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勇士食蝗鼠

2017-05-31 06:36张云广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鼠类诺兰蜈蚣

张云广

神色慌张,行踪诡秘,在隐蔽的洞口处作探头探脑状的鼠类向来被视作胆怯之物,于是便有了“胆小如鼠”“首鼠两端”“抱头鼠窜”等成语的出现。然而,英勇善战、决不退缩地把蜈蚣、蝎子等占据体长优势的凶猛“老毒物”视作腹中美餐的食蝗鼠,无疑颠覆了人们这一普遍而常规的认识。

食蝗鼠生活在北美洲索诺兰沙漠中。成年食蝗鼠体重达40~60克,腹部覆盖着白色的短毛,其余部分则为灰色或浅棕色,耳朵为圆形,四肢短小,爪子呈超萌的粉红色,乍一看与仓鼠有几分相似,让你很难想象出其作战时全身爆发出来的惊人实力。

虽然食蝗鼠反应机敏,并具有很强的反捕获能力,但还是常常昼伏夜出,以避开白天响尾蛇的可怕跟踪以及空中六七只集群作战的哈里斯鹰的空中打擊。夜间的索诺兰沙漠才是食蝗鼠出来活动并表演捕杀绝技的舞台。

与许多杂食性鼠类动物不同,食蝗鼠偏爱肉食,而且只捕活物拒吃腐尸。食蝗鼠肌肉强健有力,适合发动猛攻,长爪子适合按住猎物,而尖利的牙齿则能够把猎物快速撕裂。相较于近身袭击蝗虫和蟋蟀的轻松,食蝗鼠若是与蜈蚣、蝎子等毒物狭路相逢时,整场战斗要打得激烈得多。

剧毒大蜈蚣长着一个假头以迷惑对方,但头上翘起的螯刺就是两个注射毒液的大毒针。面对这让人不寒而栗的“双头怪”,食蝗鼠毫不犹豫地看准时机杀将过去,几番利索的腾跃和闪电式攻击之后就可以将大蜈蚣制服。整个过程,食蝗鼠不时遭到螯刺袭击而尖叫连连,打斗场面惊心动魄。

食蝗鼠大战黑蝎子时的场面同样异常精彩。黑蝎子号称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毒蝎之一,人类若是被其蜇咬后会有生命之忧。但食蝗鼠自有应对之策,只见它一个漂亮的腾挪跳到黑蝎子尾部毒刺的正后方,这里是黑蝎子的进攻盲区,然后对黑蝎子的尾部一阵猛烈撕咬,很快就能将对方的利器撕碎。失去“法宝”的黑蝎子瞬间陷入了被动的局面,食蝗鼠则愈战愈勇,以迅雷之势准确打击黑蝎子的头部并将其头部咬下,然后就可以把猎物拖回洞穴喂养小鼠了。当然,在战斗时被黑蝎子的毒刺击中也是常有之事,但身体对蝎毒具有免疫力的食蝗鼠却并不会因此而放慢进攻的节奏,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食蝗鼠的叫声也并非一般鼠类发出的吱吱声,而是如狼嚎般远传扩散型的声音。食蝗鼠常在地上立直身子对着月亮仰头而叫,颇有几分强者风范。

五月天在歌曲《倔强》中唱道,“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是的,真正能够阻挡自己的只有自己。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自己勇于战斗,才有可能坚持到底赢得战斗。就这样,靠着这种无畏的战斗精神,小小的食蝗鼠在漆黑之夜大秀擒拿神技并主演了一个又一个惊险类的动作短片,遂跻身于索诺兰沙漠明星勇士之列。

(选自《知识窗》2015年第1期)

阅读赏析

文章开篇点题,点出了说明对象是鼠类一族,并借有关老鼠的成语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食蝗鼠。全文语言通俗易懂,使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向读者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食蝗鼠的大致情况,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思考练习

1.文章以“胆小如鼠”“首鼠两端”“抱头鼠窜”等成语作为开头,有何用意?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向人们介绍食蝗鼠的?

3.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鼠类诺兰蜈蚣
假死疑云
超级秀场 我不是蜈蚣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天 敌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诺兰,拍一场没有敌军的战役
蜈蚣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蚯蚓与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