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2017-06-05 22:05
同学少年·作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行囊生命文化

享文化之繁华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生的意义,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之水的感伤……染一指墨香,览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根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我们的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美轮美奂的中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绚烂壮美的文化而愈发伟大。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的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弥漫在幽咽的二胡声里,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流转于动听的锦瑟之音里,轻拢慢捻之间涤荡了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化作文化的载体,丰富着心灵的世界,承载着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张大千绘出梦幻敦煌,继承了那千百年来的古老信仰;齐白石画得自然风物,闪现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震撼着人们的审美神经……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宕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在纸笔间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汉字本身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下笔如丝带般拂过的清新……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方寸间,钳制不住笔底的雄浑洒脱,笔锋回转之间,彰显着文化的典雅厚重,如深潭微澜,如雪底苍松。

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既有张若虚“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静,又有李白“起舞弄清影”的飘逸烂漫。篇篇锦绣,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

文化之美常荡漾于我心间。那里有雕梁绣柱的轩榭厅廊,那里有华衣美服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文化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如枝头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求知之舟,渡文化之沧海,畅享那份美好与真挚,收获文化之妙语,歌吟一生,幸福一生。

这样的行囊,希望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作文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

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體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

整体评价:

文章以“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为主题,开篇以虚构的场景导入话题,然后以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建筑、戏曲、服饰等符号为例,具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文化对生命的意义。文句整散结合,铿锵有力,文采飞扬,韵味无穷,无论是评述人物还是品评艺术,论见精辟,诗意盎然。

(王淦生评价)

行囊

去集训前,妈妈拼命往我的行囊里装东西,有饭盒、衣服、鞋子……还唠唠叨叨,把一些做人的道理也放了进去。等到了营地,翻检行囊,我发现带来的东西有些用上了,有些没用上,而还有一些有用的东西却没有放进去。

第一天下午,举行“破冰”仪式并进行“自管会”干部选举。在“破冰”仪式上,教练通过一个个游戏,让我们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在选举会上,周围的同学都鼓励我参加竞选,可我缺少思想准备,行囊里没有“勇气”,只有万—选不上很没面子的“顾忌”,结果失去了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而事实上,成功是留给行囊中有勇气的人的。

第二天上午,制作罗马战车。我们是以十几个人为一个团队来进行制作的,因此合理分工就显得十分重要。可我们的行囊里恰恰缺少这样东西,大家只想尽快完成制作,根本没有想到先做好分工,结果犯了很多错误。就说拿个图纸,竟先后换了三个人。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制作的思路和流程也不一样,想要把几个人的思维翮入到一个模型里,结果当然要失败。最后观看其他组用做好的战车相互“进攻”时,我的心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落。可是再想想,还不是因为我们的行囊里缺少“协作分工”这个宝贝。

第二天晚上,训练军姿。刚开始练站立时,没觉得有什么难度,可随着时间的加长,我开始腰酸腿疼,再加上室内比较热,我的汗真的达到了“如泉涌”的地步,呼吸也愈发急促起来。站了一个小时后,有人因身体不适而蹲下休息,有人因过度劳累而呕吐,甚至还有体格差些的直接晕了过去。不一会儿,我前面的人几乎都蹲下了,于是我也想放弃。可是我突然想到,妈妈在给我准备行囊时,就叮嘱我:“你不是去玩的,而是去磨炼意志的,要坚强。”于是,我咬紧牙关,又站了四十分钟,达到了要求。

回想去集训前,我踌躇满志,精心准备,行囊中放进去的东西很多,可真正有用的东西不多,而有些东西很有用却没有放进去。希望下一次出发,我能把“勇气~坚强”和“协作分工”一定带上,把“顾忌~怯懦”和“自行其是”坚决留下。

题目解析: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材料探讨的主题是“人生旅途中的行囊”。人生路漫漫,每个人都要准备一个自己的“行囊”,“行囊”里所装的东西,往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与情感态度。

具体而言,“行囊”中所承载的,既可以是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东西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保障;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如信仰梦想、良好心态、诗意情怀等,这些东西是决定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比如自理能力、顽强意志等;“有的暂时用不上”,比如储备的知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等;“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比如某种技能、平和的心境、与众不同的见解等;“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比如健康的身体、善良的心灵、宽容的心态、诚信的品格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东西初看上去好像可有可无,不被注意,因而很多人不会将它放进自己的行囊,事实上它可以濡养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境界情怀,也会伴随整个生命的旅程,是那种所谓“无用之用,终为大用”的宝贵的东西。

这个题目可写的角度很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体悟,恰当选择“行囊”中的东西,可以择其一而深入探讨,也可以亮出自己的“行囊”,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这一文题,无论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整体评价:

考生通过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对“行囊”的理解。文章内容比较具体,行文表述紧扣题意,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文章所选的事例过于简单,借此表达的主旨流于肤浅,且文章止于就事论事,没有生发开来,从而影响了主题表达的深度。

(刘子琪评价)

猜你喜欢
行囊生命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游子的行囊
行囊
我的行囊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