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间的形体及数量对应关系

2017-06-05 14:57
关键词:声符通假本字

雷 黎 明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间的形体及数量对应关系

雷 黎 明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除了语音方面有联系,通假字和本字在形体和数量对应方面也有联系。在楚竹书文献中,与本字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多于无形体联系者,有声符联系者多于有形符联系者,说明竹书书写者选用通假字时倾向于选择形体上有关联的,且主要留意其起示音作用的声符,而不太关注其形符;通假字与本字字形相关与否与本字的存现或后起没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字在借为他字时趋向比较单一,活跃度不高;在借用他字来表示时趋向也比较单一,灵活性不强。

楚竹书;通假字;本字;形体;数量对应

音同或音近是破释通假的前提和重要依据,若要证明一定语境中甲字是否通假乙字,则首先要证明二者是否音同或音近。在战国文字系统中,形声字已大量存现,音同或音近的字往往会出现形体上的联系;另外,一个通假字或可借用作几个本字,同一个本字或可借不同通假字来表示,二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数量对应关系。在探讨了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之间语音关系[1]的基础上,兹对其形体和数量对应关系再作一全面清理和量化探讨。

一、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形体关系

根据有无联系,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形体关系可分为两大类。

(一)通假字与本字间有形体联系

通假字与本字间有形体联系者又可细分为以下四类。

1.通假字为本字的声符。

通假字为本字的声符,这类通假共340个。或为本字的直接声符,如:

(1)《猗嗟》曰:“四矢反,以御(禦)乱。”吾喜之。(上一·孔子22)

(本文所举例句除考察通假字外,径用通行字,不详出隶定;例句出处用简称在句尾加小括号注明,如例 “上五·姑成4”表示该句出自《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姑成家父》篇的第4支简。笔者注。)

“御”和“禦”在古文字中是两个不同的字。“御”表示驾驭车马,《说文》:“御,使马也。”“禦”表示祭祀以祈免灾祸,《说文》:“禦,祀也。”例(1)中“御”读为“禦”,表示阻止、制止义。《左传·襄公四年》:“匠庆用蒲圃之槚,季孙不御。”“御”即读为“禦”。杜预注:“御,止也。”通假字“御”为本字“禦”的直接声符。

或为本字的间接声符,即通假字为本字声符的声符,如:

(2)礼齐乐灵则戚,乐每(繁)礼灵则慢。(郭店·语一34、35)

2.本字为通假字的声符。

与上类相反,此类通假本字为通假字的声符,共有134个。如:

(3)君王之病将从含(今)日以已。(上四·柬大22)

“含”读为“今”,《说文》:“含,嗛也。从口,今声。”本字“今”即为通假字“含”的声符。

再如:

3.通假字与本字同为形声字,形符不同,声符相同。

通假字与本字同为形声字,且采用相同的声符,只是形符不同。这类通假共395个。如:

(5)以犯赓犯,见不训(顺),行以出之。(上二·从甲16)

此句整理者张光裕先生断句为“以犯赓犯见,不训(顺)行以出之”,认为“以犯赓犯见”“文意未明”,“训”读为“顺”。[7]229杨朝明先生认为“训”读本字,断句可以改成“以犯庚犯,见不顺(按:当为“训”),行以出之”,意思可能是:为了有所惩戒而用侵犯响应恶意侵犯,见有不足为训的行为,就用行动来表达它。[8]杨先生的断句可从,但“训”仍当从张光裕先生读为“顺”,训为顺理,合乎情理,“见不顺”,指见到不合于情理之事。《书·康王之诰》:“皇天用训嚼道。”孙星衍疏:“训于顺通。”《说文》:“训,说教也。从言,川声。”又:“顺,理也。从页,从巛。”徐锴《系传》作“川”声。可见通假字“训”和本字“顺”的声符都为“川”。“训”和“顺”相同的声符在同一结构层次上,即“川”为“训”和“顺”的直接声符。而有些相同的声符不在同一结构层次上,如:

(6)五人以敔(伍),万人……(上四·曹沬26)

“敔”读为“伍”。“敔”的直接声符为“吾”,而“吾”从“五”得声,即“五”为“敔”的间接声符;而“伍”的直接声符即为“五”。

4.本字与通假字同为形声字,形符相同,声符不同

通假字与本字同为形声字,有着相同的形符,声符却不同。这类通假共41个。如:

再如:

(8)子夏曰:“其在许(语)也,美矣!宏矣!大矣!(上二·民之9)

(二)通假字与本字间无形体联系

楚竹书还有一批通假字与本字间无形体联系的通假,共有640个。如:

(9)《诗》云:“备(服)之无斁。”(郭店·缁衣41)

再如:

(10)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猷(欲)逐逐,无咎。(上三·周易25)

二、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间形体关系特征量化探讨

上面我们将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形体关系作了分类举例分析,兹再将它们作一分类统计,见下表一:

表一: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间形体关系分类统计表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我们清理出的楚竹书1550个通假字中,与本字有形体联系者共910个,占总数的58.7%;与本字无形体者共640个,占总数的41.3%。通假字与本字有形体联系者多于无形体联系者,说明竹书书写者在音同或音近的前提下取用通假字时倾向于选择形体上有关联者。根据表一统计,在与本字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中,前三类与本字在声符上有联系,共有869个,占与本字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的95.5%;第四类与本字形符上有联系,只有41个,占与本字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的4.5%。说明竹书书写者在选择与本字有联系的通假字时主要留意于通假字起示音作用的声符,而不太关注其形符。

曾有学者认为,通假字与本字之间,往往在字形方面没有关系。如孔德明先生:“从字形上看,借字和本字之间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12]315事实是否如此呢?据伍宗文先生统计,在3140个《汉语大字典》的通假字中,通假字与正字字形有关者共1948个,占62%;字形无关者共1192个,占38%。[13]据沈祖春先生统计,在531个《马王堆汉墓帛书(壹)》的通假字中,通假字与本字字形有关者共393个,占74%;字形无关者共138个,占26%。于是认为:“借字和正字之间不仅字音相同或相近,而且字形上有关者占据大多数(尤其是形声字在汉字中居主导地位以后)。那种认为借字与正字之间字形往往没有联系的论断是错误的。”[14]115,118

从我们对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之间字形结构相关情况的统计来看,事实确实如此,只是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之间字形相关程度稍低而已。这样一来,我们就有这样一种思考,是不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与本字字形相关程度较高而本字后起的通假字与本字字形相关程度较低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将楚竹书通假分为本有其字和本字后起两类作一统计,见下表二:

表二:楚竹书通假本有其字、本字后起情况统计表

从表二可以看出:在850个本有其字的通假中,通假字与本字字形相关者共497个,占58.5%;在700个本字后起的通假中,通假字与本字字形相关者共413个,占59.0%。二者所占比重非常接近。这就说明,在楚竹书通假中,并不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与本字字形相关程度高于本字后起的通假字与本字字形相关程度,通假字与本字字形相关与否与本字的存现或后起并没有直接关系。

三、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

楚竹书共1550个通假,但只有1023个通假字,通假字的数量少于通假的数量,说明有同一个字通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本字的情况;也只有1080个本字,本字的数量也少于通假的数量,说明有两个或两个的字借用为同一个本字的情况。这样,通假字与本字之间就有了不同的数量对应关系。排除每字的使用频率差异和文献本身用字差异等因素,通过统计通假字和本字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汉字在楚竹书文献中的借用活跃程度。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可以分为三类。

(一)一对一

即一个通假字只对应一个本字。这类通假共有357个。如:

(11)化(祸)莫大乎不知足。(郭店·老甲6)

古音“化”在晓纽歌部,“祸”在匣纽歌部,韵部相同,声纽相近,故可相通。简文今本正作“祸”。竹书中通假字“化”只借表一个本字“祸”,而本字“祸”也只借用“化”来表示。

再如:

(12)禹亲执枌(畚)耜,以陂明都之泽。(上二·容成24)

想要对农作物的产量进行有效地提升,那么就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施肥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对于那些比较敏感的农作物,一定要小心谨慎的进行施肥,选择适当的肥料,进而对其生长质量进行有效地提升。同时还要注意肥料的使用量,切记不能进行过度施肥。

整理者李零先生:“疑是‘朸’字误写,读为‘耒’。”[7]268自陈剑先生读为“畚”后[15]329,学界皆从,已无争议。“畚”为用草绳或竹篾编织的盛物器具。《广韵》:“畚,草器。”在例(12)中,与“耜”皆作“执”的宾语。楚竹书中通假字“枌”只借表一个本字“畚”,而本字“畚”也只借用“枌”来表示。

(二)一对多

即一个通假字对应多个本字,也就是说,同一字借用来表示不同的字。这类通假共有314个。如:

(13)君袀冕而立于作(阼),一宫之人不胜其敬。(郭店·成之7-8)

(14)汤乃博为征作(籍),以征关市。(上二·容成36)

例(13)中“作”原整理者读为“祚”[2]167,刘钊先生读为“阼”[6]139,依据文意,读“阼”为确。例(14)中“作”读为“籍”,李零先生认为“‘征籍’,是抽税的意思”[7]278。一个通假字“作”对应“阼”和“籍”两个本字。

再如:

(15)敂(姤):女藏,勿用娶女。(上三·周易40)

(16)凡声,其出于情也信,然后其入拔人之心也敂(厚)。(郭店·性自23)

(17)长鱼翯策自公所,敂(拘)人于百豫。(上五·姑成9)

“敂”为“扣”的本字。《说文》:“敂,击也。”《段注》:“自扣、叩行而敂废矣。”《广韵·厚韵》:“敂,扣打也。”例(15)“敂”读为“姤”,“姤”即六十四卦之一。例(16)中“敂”读为“厚”。刘钊先生:“‘敂’从‘句’声,读为‘厚’,厚,深也。”“简文说凡是声音,其出于真情实感才真实,然后才能更深地打动人心。”[6]96例(17)中“敂”陈剑先生读为“拘”,拘捕义,可从。[16]一个通假字“敂”对应“姤”、“厚”和“拘”三个本字。

(三)多对一

即多个通假字对应一个本字,也就是说,同一个本字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类通假共有330个。如:

(18)无体之丧,纯得(德)同明。(上二·民之11-12)

(19)文直(德)治,武直(德)伐,文生武杀。(上六·天乙4-5)

例(18)(19)中,“得”与“直”都读为“德”,两个通假字对应同一个本字。

再如:

(20)《诗》云:“靖供尔位,好是贞(正)直。”(郭店·缁衣3)

(21)如夫政(正)刑与德,以事上天,此是哉。(上二·鲁邦3)

(22)君王至于定(正)冬,而披襌衣。(上四·昭王7)

例(20)中“好是贞直”,今本作“好是正直”,“贞”当读为“正”。例(21)中“政”,李学勤先生:“‘政’读为正,这里是动词,即端正、纠正。”[17]98例(22)“定”应从陈剑先生读为“正”。[18]三个通假字对应同一个本字。

四、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间数量对应关系特征量化探讨

通过全面清理楚竹书通假字与本字间的数量对应关系,可知通假字与本字一对一的通假共357个,一对多的通假共314个,多对一的通假共330个。

以通假字为立足点考察通假字与本字间数量对应关系,则具有通假用法的楚竹书文字,即通假字共有1023个,其中共有314个借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其他字,占总数的30.7%;其余709个只通假为一个其他的字,只与一个本字对应,占总数的69.3%。说明大多数字在借为其他字时用法比较单一,活跃度不高;只有少部字在借用过程中身兼数职,较为活跃。

以本字为立足点考察通假字与本字间数量对应关系,则借用其他文字表示的楚竹书文字,即本字共1080个,其中330个借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其他字表示,占总数的30.6%;其余750个只借用一个其他的字来表示,占总数的69.4%。说明大多数字在借用其他字来表示时选择性也比较单一,灵活性不强;只有少部字在借用其他字来表示时比较灵活,选择度大。

楚竹书创制的时代正是汉字系统大量形声化的时代,而通假字与本字间密切的语音关系正与汉字声符的示音作用形成了契合点,这样一来,通假字与本字之间形成以声符为基础的形体相关关系就成了必然;但通假毕竟是不能凝固、临时性的字际关系,这一性质又使得该种关系的发生具有了偶然性。这种必然和偶然正是形成通假字与本字之间形体与数量对应关系不同特征的根本原因。

[1] 雷黎明.基于语料库的楚竹书通假字量化研究[J].古汉语研究,2014,(4).

[2]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3] 陈伟.郭店楚简别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4] 黄德宽,徐在国.郭店楚简文字考释[C]//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纪念文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5] 袁国华.郭店楚简文字考释十一则[C]//《中国文字》新二十四期.台北:艺文印书馆,1998.

[6] 刘钊.郭店楚竹书校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7]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 杨朝明.《从政》篇释义三则[J/OL].简帛研究网,2003-05-04.

[9] 刘信芳.上博藏竹书试读[J/OL].简帛研究网,2003-01-09.

[10] 季旭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读本[M].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

[11] 廖名春.楚竹书《周易·颐》卦试释[J/OL].简帛研究网,2004-04-24.

[12] 孔德明.通假字界说[C]//中山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字论集》编委会.语言文字论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13] 伍宗文.通假字和通假字表稿[J].辞书研究,1991,(1).

[14] 沈祖春.《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假借字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8.

[15] 陈剑.上博简《容成氏》的竹简拼合与编连问题小议[C]//朱渊清,廖名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16] 陈剑.上博(五)》零札两则[J/OL].简帛网,2006-02-21.

[17] 李学勤.上博楚简《鲁邦大旱》解义[C]//朱渊清,廖名春.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18] 陈剑.上博竹书《昭王与龚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读后记[J/OL].简帛研究网,2005-02-15.

[责任编辑:刘力]

The Relation BetweenTongjiazi(通假字) andBenzi(本字) about Their Shape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of Number inChuBamboo Slips

Lei Liming

(College of Arts,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Gansu Lanzhou 730070;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Languag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100732, China)

Except voice, there are some contact betweenTongjiazi(通假字) andBenzi(本字) in form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of number. InChubamboo slips, theTongjiazi(通假字) which have certain relationship toBenzi(本字) in form more than which have not, which have certain relationship toBenzi(本字) inShengfu(声符) more than inXingfu(形符), it means the writer ofChubamboo slips tend to choose theTongjiazi(通假字) which have certain relationship in form toBenzi(本字), and mainly pay attention to theirShengfu(声符),not Xingfu(形符);Tongjiazi(通假字) have certain relationship or not toBenzi(本字) don’t have direct contact toBenzi(本字) which already existing or later appear. To the most Chinese characters,when be lent to others Chinese characters, the tendency is single and the flexibility is weak; and when borrow others Chinese characters to record, the tendency is single and the flexibility is weak, too.

Chubamboo slips;Tongjiazi(通假字);Benzi(本字); form; corresponding relation of number

2016-11-20

雷黎明(1978 -),男,甘肃通渭人,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战国楚系简帛与敦煌汉简文献用字比较研究”(SKGG14001)。

H121

A

1673—0429(2017)02—0082—06

猜你喜欢
声符通假本字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衛伯考(下)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声符特点的应用
英文摘要(Abstracts)
通假字
环县方言本字举例考释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释
《洛神赋》“清阳”词义训诂
浅说通假字
罕见韵书《声均表》古韵研究