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医学生经历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其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

2017-06-05 15:14孟利敏林栋美温艳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认同感场所医务人员

孟利敏,林栋美,温艳萍,王 欣

(1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78646437@qq.com;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实习医学生经历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其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

孟利敏1,2,林栋美1,2,温艳萍1,2,王 欣1,2

(1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78646437@qq.com;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 了解医学生在实习期间经历医院暴力的现状及其职业认同感。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赣州市某医学院校实习后返校的5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经历医院暴力的特点,比较是否经历医院暴力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差异。结果 问卷有效回收率90.8%,其中61.4%的医学生曾目睹过他人遭受医院暴力,8.1%医学生本人遭受过医院暴力;医学生经历的医院暴力以低频度、情感暴力为主;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总体评分为(117.05±19.65),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经历与未经历医院暴力的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比较,在职业认知维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职业认同感总分和其他4个维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关注医学生经历医院暴力的现状和职业态度,并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心理疏导,提高其应对医院暴力的能力,增强其职业认同感。

医学生;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职业认同感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也称医院暴力,是指医务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和攻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的明确的或含蓄的挑战。本文阐述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以下简称“医院暴力”)主要是指患者对医务人员(或医学生)的各种类型的暴力行为。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和重视医院暴力。2012年,中国医院协会调查显示:我国发生暴力伤医医院的比例高达63.7%[1]。医务人员是医院暴力的直接受害者,实习医学生也被视为医院暴力的亚高危人群。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职业态度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研究显示[2],医院暴力对医学生从事医疗职业的信心、职业价值观都会产生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实习医学生遭受医院暴力情况以及职业认同感,分析医院暴力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以期稳定医学生专业思想,保障医务人员队伍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对象

2015年3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选取赣州市某医学院校实习后返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4份,有效回收率为90.8%。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主要包括3个部分。

2.1.1 一般资料。

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包括研究对象的专业、层次、性别、年龄等。

2.1.2 医务场所暴力量表。

采用王培席编制的医务场所暴力量表[3],该量表由目睹医务场所暴力、遭受医务场所暴力 2 个维度 1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分为四个等级。各条目计分方法为:没有目睹(或遭受)该类型暴力计0分、1次计1分、2~3次计2分、4次及以上计3分,每个维度计0~15分。每个维度的频度分级为:零频度(0分)、低频度(1~5分)、中频度(6~10分)、高频度(11~15分)。该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34、0.896、0.920。为进一步学生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看法,本研究还设计了一个开放问题作为补充。

2.1.3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表。

本调查表是在张丽莉的职业认同感量表[4]基础上修订而成。该量表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承诺、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的6个维度,38个条目组成。采用 Likert 5点计分法,按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职业认同感越高。其中4题为反向计分。该量表Cronbach′s α=0.917,分半信度系数为0.932,经主成分和因子分析,KMO=0.915,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1.153%,信度和效度较好。

2.2 资料收集方法

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课题组对问卷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严格遵循匿名、自愿原则。在进行问卷填写前,先由调查人员讲解研究目的及填写注意事项,请调查对象据实填写。填写时间为 20 ~30分钟,自行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

2.3 统计分析

利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赣州市某医学院校2015届即将毕业的学生,均完成了10个月临床实习,共计454人,其中男生152人(33.48%),女生302人(66.52%);年龄(22±1.46)岁;护理本科82人(18.06%),护理专科110人(24.23%),临床专科80人(17.62%);临床本科182人(40.08%)。

3.2 实习医学生经历医院暴力基本情况

表1、表2显示:60.4%的学生曾目睹暴力,以低频度暴力为主,其中目睹的暴力类型主要是情感虐待,其次遭受威胁。8.15%的医学生曾遭受过暴力,以低频度为主,其中遭受最多的是情感虐待,其次是躯体攻击。

表1 实习医学生经历的医院暴力等级分布表(n=454,%)

表2 实习医学生经历的医务场所暴力类型和频次表/n(%)

3.3 医院暴力对实习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表3显示,是否目睹暴力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总分和内部5个维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职业认知维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是否遭受暴力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总分和内部各维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是否经历医务场所暴力对实习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3.4 经历医务暴力的实习医学生的看法

274名曾经历过医院暴力的实习医学生中,60%的学生陈述了自己对医院暴力的看法。笔者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医院暴力发生的原因分析、应对医院暴力的建议以及经历医院暴力后自己的感受。

3.4.1 医院暴力发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医院暴力发生的原因,60%的学生认为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沟通缺乏,导致患者及家属无法理解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或医疗行为。43%的学生认为医疗环境不佳,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理解和信任。36%的学生认为对医闹处罚力度不够,医院安保措施不到位,从而导致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23%学生认为患者对医院望值过高、医务人员自身态度不好、医务人员得不到尊重也是引发医院暴力的原因。

3.4.2 应对医院暴力的建议。

60%的学生提出应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29%的学生提出医院应加强安保措施,并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10%的学生提出面对医疗暴力,医务人员应及时呼救,必要时予以反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3.4.3 经历医院暴力后个人的感受。

25%的学生表示医疗职业太危险,35%的学生表示有过改行的念头,3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不安全感、伤心、害怕、无能为力等心理状态。

4 讨论

4.1 医院暴力对实习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总体水平偏低

本次研究显示,大部分医学生曾目睹过他人遭受暴力,少部分医学生本人曾遭受过暴力,且暴力的类型均以情感暴力为主。这与周玉静[5]对实习护生经历医院暴力的类型以心理暴力为主的研究结果一致。但研究结果显示,经历医院暴力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总分及其内部各个维度(职业情感、职业期望、职业行为、职业价值观)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仅在职业认知维度,目睹医院暴力的医学生的评分低于未目睹的学生,且职业认同总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可能与近年来,媒体和社会对医院暴力事件的报道和关注较多,大部分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通过各种媒体或其他途径对医院暴力有较多的了解,也形成了基本稳定的职业认同感,表现出对医疗职业信心不足。这从本次经历医院暴力的医学生主观描述中也得到了体现。

4.2 实习医学生对医院暴力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应对能力

135名医学生表达了他们对医院暴力的看法,能客观分析医院暴力发生原因,如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沟通缺乏、医患缺乏信任、社会对医闹处罚力度不够、患者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医务人员自身态度不好等,这些看法在王晨[6]等对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数据进行医院暴力的原因分析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印证。面对如何防范和应对医院暴力,学生仅从加强医患沟通和增加安保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看法,说明学生应对医院暴力的知识相对缺乏。许多学生表示自己面对暴力的发生感到无能为力[7]。

4.3 应加强实习医学生对医院暴力的应对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

近些年来,医院场所暴力伤医呈现上升趋势,医务人员遭到谩骂、威胁发生医院高达96%。住院区、就诊区、办公区成为医院场所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的高发区[8]。学校和医院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医疗暴力可能带给医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提高其应对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人文素养,预防医院暴力的发生。通过开设医院暴力相关讲座、选修课,让医学生能客观分析医院暴力发生原因,能理性看待各类医院暴力事件;教会医学生面对医院暴力时必要的应对技巧,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医院应将医院暴力纳入实习生岗前培训教育计划中,紧密结合临床常见医疗纠纷或暴力实例,开展医院暴力预防、控制和应对能力的培训;另外,医院还应高度关注经历医院暴力(目睹他人或本人遭受)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医院暴力发生后第一时间,对其开展集体或个别心理疏导,增强心理防御机制,减少其负面影响,提高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9]。

5 小结

大部分实习医学生都经历过医院暴力,对其发生的原因能客观认知,但应对能力欠缺。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偏低,对未来即将从事的医疗职业环境缺乏安全感。因此,学校和医院应高度重视医院暴力事件对医学生的负面影响,主动开展医院暴力预防、控制和应对能力的教育,并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提高学生对医院暴力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并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要从事的医疗卫生行业。

[1] 张晓奥,尹梅.医院暴力伤医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医学人文,2015(2):19-20.

[2] 黄娇娇,欧阳静,李斌.暴力袭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的调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2):227-230.

[3] 王培席.医务场所暴力调查及理论模型研制[D]. 成都:四川大学,2006:4.

[4] 张丽莉.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5.

[5] 周玉静, 艾婷, 沈文钊,等.实习护生对医院暴力事件认知态度及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9):72-75.

[6] 王晨,曹艳林,郑雪倩,等.医患双方对暴力伤医事件的认知与态度分析[J].中国医院,2014,18(3):7-9.

[7] 屈丹,郑蔚,孙萌.实习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心理应激反应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09-110.

[8] 贾晓莉,周洪柱,赵 越,等.2003-2012年全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2014,18(3):1-3.

[9] 刘琼瑶,王艳,周小花,等.医患纠纷现状对医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999-1001.

〔修回日期 2017-01-07〕

〔编 辑 李丹霞〕

Investigation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Workplace Violence the Intern Experienced and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MENGLimin1,2,LINDongmei1,2,WENYanping1,2,WANGXin1,2

(1SchoolofNursing,GannanMedical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E-mail:278646437@qq.com; 2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GannanMedical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spital violence medical students experienced during the internship period and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Method: With the method of cluster sampl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00 medical students from a medical college in Ganzhou,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 violenc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dical students who experienced violence and those no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questionnaire was 90.8%, of which 61.4% of medical students had witnessed hospital violence, 8.1% of students had experienced hospital violence; the hospital violence that medical students experienced were characterized by low frequency and emotional violence. The overall score of personal identity was (117.05±19.65), was in a medium level. Among the comparison of personal identity between the medical students who had experienced violence and those no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ccupational cognition dimension (P<0.01),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 and other four dimensions (P>0.05). Conclus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spital violence that students experienced and their professional attitude, carry out targeted training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respond to hospital violence and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Medical Students; Hospital Workplace Violence; Professional Identity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度项目JC1454

R195

A

1001-8565(2017)04-0476-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4.19

2016-12-02〕

猜你喜欢
认同感场所医务人员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远离不良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