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绣花”功夫抓扶贫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鲁山脱贫攻坚调研侧记

2017-06-05 15:00卞瑞鹤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绣花调研组调研

本刊记者 卞瑞鹤

拿出“绣花”功夫抓扶贫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鲁山脱贫攻坚调研侧记

本刊记者 卞瑞鹤

王保存(右三)走进贫困户家中,和他们亲切交谈。

5月4日至5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保存亲自带队,对平顶山鲁山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从去年到现在,这是他第六次赶赴这里调研脱贫攻坚。

暮春的鲁山县,群山披绿,溪流潺湲。虽然风光绮丽,生态良好,但这里目前仍是国家级贫困县。认识鲁山,从下汤镇开始。下汤镇是鲁山县历史名镇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按照原计划,4日上午就要去几个贫困村进行调研的,但抵达鲁山时,已近中午,调研组便决定就近在下汤镇吃饭。甘甜的红薯、新鲜的野菜、爽口的玉米粥、外焦里嫩的发面馍,一顿丰盛的家常饭,将这里的地域风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次调研以暗访的形式进行,分为两组,第一组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保存和省人大农委副主任委员张成智带队,第二组由省人大农委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盛国民和省扶贫办副巡视员吴树兰带队。记者跟随第一组进行调研。

下午2时30分,调研组向各自目的地进发。车辆沿着平坦宽阔的山路前行,透过车窗,眼前皆绿色,田野上仿佛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山峦被苍翠的草木覆盖。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的民居显得稀疏,它们有的连成一小片坐落在山脚下,有的兀自独立地点缀在山腰上,房屋也是有的高大气派,有的低矮破旧。

团城乡寺沟村是本次调研的第一个村。下了车,调研组便直奔村委会。由于是暗访,提前并未告知,有的村村支书或村主任也不在家,驻村第一书记甚至乡镇领导,也是临时接到通知急匆匆赶来。

寺沟村村委会位于山脚下,四周被葱郁的树木包围,院子不大,有关脱贫攻坚的宣传内容醒目地张贴在墙面上。一走进村委会办公室,王保存就让拿出贫困户资料,分发给调研组,让大家就建档立卡是否规范、扶贫对象信息是否准确、帮扶措施是否合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是否到位等问题,进行认真查看和问询。

现场的气氛很是紧张,面对一丝不苟的调研组,当地陪同人员屏气凝神,空气也仿佛一下子凝固了,除了翻看资料的响声外,没有任何嘈杂声。很快,一些问题被找到了,调研组毫不留情,当场指出,并严肃提出了整改建议和要求。

寺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是来自鲁山县公安系统的何向东,身材健壮的他,工作却细致入微。面对调研组的严格询问,许多人都有些招架不住,但他从容应答,特别是说起自己所负责的贫困户,更是了如指掌。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一户不漏,一户不落,要加强与贫困户之间的互动,对贫困户的情况了解清楚。”王保存现场指示。

有些贫困户的家,目前还是用土坯建造的老房子。

从贫困户档案中,王保存随机抽取了几份,并提出去他们家里看看。

贫困户吴强家位于寺沟村最西头,位置虽然偏僻,但很好识别。这是一个有着岁月印记的老院落,院墙和房屋主要由土坯建造,被风蚀了的古砖老瓦表面脱落严重。

吴强家共8口人,人均3分耕地,一共2亩林地,父母年迈,孩子年幼,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他和妻子身上。现在,吴强外出打工,妻子王玉莲留守家中。王玉莲是湖北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个个头不高的中年妇女,竟是一个勤劳持家能手。她不仅把破旧的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屋里更是被她拾掇得整洁有序。除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她还结合产业扶贫项目,抽出时间养蜜蜂。

“王玉莲同志真不错啊!虽然家里不富裕、负担大,但乐观自信,精神面貌很好。”王保存由衷地夸赞道,“这样的家庭,充满幸福。脱贫攻坚,就是要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王庆伟是调研组到达的第二个贫困户,这是一个三口之家,虽然居住在半山腰,但交通便利,环境很好。王庆伟55岁,身材高大,与乐观的王玉莲相比,他对生活的态度显得消极。他抱怨说妻子高血压,自己有结石病,儿子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生活压力很大。

走进屋内,迎面是几袋错乱堆放的粮食,上面布满了尘土,桌椅板凳等其他物件杂乱无章,特别是里屋,到处是捡来的瓶瓶罐罐。

“看你家里乱的,就算身体不好,整理下屋子还是可以的吧。孩子在外打工,如果有一天领个女朋友回来,家里乱成这样怎么能行?”随行的女同志,现场对王庆伟提出善意的批评。

虽然家里确实有些困难,但综合来看,王庆伟生活压力并不太大,如果勤劳肯干,脱贫还是很容易的事。去年,村里通过产业扶贫,就帮助他养了5头猪和一些鸡。

“有病不怕,要有致富的精神,不能懒惰,更不能消极。”王保存给王庆伟打气说,“你们家人少负担轻,一年养几头猪或者几十只鸡,就能脱贫了,并且日子还会过得不错。”

离开王庆伟的家,王保存向随行人员建议,扶贫要先扶智,要首先让贫困户在精神上有致富的劲头。

距离王庆伟家不远,是村民高孩的家。27岁的他,现在是3个孩子的父亲,母亲年迈且精神失常。与许多贫困户一样,通过精准扶贫,高孩家里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

“孩子再大些就好了,到时候你和妻子就都可以出来打工挣钱了。”王保存一边问询他的生活情况,一边安慰说。

高孩的母亲住在院子侧面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发现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陌生人,她似乎怕被大家看到。她衣着破旧,手拄一根小木棍,佝偻着萎缩得严重的身体,蹒跚着向外走去。

高孩兄弟两人,还有两个妹妹,即使生活有困难,也是可以让母亲安度晚年的。看着老人慢慢走远,王保存颇有感慨地说:“赡养老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脱贫攻坚一定不能把老年人甩到一边。即便贫穷,也要照顾好他们,特别是年轻人,要为下一代树立起孝敬老人的榜样。”

牛王庙村属于非贫困村,这是调研组第一天调研的最后一个村子。该村共有27个贫困户、61名贫困人口。村里建设的清水河社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与风光无限的社区相比,该村的扶贫攻坚工作却显得不尽如人意。在这里,调研组针对贫困户档案中出现的填写不规范、不详细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王保存严肃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精准,不能草率应付,不能大而化之。

山村的早晨,是那样的凉爽清新。

5日上午,调研组一早就来到了熊背乡大麦王村。和第一天一样,来到村里,调研组还是先到村委会查看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并从中找出问题,提出建议,而后随机挑选几份贫困户档案进行重点问询,再走进家中了解情况。

在大麦王村,吴保乾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贫困户,妻子是湖南人,名叫欧阳勤。吴保乾在外面打工,妻子在家照看80多岁的婆婆和两岁的孩子。现在,他们住在二哥家的老房子里,新房子正在建造。房子虽然破旧,但整个院落被欧阳勤打扫得干干净净。调研组到来时,她正陪着婆婆坐在枝叶茂盛的葡萄树下逗孩子玩耍。

欧阳勤25岁左右,对未来的生活,她充满憧憬,很有想法。她说像她这样年龄的妇女,很多都是因为照看孩子和老人而留守家中,她们很希望能在家门口找到就业的门路。

听她这么说,王保存当即向当地干部建议,要想方设法在村里引进一些比如工艺制品、首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好让留守妇女或者老人能够就近就业,甚至在家里实现就业。

上午11时左右,马不停蹄的调研组在相继对两个贫困户进行调研后,最后在南子营村见到了70多岁的崔永福。见到他时,他和精神有些失常的儿子正在卸载砖块,满脸的灰尘。

看着本应颐养天年的老人还在干如此繁重的体力活,大家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像这样上了年纪,又缺少儿女照顾的老人,现在要想方设法帮扶他们,将来政府还要对他们兜底。”王保存叮嘱说。

中午时分,两个调研组在熊背乡政府会合,而后和当地政府人员一起召开了座谈会。会议上,王保存、盛国民、张成智、吴树兰等,先后根据所调研的情况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

“我们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充分理解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要痛下决心,拿出‘绣花’的功夫,丝毫不差地精准扶贫;要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机制,对干得好的干部要提拔重用,干得不好的要追究责任。”王保存最后强调。

猜你喜欢
绣花调研组调研
松鼠绣花
岜沙苗寨绣花女
云浮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龙美达石材共享平台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电脑绣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武夷山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武夷山市进行督办
国务院参事调研组到广东省调研强制性标准化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