不仅可以增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加深阅读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阅读感悟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忽视的内容。阅读能力的发展不仅需要通过学生自身通过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和积累,阅读环节的交流也可以增加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了解知识内容,通过阅读产生的多样化思想是让学生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感悟的抒发,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锻炼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平台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除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外,将历史课外阅读引进历史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到有趣实用的历史课堂,拓宽中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方法。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新信息平台的出现,历史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把更多课外资源引进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增加历史学习乐趣。如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在学生阅读教材之前,适当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节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打出一张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照片,然后在PPT上打出周恩来外交史上的幽默故事,设置问题:有人说,周恩来是典型的谦谦君子,他的外交风度与机智令无数人折服,你同意吗?为什么?为讲授新课创设一个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远比直接设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灵活有效,符合如今考试问题设置多样化的特点。

五、 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常言道:“读无定法,读贵有法。”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师和学生在阅读上多下工夫,提高阅读效率,掌握方法。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阅读能力,将远比死记硬背来得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黄展芝,高中历史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高中历史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思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