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研究现状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2017-06-02 13:02倪前宽宋吉祥钱智
中国市场 2017年14期
关键词:区域发展可视化分析

倪前宽+宋吉祥+钱智

[摘要]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数据库中2006年至2016年间收录的标题含有“regional development”的文献为数据基础,使用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采取关键词分析、文献聚类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发展领域研究作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一是区域发展领域研究文献量呈逐年波动上升的趋势,主要是经济学、地理学、环境研究和规划发展等领域的研究课题;二是中国科学院、卡迪夫大学、康奈尔大学、格罗宁根大学等为发文较多的机构;三是Ron Martin、Andy Pike、COE NM、Nijkamp P、Wei YHD等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美国、英国、中国是研究的主要力量来源,中国是该领域的重点被研究区域;四是区域创新、全球化、全球生产网络、可持续发展、劳动空间分工、发展政策、创业等是区域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

[关键词]区域发展;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知识基础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018

1引言

区域发展研究一直都是包括地理学、经济学、规划学、社会学在内的多个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一般认为赫特纳是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奠基人,[1]其区域研究思想影响了美国学者哈特向,后者于20世纪30年代开创了区域学派,与此同时,英美经济地理学进入区域主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入了一个多元化时代。[2]区域研究在经济地理学领域开始全面复兴,出现研究的两大特点:一方面,在“区域创新”“产业集群”“学习型区域”等概念的提出下,地理学者从区域综合和区域独特性的角度出发,注重研究地方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内生动力。多伦多大学教授Bramwell认为一些大学在地方和区域经济活力上的贡献要比以往认识的丰富得多,除了产生研究型的科学家和可商业化的知识,还提供知识转移,并以滑铁卢大学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大学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创新上所做出的贡献。[3]李国平等以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为例,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价值链区域分工。[4][5]李学鑫等从微观尺度入手,探索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变的因素,以及政府的介入在农区文化创意产业上的作用。[6]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企业开展全球性的生产活动,地理学者开始注重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ei、YHD以中國温州出现的民营企业大规模重组,并且将企业和专业部门转移到上海、杭州等大都市区的新发展模式,研究制度环境和全球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7]宁越敏以中国全球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上海为例,探讨了上海外资的增长变化、产业分布对上海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上海外商投资集聚地高科技园区的三种发展模式。[8]刘卫东等利用全球生产网络分析框架对中国汽车产业空间变化进行研究,并提出“被动嵌入”的概念。[9]

目前区域发展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该领域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以传统的统计和描述分析为主,缺乏对该领域知识基础、研究前沿、研究机构、研究力量来源及其合作网络等进行全面的归纳与分析。本文便利用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来进行区域发展领域的分析,以期厘清区域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知识基础、研究机构、作者及其合作网络等内容,为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的长足发展,并为其他相关学者的学习提供参考意义。

2数据和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以科学知识为计量研究对象,采用引文分析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将科学发展规律绘制成知识图谱、知识地图等[10]。而想要做到知识的可视化,就必须了解信息科学中的两个概念:描述研究领域动态本质的概念“研究前沿”和促进研究前沿本质理解的概念“知识基础”。如果把研究前沿定义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那么研究前沿的引文就构成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一个研究领域可以被概念化成一个从研究前沿ψ(t)到知识基础Ω(t)的时间映射Φ(t),即: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可视化专家陈超美博士开发了基于Java的用于文献引文网络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其基本原理是分析信息知识单位(科学文献、科学家、关键词等)的相似性及测度。[10]通过对导入文献的标题、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和显示研究领域随时间发展的新趋势(emergent trends)和突变(abrupt changes)。在这里,ψ(t)是一组在t时刻与新趋势和突变密切相关的词和短语(如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被称作“研究前沿术语”。出现前沿术语的文章引用参考文章组成了Ω(t),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Stitle、Sabstract、Sdiscriptor和Sidentifier表示一系列文献的标题、摘要、描述符、标识符等专业术语,IsHotTopic(term,t)为布尔函数,表示某主题是否属于热点。artice0→article表示article为article0的引用文献。最近一些年,也有学者利用CiteSpace来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如李琬、孙斌栋在WOS收录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CiteSpace工具对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知识基础、发展脉络以及近期研究热点进行研究,总结出国外近期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概况和前沿。[11]

22数据来源

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多信息资源库“Web of science”收录期刊具有很高的学术质量和国际通行性,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为数据源,以“regional development”为标题条件检索2006年到2016年间发表的关于区域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为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对文献来源类别进行相应的筛选,剔除掉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共获得1054条区域发展研究文献数据,数据内容包括文献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来源出版物、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信息。利用CiteSpace的文献年份分析工具,得到文献年度分布情况(见图1)。

由图1可知,近十年以来国际区域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发表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16年仅有部分数据),表明学者们对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从研究的学科分布来看,区域发展研究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根据搜索到的文献,发现区域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308%)、地理学(279%)、环境研究(271%)、规划发展(168%)等领域。

3区域发展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

31区域发展研究前沿与热点

311基于关键词出现频率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献的高度概况也是其研究核心思想的浓缩和提炼,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某个词汇与其他词汇的连线越多,则表示这个词汇代表的生计现象越复杂,越具有学科交叉性;其圆圈的大小表示出现的频率,频率越高则圆圈越大,不同颜色的圆环代表不同的年份。将所有1054条数据导入CiteSpace生成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共得到92个节点,385条连接线。其中regional development处于最高一级,出现的频次最高,达到134次,中心性为017;其次是growth,出现的频率为88次,027的中心性是所有词汇中最高的,其他词汇包含了区域研究的主题、方法、区域、内容等方面。

本文以regional development为标题检索WOS核心数据库,因此分析结果中regional development出现的频率最高并不奇怪。对其他出现频率为25次及以上的关键词进行部分分类,大致可以得到以下几类。

第一,区域发展方式类。在这一类中的高频词汇包括innovation(70次)、policy(70次)、model(44次)、entrepreneurship(28次)。创新和政策上的支持是当今社会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区域发展始终和区域政策联系在一起。区域研究不仅仅在于认识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更为重要的是与区域发展政策、区域规划、国民经济计划、国土规划城市规划等结合起来。[12]以出现innovation关键词并且被引频率最高的一篇伦敦大学教授Rodríguezpose的文章为例,作者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欧盟25个成员国所有地区不同组合因素对创新研究的不同方法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和区分。结果表明创新在区域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可以依靠内部和外部的创新来实现区域发展,但是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地区的创新潜力,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必要的内部基础。[13]

第二,区域发展研究重点地区。主要包括:China(61次)、city(35次)、United States(25次)和Europe(25次)。区域差异是区域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对区域差异的分析,才能更好地总结区域发展的经验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政策。我国东西发展差异明显,区域内部之间发展也不平衡,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因此中国一直是区域发展领域研究的重点区域。针对于此,地理学者也提出各种适合我国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如点轴开发、沿海及沿江的“T”字形布局的国土总体规划等。

第三,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包括:knowledge(42次)、governance(42次)、firm(25次)、globalization(26次)区域发展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CiteSpace中关键词引用历史功能,查找含有“knowledge”为关键词的所有42篇文献,高频被引用文章中Suddle在荷兰考察了新企业形成与地区就业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新企业对某区域达到最大影响力是自创立六年之后,初创型公司在区域发展和就业上总是发揮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制造业或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影响最强。[14]

312基于知识基础聚类分析

如研究方法所述,研究领域可以被概念化为从研究前沿到知识基础的时间映射。原始数据中的被引文献组成了该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因此,知识基础的聚类和演变研究是辨析研究前沿的基础。通过对区域发展研究的文献数据作文献共被引分析,共得到22个聚类,利用CiteSpace自带的三种算法TF×IDF、LLR和MI从集群文献中提取聚类命名,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文献数据中词频增长率来确定哪些是研究前沿的热点词汇。[10]其中最大的八个集群为(见下表)。

其中,最大的集群含有35篇文献,利用LLR算法提取的聚类命名术语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使用TF×IDF和MI算法提取聚类命名术语为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和服务(service),人力资本在区域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且由于其本身特殊的生产要素属性和高度的空间差异性而成为关键性的区位竞争优势。该集群中最为活跃的是援引卡里亚里大学的Marrocu和Paci的一篇文献: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Creativity。作者在文中系统评估了创造力和人力资本的不同构成在欧盟27个成员国257个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5]第二大集群是一个包含23篇文献的集合,TF×IDF和LLR算法提取的聚类命名术语都是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MI算法为转变(transition),当前区域发展正在受到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推动。[16]Yeung通过东亚地区发展的经验,探讨了全球化和区域变化背景下区域发展的性质和动态。[17]TF×IDF和LLR算法提取的第三大集群命名术语都是实践(prcatice),MI算法为发展战略(developmentalist strategy),Hudson对区域的定义、地区利益的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的界定等“区域”和“发展”概念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索。[18]

其他一些聚类的定义包括:农村发展(rural development)、限度(tolerance)、发展战略(developmentalist strategy)、结构约束(structural constraint)、珠江三角(pearl river delta)、工业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等。从集群中关键性的文献来看,Irwin重点关注技术进步及运输成本降低和家庭经济收入增加对农村地区经济转型和农村社区的影响;[19]Wei、YHD系统梳理了关于中国区域发展的文献,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批判性地评估该领域的进展和结构。[20]

32区域发展研究知识基础

从高频被引用文献出版时间可以发现(见图3),高频被引用论文同时也是目前区域发展研究领域知识基础的文献大都出现在2002—2009年,文献间的相互引用网络非常复杂,可通过CiteSpace自带的TimeZone和Timeline两个视图加以分析说明。

其中共被引频率最高的文献是剑桥大学经济地理学教授Ron Martin和南安普顿大学教授Peter合作完成的于2006年发表的文献Path dependence and regional economic evolution,在WOS所有数据库中被引高达479次。Ron Martin是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2001年),同时也是英国区域研究协会会长(2015年),主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经济地理、区域经济发展、地理和公共政策。作者在文中探讨了地理学中围绕“路径依赖”和“锁定”这些概念的一些未解决问题,并讨论了为什么一些区域经济体被锁定在失去活力的发展道路上,而其他区域经济体能够避免这种危险。[21]Andy Pike是纽卡斯尔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CURDS)主任,他的“Loc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22]一书被引频率高达333次,是一篇非常关键的文献,Andy Pike在文中对地方和区域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做了系统的介绍,并提出地方和区域发展的五大关键问题,并对亚洲、欧洲和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地方和区域发展做了实证性的研究。

4研究力量及其社会网络

41研究者及其社会关系

研究者及其研究团队是一个研究领域蓬勃发展的基础要素,通过CiteSpace可以挖掘文献作者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网络,从而了解区域发展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基本状况(见图4)。

从研究作者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出区域发展领域研究学者较多,也有相应的合作网络形成,其中合作网络人数最多的是中国学者吴宇哲(Wu YZ)、张晓玲(Zhang XL)和国外学者PeterHafkamp等人。在相应合作网络中包括刘彦随(Liu YS)、李裕瑞(Li YR)、周扬(Zhou Y)在内的中国学者在区域发展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Peter Nijkamp曾经担任过欧洲地区科学协会(ERSA)主席(1979—1989年),自1975年以来,Peter Nijkamp一直专注于区域增长、定量规划评价、综合分析、区域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建模、分析、迁移、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非常丰硕。Wei YHDennis是犹他大学的教授,曾任美国地理学会(AAG)中国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区域发展、城市景观、经济地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极化等领域的研究,作为美籍华人地理学家,其研究区域总是围绕中国地方展开。

42研究机构以及合作关系

从研究机构图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见图5),大部分的机构都处于分散的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合作网络。中国科学院(Cinese Acad Sci)在区域发展领域的研究较突出,处于领先的位置,近十年内,几乎每年都有相关著作发表。

在合作网络上,组织规模较大的也是以中科院为首的与其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萨塞克斯大学的合作网络。另一研究网络是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为研究团体的合作网络。区域发展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陸大道(Lu DD)先生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刘彦随(Liu YS)、刘卫东(Liu WD)先生所在的中国科学院是图中最为显著的节点。中科院自创立以来便在区域发展研究领域有着很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是非常重要也是处于世界领先的研究力量。其中研究力量排名前八的科研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卡迪夫大学、康奈尔大学、格罗宁根大学、杜伦大学、乌特列支大学、多伦多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

43区域发展研究力量的空间分布

从研究的国家和地区上来看(见图6),世界各地都有关于区域发展的研究,主要来自北美、欧洲和东亚等地区,可以看出国家之间的合作网络也很显著。其中位于欧洲的国家包括荷兰(Netherlands)、英国(England)、德国(Germany)等在区域发展领域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形成了以英国、荷兰、德国为首的欧洲研究力量。从全球区域发展研究的国家上来看,美国(USA)、英国(England)和中国(Peoples R China)是区域发展研究的主导力量,处于中心位置,无论是发文量还是影响力都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意大利和瑞士。

5结论

本文以选取自Web of scienceTM核心数据库中年份从2006—2016年标题含有“regional development”的1054篇文献的标题、关键字、作者、机构、引用文献、国家等信息为数据基础。利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探讨区域发展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对国内外当前区域发展领域的研究概况、研究热点、知识基础、研究者等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最近十几年以来,区域发展研究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研究:其一,学者从区域地方的综合和独特性入手,注重研究地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内生动力机制,为更好地发展地方区域经济贡献力量。其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生产活动在全球展开,地理工作工作者着重研究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区域发展研究是包括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在内的多个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区域发展研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代表性研究者和主要研究机构。研究力量主要来自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和德国等国家,其中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的研究最为突出,发文量最多。Ron Martin、Andy Pike、COE NM、Nijkamp P、Wei YHD等学者为区域发展领域理论和知识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从关键词出现频率分析结果上看,区域发展研究领域在增长、创新、政策、中国区域、模式、经济增长、网络等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从聚类分析和研究热点分析结果上看,区域创新、全球化、全球生产网络、可持续发展、劳动空间分工、创业等是区域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赫特纳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M].王兰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40-151

[2]苗长虹,魏也华,吕拉昌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Bramwell A,Wolfe D AUniversiti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of Waterloo[J].Research Policy,2008,37(8):1175-1187

[4]李国平,孙铁山,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03(6):927-936

[5]李国平,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J].地理研究,2002(2):228-238

[6]李学鑫,陈世强,薛诺稳中国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民權“画虎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16-21

[7]Wei Y D H,Li W,Wang CRestructuring Industrial Districts,Scaling up Regional Development:A Study of the Wenzhou Model,China[J].Economic Geography,2007,83(4):421-444

[8]宁越敏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J].经济地理,2004(3):313-317

[9]Liu WD,Dicken P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Obligated Embeddednes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6,38(7):1229-1247

[10]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1]李琬,孙斌栋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4(4):7-12,45

[12]魏也华中国区域发展研究:主要议题和近期进展[J].经济地理,1993(4):1-7

[13]Rodríguezpose A,Crescenzi R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pillovers,Innovation Systems,and the Genesis of Regional Growth in Europe[J].Regional Studies,2008,42(1):51-67

[14]K Suddle,A V StelThe Impact of New Firm Formation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Netherland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8,30(1):31-47

[15]Marrocu E,Paci R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Creativity[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12,36(3):354-391

[16]宁越敏,武前波企业空间组织与城市——区域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7]Henry Wai-chung Yeung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etitive Dynamics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An East Asian Perspective[J].Regional Studies,2009,43(3):325-351

[18]Ray HudsonRegions and Regional Uneven Development Forever? Some Reflective Comments Upon Theory and Practice[J].Regional Studies,2007,41(9):1149-1160

[19]Irwin E G,Isserman A M,Kilkenny M,et alA Century of Research on Rur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ssue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0,92(2):522-553

[20]Wei YH D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Transitional Institutions,Embedded Globalization,and HybridEconomies[J].Post-Soviet Geography and Economics,2007,48(1):16-36

[21]Martin R,Sunley PeterPath Dependence and Regional Economic Evolu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6,6(4):395-437

[22]Andy Pike,Andrés Rodríguez Pose,John TomaneyLoc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15

[作者简介]倪前宽(1992—),男,江苏宿迁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宋吉祥(1991—),男,安徽安庆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钱智(1965—),男,上海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及城市功能区识别。

猜你喜欢
区域发展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