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激发活力 团结共谱新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心聚力

2017-06-05 15:09本刊编辑综合
21世纪 2017年4期
关键词:俞正声民主监督人民政协

文/本刊编辑综合

民主激发活力 团结共谱新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心聚力

文/本刊编辑综合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凝心聚智谋发展,同心同德铸伟业。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期间,2000多位政协委员将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协商议政,认真履行职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力量。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内气氛庄重热烈,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协会徽悬挂在主席台正中,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韩启德、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林文漪、罗富和、何厚铧、张庆黎、李海峰、陈元、卢展工、周小川、王家瑞、王正伟、马飚、齐续春、陈晓光、马培华、刘晓峰、王钦敏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在主席台就座,祝贺大会召开。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205人,实到2134人,符合规定人数。

下午3时,杜青林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唱国歌。

大会首先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议程。

俞正声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俞正声从7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人民政协的工作。他说,2016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勇于历史担当,保持战略定力,驾驭复杂局面,引领改革发展,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进军,打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之战,取得新的显著成就。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深刻分析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和任务,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调查研究扎实深入,协商议政成果丰硕,民主监督实效增强,团结联谊广泛拓展,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作出重要贡献。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俞正声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组织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建言献策作为工作主线,着力做好思想引导、汇聚力量、议政建言、服务大局的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胜利召开。

俞正声强调,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高度重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要作用,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对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作出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这些都为新形势下政协民主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人民政协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自觉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扎实推进民主监督,善监督、真监督,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势和特色,更好推动中共中央大政方针贯彻落实。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代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他说,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交提案5769件。经审查,立案4279件。截至2017年2月20日,99.84%的提案已经办复。

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同志还有:马凯、王沪宁、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孙春兰、孙政才、李建国、李源潮、汪洋、张春贤、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栗战书、郭金龙、韩正、赵洪祝、杨晶、王胜俊、陈昌智、严隽琪、王晨、沈跃跃、吉炳轩、张平、向巴平措、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张宝文、陈竺、常万全、杨洁篪、郭声琨、王勇、周强、曹建明等。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列席开幕会。各国驻华使节应邀旁听开幕会。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京闭幕

汇聚磅礴力量,共襄复兴伟业。3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号召,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闭幕会。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韩启德、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林文漪、罗富和、何厚铧、张庆黎、李海峰、陈元、卢展工、周小川、王家瑞、王正伟、马飚、齐续春、陈晓光、马培华、刘晓峰、王钦敏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在主席台就座。

上午9时30分,闭幕会开始。俞正声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203人,今天实到2101人,符合规定人数。

会上,委员们用表决器进行表决的方式,增选梁振英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随后,俞正声请梁振英到主席台就座。

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政治决议。

俞正声在讲话中说,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深入界别小组听取意见,与委员们互动交流,共同谋划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措施,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机活力。广大政协委员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衷心拥护支持,对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卓著成就倍感振奋鼓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光明前景充满必胜信心。委员们围绕今年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扎实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提出重要意见和建议。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是一次发扬民主、共商国是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大会,是一次意气风发、奋发有为的大会。

俞正声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置身伟大时代,投身伟大事业,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有效凝心聚力,切实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努力画大同心圆,凝聚强大向心力,汇集更多同行者,形成广泛正能量。要勤勉履职尽责,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真诚协商、务实监督、深入议政,多建诤言,共谋良策,推动中共中央大政方针落地见效,促进人民福祉不断改善。要严格修身律己,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守法遵章,拒奢尚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心系国事、情牵民生、德润人心,做一个有定力、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政协委员。

俞正声指出,今年是十二届全国政协工作的最后一年。一届政协委员,一生政协情缘。我们要倍加珍惜宝贵时间,倍加珍惜委员荣誉,锲而不舍,奋发向上,不忘初心,敬终如始,恪尽职守,不懈怠、不松劲、不停步,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和人民政协舞台上,定格人生奋斗坐标,留下生动政协故事,以新的业绩为人民政协事业增光添彩。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闭幕。

猜你喜欢
俞正声民主监督人民政协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俞正声在会见台湾青年参访团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人民一起努力
俞正声促研台青登陆就业对台政策“主动做”
俞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