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与医养服务供给对策*

2017-06-05 14:20周晓平
中国卫生统计 2017年2期
关键词:空巢医养居家

邓 敏 周晓平

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与医养服务供给对策*

邓 敏1周晓平2

卫生部统计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2倍,老年人60岁后余寿中有60%~80%的时间是带病生存。在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与慢性疾病多发的现实环境下,由年龄结构变化导致的医疗服务需要量和医疗服务费用正在不断攀升,但有限的医疗资源却难以满足不断高涨的需求,尤其是对医养结合的需求。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解决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201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2016年国务院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探索中医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成为“医养结合”实践的新路径。本文以健康养老为目标,研究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偏好和需求内容,对于揭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优化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资源和养老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形成中医药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回顾与测量模型设计

1.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国内外文献回顾

Fay和Owen、Leibing等指出了家庭对于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1-2]。Koskela对影响居家养老实施因素进行分析[3]。袁小波认为应对老年人养老需求做进一步细分[4]。滕海英等和罗盛等对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做进一步分析[5-6]。但针对中医药特色的医养需求的研究十分有限,Liu发现中老年人群使用中药频率较高[7],中医药也主要面向慢性疾病治疗[8]。宫芳芳等探索居家养老模式中医养融合的实现路径[9]。唐农提出中医药资源对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具有独特和关键作用[10]。

通过文献回顾并梳理发现,随着健康老龄化的发展,居家养老和中医药特色养老已得到重视,但仍存在以下不足:① 关于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方面,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护理与生活协助方面,医疗需求分析涉及较少,有待进一步补充;② 关于“医养结合”方面研究,学者们已经开始提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的重要性,但还缺乏探究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服务的核心需求。

2.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测量模型

根据现有居家养老老年人需求的相关研究,老年人养老需求主要有医疗和生活两个方面,将医疗和生活需求外的相关配套或服务支持作为辅助需求,并分为四个部分:一般医疗需求、中医药养疗需求、生活需求和辅助配套需求(表1)。

表1 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测评的关键变量

依据表1设计问卷,除一般人口统计特征信息之外,问卷主要对上述四类需求进行测量,它们对应于问卷中26个测量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观测指标主要在对各变量内涵的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参考数位学者已使用的问卷或量表。在实证调查过程中,考虑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最大的区别在于,日常生活、看病就诊等没有专业人士帮助,需要他人(家庭成员或其他社会人士)的协助,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将居住情况作为一个重要分类变量。

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统计分析

1.数据收集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20.08%,70岁以上占老年人口的44.40%,其中空巢老人超过15.5万人,独居老人接近7万人。根据“9064”目标要求,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居家养老。在南京市发放问卷300份,受限于样本条件限制,最终收回的有效问卷共203份。有效问卷的人口统计特征详见表2。总体看来,该调查样本基本反映了本市老年人口的统计特征,代表性较好。

表2 样本人口统计特征分布情况

2.数据分析与结果

(1)信度与效度检验

利用SPSS软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966>0.7,说明量表信度很好。KMO值0.946>0.7,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2)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居住情况分为三类群体(独居、夫妻同住和子女等同住),KMO值分别为0.807、0.903和0.890,通过因子分析为三类老人提取出2项、4项和4项核心需求(表3)。考虑文章篇幅,汇总三类人群服务需求的成份矩阵形成表4。

表3 三类居住情况下老年人服务需求因子分析解释的总方差

表4 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成份矩阵汇总

其中,X11为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X12为疾病诊治、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X13为临终关怀。X21为中药理疗和中医汤剂;X22包含中医健身、中医饮食调补、中医特色服务(针灸、火罐、刮痧、推拿、按摩和贴敷等)和中医健康讲座。X31包含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和入浴更衣;X32为陪同外出和社交;X41包含社区医务室、接诊、上门医疗、家庭病床和辅助仪器;X42包含适老化家庭器具、老年用品、紧急呼救器和社区环境。

由表4可见,不同居住条件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共性,排在首位都是中医药养疗需求,其次是日常生活需求。然而,差异也十分明显: (1)一类人群: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非常集中,第一位是中医药保健需求X22(包括中医运动健身、中医饮食调补以及中医特色服务)。第二位是日常生活需求X31(主要是洗衣做饭和入浴更衣)。关于中医药养疗服务,他们更需要保健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治疗方面,这与另两类人群明显不同。

(2)二类人群:一类和二类人群同属空巢老人,对中医汤剂、理疗和中医特色服务十分亲睐,排在第二位的与其他两类人群一致,也是日常生活需求X31(入浴更衣)。第三位是中医药保健中的中医运动健身和中医饮食调补服务。第四位是对接诊的需求。

(3)三类人群:中医药治疗服务X21(中医理疗)排在首位;其次是日常生活需求(入浴更衣)。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对于精神层面(陪同外出)也有所要求,这与空巢老人存在显著差别。第三位是中医药保健需求X22(中医健身、中医饮食调补和健康讲座)。第四位是对西医的预防需求X11(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

此外,相对于非空巢老人(三类人群),空巢老人对家庭病床的需求十分强烈。

中医药特色居家养老的医养服务供给对策

1.增加中医药保健服务项目,引导老年人健康养老

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并不等于健康寿命的延长,伴随着老年人口寿命的延长,其带病期也在延长。中医药在老年人中的群众基础较好,可通过定期授课、讲座、观影等形式,在社区开展以下活动:①选择专业人士,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的教学和讲授,帮助老年人通过长期、适度的运动舒经活络,增强体质;②基于中医食疗学、中医饮食营养学、中医药膳学等为老年人开展药膳食疗服务,辅导老年人健康饮食;③建立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标准,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服务,帮助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形成针对不同健康状态老年人保健服务包,为居民提供含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个性化和便捷化的中医保健服务;④对有强烈需求的老年人(空巢老人优先)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2.重视身体护理和生活协助,辅助老年人舒适养老

日常生活照料是老年群体特殊而又普遍的客观需求。由于年龄增长导致身体机能弱化,或因疾病等原因导致日常生活有障碍,原来能够独立完成的活动现在需要他人协助,从而引发老年人对照料的需求。空巢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率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11]。空巢老人因缺乏生活助手,对于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更为突出与集中。此外,空巢老人(一类和二类人群)对洗衣做饭或打扫卫生的服务也较为偏好。而涉及包含精神层面交流的社交活动,非空巢老人相对于空巢老人的需求更高一些,后者目前主要强调基本生活方面的辅助服务。在进行日常生活服务供给时,可以按需供给,并且加大对入浴更衣的服务量,同时,重视空巢老人人群的生活需求,并为非空巢老人提供适当的精神慰藉。

3.发挥中医的心理养生特色,支持老年人快乐养老

非空巢老人由于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环境,他们的养老需求主要强调精神交流和慰藉。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则更集中在身体健康方面,精神慰藉并未成为其主要需求。这并非证明他们对精神层面没有要求或者要求很低,而恰恰说明他们在资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障身体健康对他们而言,是更现实和迫切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尤其独居老人)由于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极容易造成性格的固执、偏执等,在精神上容易有孤独、压抑感,可能会造成一些悲剧,需引起重视。养老不仅仅体现在身体上的健康,还有心理上的健康。中医重视与病患的深入交流,以了解不适之表现,从情绪方面疏导患者,并通过双向沟通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因,帮助病情治疗。在提供中医药特色医疗保健服务的同时,帮助疏解老年人心理压力和孤独感,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1]Fay and Owen.'Home' in the aged care institution:authentic or ersatz.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35:33-43.

[2]Leibing,et al.Liminal homes:Older people,loss of capacities,and the present future of living spaces.Journal of Aging Studies,2016,37:10-19.

[3]Koskela,et al.Active Residents in Care Homes(ARCH):study protocol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s of a whole-systems activity programme in residential care homes for older people.Physiotherapy,in press,2015,doi:10.1016/j.physio.2015.12.001.

[4]袁小波.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人民论坛,2014(17):57-59.

[5]滕海英,等.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医疗需求与负担调查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3,30(2):259-260.

[6]罗盛,等.基于对应分析的城市社区不同类型老年人健康服务项目需求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6,33(5):880-882.

[7]Liu,et al.The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Adults:Results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15,16(11):1002.e1-5.

[8]Wang,et al.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2015,23(4):603-611.

[9]宫芳芳,等.医养融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市中心医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现代医院管理,2015,13(2):2-4+1.

[10]广西中医药大学宣传部.唐农代表: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2-2.

[11]周秀慧,等.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价值工程,2012,31(33):300-302.

(责任编辑:张 悦)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SJD840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CRK015)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210023)

2.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10023)

猜你喜欢
空巢医养居家
医养当兴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