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 民间永不褪色的时尚前沿

2017-06-03 10:14
旅游 2017年5期
关键词:什刹海北京

时尚似乎就是个现代时的词汇,它代表新潮习俗,代表超越性选择,代表拥趸,代表领军的走向,它是更新着变动着的,易被替代,難以长久。前沿性是它的特征。什刹海证明,时尚变迁的只是内容和形式,而它的内涵和特征却是恒久的存在,代代都有时尚。什刹海还证明,它是从不短缺时尚的,只要有什刹海,就有什刹海的时尚。

水网与帝都的和弦

什刹海在北京人的眼里就如杭州的西湖。水面比西湖小得多,但在城市中心。在城市中心的水面,再小也是珍贵的,趋水喜水是人的天性,有了水就有了心情,看什么都生动,何况这水确实清秀,水底的水草茎茎叶叶都看得一清二楚,草间浮游之物再小也逃不过人的眼睛。水的那股透亮劲儿入眼涤心,心被多少忧烦郁闷污浊着,一看见这水也就如它一样清澈了,明爽了。

什刹海有三海:前海、后海、西海。总体看,就像三片连缀起来的阔树叶儿横斜着,连接部分像葫芦腰。前海大些,中间一座小岛,海周围和岛上的树木,春天里鲜翠,入了夏又碧绿起来,有了缅甸翡翠的汪着光的亮色,夏深或秋初时,沿岸的荷花便盛开起来,几十天里都见亭亭玉立的红粉佳人,出浴太真。

前海后海之间的葫芦腰处还颇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上面架着古老的银锭桥。这里是老北京的一处名胜:银锭观山。历代题咏颇多,盛赞其美。主要是,这里能看到西山,桥西越来越阔的水面,凝目下,恍若与山接。借景效果,不是人为的设计,而是出自天然。古人看了,莫不动心,当时有钱有势的就在这里建园子。

外地人和外国人比北京人更垂青什刹海,他们被什刹海纠结的心更多系在文化的朝圣上。早就有名的北京胡同被一位摄影家炒得火爆,无数的摄友跟踪续炒,胡同的书籍也铺天盖地,让人以为到北京不串胡同就不是到了北京。而游胡同逛胡同则以什刹海为佳,什刹海不只是水域的名称,也涵盖着这一片地面,王府多、寺庙多、名人故居多,街巷胡同保护得好,名人的传说也多,单单传说版、历史版、现实版的和珅和和珅府就吊足了多少人的胃口。德胜桥东,后海北沿,是醇亲王府(摄政王府),王府中路,临海的府门挂的是国家宗教事务局的牌子,西路王府花园是宋庆龄故居。这座王府,康熙时代是明珠的宅子。恭亲王府,在已填平的西小海西北,四门各踞一条街巷胡同。南门在前海西街,东门在毡子房胡同,北门在大翔凤胡同,西门在柳荫街。恭王府这里最早的主人是和坤。恭亲王府再往北有庆王府,毯子房胡同与恭亲王府相邻着阿拉善王府,两府之间是一条夹道。恭王府西门外柳荫街的路西还有一座涛贝勒府,1930后改建为辅仁大学。郭沫若故居在恭王府东南,相距不过几百米,这里最早才是和珅的花园。郭沫若故居大门外的前海西街街口是人力三轮车的主要聚集地。体现老北京市井文化的人力三轮车也是什刹海地区一道亮丽的景观,一大早,候客的人力三轮车排成阵,海沿上排,王府门前排,钟楼广场上排,而拉客走起来又成龙,那是彩色的人文之龙,派头、气势之大,真有股回肠荡气的感觉。

但是,您要是把什刹海仅仅看成是休闲逛景之地,感受体验老北京市井民俗文化之地,它在您心目中摆的位置再高,都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什刹海。什刹海形成遗存至今的老北京的基础,是催生形成三朝帝都的老北京城的母水,也可说它是老北京的母亲湖。您现在看到的老北京城,就是因它而兴建而兴盛起来的。城市的选择,城市的建设,会有干条理由,万条理由,南北东西中国外国各有各的不同,但理由差异再大,必须有水可依有水供养则是共同的。紫气恒晟的帝王之都更是这样,水是城市生存、发展与活力之本。

北京海子多,几乎所有有点规模的水面都被称为海,这是沿袭了元人的习惯。我们追索的目光必须聚焦在一个元代人的身上,他是元代的开创者,他的名字叫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入北京之前,北京由金中都又回归为幽州城了,蒙古铁骑把女真人的政治中心赶到了汴梁,忽必烈入北京没有宫殿可住,金朝的宫殿遭遇了一场大火,已成了碎砖烂瓦,而金王朝的皇宫东南一片水域上的离宫却没有受到大的破坏,那片水面被称为太液池,离宫被称为大宁宫。大液池就是今天的北海、中海,大宁宫在今天北海叫琼华岛的人工岛上。但那时,无论是太液池还是什刹海,都叫白莲潭。白莲潭是一个既包括着太液池,也包括着什刹海的浩淼大湖,之间没有阻隔。忽必烈对这片水域印象太深刻了。他也是人,也有喜水乐水的本性,他更是政治家,雄心勃勃想一统天下。所以当他的大臣们提出迁都于燕的建议时他欣然应允,这片水让它看到了一统天下的大都之城的发展空间。

翻阅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史料,知道提出建议的至少有两人,一是巴图鲁。他说:“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另一个人,则是汉族学者、忽必烈的谋臣刘秉忠。刘秉忠是深受忽必烈器重的汉族人,1260年,在忽必烈继帝位时,他已跟了忽必烈侣年,饱学经书,深通历代的典章制度,易学以及天文地理、数术、律历都是专长。蒙古帝国的上京开平就是忽必烈交给他来主持设计、建造的,大都规划设计也由他来操办。一座被《马可·波罗游记》扬名四海的大汗之城渗透了刘秉忠的建城思想——说不上独创,秉承了《周礼·考工记》的传统理念而已,但弃莲花池水系而迁依高梁河、白莲潭水系却是他和他的弟子郭守敬的功劳。最主要的功劳还是郭守敬。

说北京城就不能不说郭守敬。

北京地面上古有两座城,周武王灭殷商之后,分别封黄帝之后于燕,封尧帝之后于蓟。燕的都城遗址经考古发掘后已被确认,蓟城之址却一直在争议,但大体位置还是不会偏差太多的,即如今北京的广安门一带。北京历代的城市也建在那一片,依托的是莲花池水系。辽南京城是北京的第一座帝都城,没离开莲花池。金中都城在辽南京城基础上,东、南、西各扩三里,也没离开莲花池。莲花池水系包括一池一河,池不大,但用水量对当时的弹丸都城来说也尽够了。莲花池还有水迹在,现开辟成莲花池公园,从莲花池公园可以望到北京西客站的大楼。

忽必烈的雄心和抱负是容不了区区一泓小池、区区一座小城的,一统天下的大都城必须有足够的水资源的支持,能够养活几十万人,还要有大的发展空间,浩荡宏阔的白莲潭进入了忽必烈的视野。

白莲潭在元代改叫了积水潭,也叫海子,它在永定河的旧河道上。它的供水之河高梁河(古称高亮河或高良河)是条很有意思的河,发源地在今天紫竹院那个位置,那个地方多地泉,涌泉成湖,湖水入河,水下行不远就是积水潭,再下游还有龙潭湖,串接成颇有气势的颇有规模的洼泽湿地和大湖泊。

元大都城是以积水潭东北岸上的一个点为中心规划建造的。在那个点上建了中心台、中心阁,以此到积水潭西岸为半径,确定了大都东西城墙的位置,以中心阁向南沿直线,直到丽正门为半径,确定了大都南北城墙的位置。形成的城市,呈近似正方形状。中心台、中心阁都已不存了,但它的位置就在今鼓楼附近,看到明清存留下来的北京钟鼓楼,也就知道元大都的中心是怎么回事了。

积水潭,也就是现在的什刹海,在元时被圈进了城内,成了内城之海。

运河最北码头的文化盛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必烈都在被粮食问题困扰着。幅员辽阔的中国不缺粮,中国有的是粮食。粮食的主产区(应该说是大米)却在江南,南粮北运是头痛的问题。忽必烈开辟了海上航道,海上航道的风险太大,两次跨海东征日本,都因遭遇风暴而全军覆灭。利用隋唐大运河旧河道走漕船,那条河道的中原部分却已成破碎的瓦罐,而且是曲线运输,多走出一千八百里。水陆联运,走一段水路再走一段旱路,运—石米要耗三石米的运费,实在太贵了。开挖山东河道,让南北大运河从弓形变为直线,漕船一直开进京城,这就是忽必烈听从郭守敬意见后的最终选择。

帮他做出这个选择的是郭守敬,其才华已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和信任,他把运河工程交郭守敬来办了,而且给了尚方宝剑。

积水潭地界,西海北岸西北的山包上有一座汇通祠,祠的后身紧邻北二环路,在从西向东开过来的车上一眼就能看到它。那是座很有气势的孤伶小祠,绿冠织云,红墙崇耸,与现代钢筋水泥的高架桥和崇楼巍宇形成鲜明的对照。祠为两进,前殿后楼,殿和后楼底层,基本都开辟为郭守敬纪念馆,殿门前塑着郭守敬坐像,更大的一尊郭守敬像则塑立在山包下,面西海而立。这当然不是古像,连汇通祠都是改革开放初期复建的。复建汇通祠,立郭守敬像,开设郭守敬纪念馆,应当说是考虑到了恢复历史原貌,利用名人效应,提升景观价值、旅游价值的,但谁又能说它不是一种资格的炫耀,一种骄傲的标榜呢!运河水利工程,此处是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在汇通祠下,你会不由自主地走到西边,再绕到北边,沿沟想找到北水关和石螭兽的踪影。石螭是镇水兽,阻城外水流,城外水入城时水势湍急,螭迎水倒喷,水被螭分为左右,其声自螭口中出,响如海潮。你当然也明白,这海潮声远离北京的时间已太久太久了,隔在城外的太平湖都变成了高楼大厦,那水势水声又从何处去寻?只有北京的老人们还淡淡记得那并不算小的湖面水影,它是宁静的,吞噬过老舍先生的英魂。

郭守敬主持修建的通惠河入积水潭,它的水不用旧源,是另在昌平的白浮泉的水,新开挖的河渠引水过沙河、清河而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的前身),与西山旺泉之水汇流,再由高梁河入大都城西水门进入城区,穿城而过,在文明门(今崇文门)与辽代开凿的运河萧太后运粮河相连,再进通州,穿通州城到张家湾接北运河,有了这条河,从山东过来的大运河上的漕船就可以直抵大都城的中心了,积水潭也因这条河而成了大运河最北的终端码头。

大运河北京城区内的终点码头风景是壮阔的,元史上“舢舻蔽水”四字的景象描绘足以激发你最浪漫的想象,你不敢相信,在风景如画温文尔雅的清丽水面上几百年前竟日日往来着上百上千条船。忽必烈视察工程,见后大悦,亲赐河名为通惠,并重重赏赐了郭守敬。他太重视这项工程了,宁可罢征日本,把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进来,还令丞相以下的官员皆操畚锸参加义务劳动,让郭守敬给他们派活。大臣们到工地上参加劳动只是装装样子,但足以鼓励民工。忽必烈的预期目标实现了。繁忙的积水潭运河码头必然激活市场,而大都城的布局恰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积水潭东北岸处在皇城后的集市区,这里的市场该是多么繁华和喧闹。

在曾是元大都市场的烟袋斜街,今又热闹起来,门市门脸一家挨一家,装饰装修各显神通,古典的,现代的,抽象的,写实的,和谐共辉,店主店家也非北京一地之人,台湾的、西藏的也来这里开店,南北东西商海风情大荟萃让人刻骨铭心。逛逛今日的烟袋斜街,元代的斜街气象也便近在眼前了。

运河和运河码头把积水潭造就成时尚前沿,明代,运河码头被迁到通州以后,积水潭清静了,而市场和潭沿依然繁盛,依然时尚,依然领导着娱乐和消费潮流,直至今日。什刹海的时尚江湖是从元代开始的。

水分为二,皇城根的时尚街区

元朝的积水潭,不管多么喧嚣热闹,都注定要成为历史。元朝是短命的王朝,像忽必烈那样的雄主恐怕也只有他一位。但今天的人会很怀念那个运河码头,它能让人在纯粹北方的大都市,找到水国江南的感觉。

明代的积水潭真的演变成江南了,不过是多样性格的江南中的另一种风貌。

明代有几件事改变了积水潭。北城墙南移了,移了近六华里,积水潭被新北京的北城墙一切为二,一部分甩在了城外。甩在城外的当是太平湖的前身,20世纪70年代北京修地铁前人们还能见到。最初移城墙的是徐达,他率军攻下元大都后,元大都变成了北平府。朱元璋是南方人,当然不会跑到北方来建都。朱元璋还很小气,不肯再让江南的大米流到北京,积水潭是乌潭龟潭的也不关他事,犯不上理会,本来就缩小了面积的城内水域就任由荒废。而夺了侄子位的朱棣这位皇帝很讲风水,白浮泉在他选定的天寿山陵域的前面,又是元朝的补水之源,干脆就把它废了,积水潭供水量因而减少,水面更加缩小,湿地和陆丘大面积增长。朱棣目光独特,把这样的地方赏赐给功臣建别墅,建园子开稻田种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缓解了思乡之苦。随他参与靖难之役的功臣大都来自江南,他了解他们的烦恼和欲望。地儿一分出去,不仅稻田显现出了江南风貌,景也不弱,通过名人刘侗、于奕正的笔和他们的《帝京景物略》,我们知道,这里已一步步成了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风景名胜区,时人的休闲时尚地。水鸟盛集,沿水而刹,而墅,而亭。寺庙里响着钟磬声,亭榭里响着歌声,遥见遥闻,隔水相赏。这里一年四季有一年四季的乐子。年初,看御马监的太监打着旗子,敲着鼓乐,赶着数百匹马来给马洗浴;中元夜有盂兰会,放荷灯、放烟火。夏天,荷花开了,亭子里摆着酒席,吃着喝着唱着,赏着荷花盛开也莺歌燕舞地享受人生。到了中秋,诗社开展活动,吟诗作对品芦苇采菱芡。入冬湖面结冰了,就玩冰床。雪天之后,冰床最有意思,有雪景的陪衬,冰床的规模也大,十几个十几个地集在一起玩。冰床,在冰上可行冰如飞,把冰床连在一起搞野炊、吟诗作乐更见名流雅士的情趣。到清代,这里出现了“八旗冰鞋曹”的阅兵式,皇帝率文武百官来,参阅的兵士脚穿冰鞋在冰上演练各种阵式,那可是一支相当可观的冰上队伍。冰上活动至今都在延续,一到冬天前海就成了冰场,简化了的冰床和花样滑冰一样活跃。清代晚期出现了荷花市场,荷花市场主要在前海,前海西沿曾有一条长堤,沿堤植柳,堤西植菱藕、芡实,荷花之日,小商小贩便来堤上摆摊设点,曲艺杂耍也来此表演,风味小吃摊、各类民俗表演和熙熙攘攘的人流,把前海整得像庙市。清末民初出现了晓市,也叫鬼市,破落贵族要活下去就把家中的珍玩古董拿出来到晓市上卖,偷偷摸摸地卖,黑灯瞎火的,点着灯笼、点着蜡烛,打着手电筒,顾着脸面,讨着实惠——古玩商淘货捡漏,破落子弟得钱,养家糊口,上门收破烂的也到这里来摆摊儿,他们从大户人家收上来的可全是好东西。鬼市养肥了古玩商和收藏界。改革开放后,曾经西堤的那个地方搞过古玩市场,估计是因搞不过潘家园,改成了食街,酒吧街,街南面向北海修了一座古香古色的大牌楼,入牌楼不是前卫酒吧就是仿古食府,临海搭棚,设座赏荷赏风景。

运河码头是明永乐朝彻底废止的,漕船不许进城,只能停在通州。建文帝朱允火文生死不明,把他攆下台的永乐帝怕他混在漕船里进城来闹事。

从明代起积水潭这一带的名字既杂又乱,各有各的叫法,叫西湖的、叫北湖的,叫净业寺湖的,十刹海和什刹海的名也出现了,到民国什刹海之名才锁定下来,不过也有大统一中的小混乱,譬如后海,是指银锭桥西至德胜门桥东那一片水域。可在老百姓的概念里,后海就是什刹海,前海、后海都算着。

名称的变化与人文的嬗替紧紧相依。什刹海原本有其寺,本就是一个寺名,到后来就成了这里多寺的泛称了。水域也是隔了连,连了隔。元朝把太液池和积水潭分开了,明代又让它们通了流,太液池也叫北海、中海,在中海之南又挖了南海。稻田在城内早就不见了,陆地面积一再扩张,成了府第民宅,成了街,成了胡同,成了机关团体的建筑用地。唯有时尚的休闲娱乐精神,到现在都没有变过,如今去什刹海,水畔的酒吧街风味在京是独一份,别处模仿不来,它有水而且水面的规模依然很大;夜夜狂欢,且中外结合,酒吧、咖啡屋大都在古香古色的房子里,体现出中国特色、什刹海特色,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联姻,让来京的老外痴迷,更让年轻人沉醉。

老外“驴友”在网上把这里评为夜生活嬉游最佳线。

什刹海,是永不褪色的时尚前沿。

猜你喜欢
什刹海北京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北京,北京
我们得为属地留下些什么
最美什刹海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