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景(三)

2017-05-31 08:32岳增展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换景戏台游览

岳增展

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征,將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清楚,描写具体。

游记类文章的语言一般要求活泼生动,细腻引人。具体写游记时应注意:

1.眼前有景,凸显特点。我们到一个景区游览时,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观察景物。只有在细致的观察之中,才能发现景物的独特之美,在文章中得以展现。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仅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就生动地描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清丽淡雅,形象地展现了明月朗照下的庭院的奇景。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听取导游或当地人的介绍,研读相关文字材料,对景区作全方位了解。在细致的观察之中,进行深入思考。因为景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别具一格的特色,还需要我们以理性的思维来概括,只有这样,才能把景区的本质特征鲜明地提取出来,为我们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2.紧扣游踪,笔下有序。写游记一定要安排合理的线索,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移步换景。即以游踪的变化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完整有序地写出重要的游览过程。当然也要避免写成一本流水账或一幅游览路线图。所以,写作中要用浓墨重彩突出重要的景点,跳出一般性的游览过程交代,使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为了使这个组合体结构匀称,我们还要运用一些穿插的技巧,将与景点相关的资料、数据等内容,通过游览者的交谈等方式适时介绍,这样就可以做到内容丰富,叙述条理。

3.心中有情,情景交融。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描写名山秀水是游记的重头戏,写好名山秀水的关键是注入自己的真感情。如《小石潭记》一文,作者用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笔触,描写奇形异态的潭水、石头、山涧,正是为了凸显自我的孤寂、内心的落寞,使得文章情景交融。由此可见,游记之文妙在“山水之间也”。

碗窑——沉睡在

记忆里的古村落

□鲍晶晶

碗窑,像一条沉睡的巨龙,盘踞在崇山峻岭深处。在一个弥漫着淡淡寒意的夏秋之交,我与父母、朋友轻轻踏上这片静谧的土地,感受灵魂与烈火相交融的喜悦与忧愁。

碗窑古村落,位于桥墩镇的碗窑村。据记载,曾经的碗窑是一片屋宇连亘、人繁若市的热闹之地。怀着一份崇敬之情,我们踏着古老的青石阶缓缓向上走,一步一步,耳畔飘来的都是山溪哗哗流淌的声音,水碓咯吱咯吱滚动的声音。

初入圣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它们静静地坐落在村子的一角,与旁边的每一花每一草每一木一起见证了碗窑在历史长河所留下的沧桑印记。随着碗窑的逐渐衰落,村里的年轻人都陆续搬走了,去追求属于他们的幸福去了。老房子年久失修,在风吹雨打中早已变得破陋不堪,像垂暮的老头子一样摇摇欲倒。

再往里走,一座小而高的戏台伫立在路边。这座古戏台虽因风雨侵蚀而有些残破,却还算得上是保存完好。戏台四角立柱,平面呈方形,有后楼筑设。屋面盖瓦,歇山造,外观呈亭台状,造型典雅精致,顶面藻井留有戏曲故事彩画。我站在戏台前,耳边呼呼的风唤醒了几百年前的戏曲声,或高昂,或婉转,或喜悦,或悲凉,或缠绵,展现着不同的动作,演绎着不同的情感,诠释着不同的故事。那婉转动听的唱腔,仿佛一直在村落上空盘旋。

不知疲惫地再往上走,我们来到了村里唯一的一座碗窑前。现在已经没有村民以造碗为生了。附近还有一间博物馆。说是博物馆,其实也只是一间放着几只破碗的旧房子。但正是这间毫无美感的房子,却寄寓着碗窑千百年来的文化内涵。我细细地观赏,眼前呈现的是千百年前,市衢坊巷,百姓担贩,商贾云集的繁荣城镇。如今,这都成为了历史,留下的只有衰败和破落。多少个日日夜夜,它在悲凉与孤寂中哭泣;多少个年年岁岁,它在磨砺与痛苦中叹息!

碗窑是美的,有别于太阳耀眼的光芒,它沉默,却拥有清新淡雅的诗情画意。它在自然中浅言低语,在梦幻与朦胧中半梦半醒。阳光沿着房檐轻轻洒下,檐下的老人静静地听着时光的诉说。我们该走了,在赏遍所有悲欢后轻悄悄地走了。回头再一次不舍地遥望,这儿,是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

点评

碗窑,一个沉睡多年的古村落,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如此的活灵活现。全文移步换景,重点介绍了碗窑古村落中的老房子、戏台、博物馆等景观,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古老的村落描绘得诗情画意,洋溢着作者对碗窑的留恋与不舍。

请选择你游览过的一个景点,围绕其中的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

思路点拨:选择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按照一定顺序具体介绍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描写风景时要加入一些个人感受,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猜你喜欢
换景戏台游览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观林家嘴村萝卜坯戏台
移步换景法
圆明园戏台考
杜潘芳格的诗(二首)
游览路线
导演的手法——舞台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